百年深耕在地 芳榮米廠伴農友轉型:拚品質不拚產量 集團契作價可高於公糧

芳榮執行長、第四代長媳黃麗琴(左)和小姑張美雪(右)持續與農民溝通,使集團契作穩健發展。

芳榮執行長、第四代長媳黃麗琴(左)和小姑張美雪(右)持續與農民溝通,使集團契作穩健發展。

撰文╱吳秉容 攝影╱吳尚鴻

位在臺南後壁的芳榮米廠成立至今98年,臺灣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面對進口稻米帶來的衝擊,芳榮於2005年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迎戰,一路走來共有70多位稻農契作,今年交出漂亮價格成績單。

兩個蓬萊米品種臺南16號、台農71號,每百臺斤各是1,380元、1,280元,第四代長媳黃麗琴說,與今年一期作的蓬萊稻穀每百臺斤市價相比,農民收入等於每百臺斤各多出380元及480元,創下芳容契作以來新高。

凱米颱風7月底來襲帶來豪雨,臺南後壁堤防破洞造成淹水,當地由張氏家族經營近百年的芳榮米廠卻依靠堅固的防水閘門成功抵擋水勢。芳榮作為在地碾米廠,原先僅從事烘穀、碾米等作業,芳榮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執行長黃麗琴說,「以前食米量比較大,我們做傳統的一些碾米工作,大概就足以養活一個工廠。」臺灣2002年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並開放部分稻米進口,2005年芳榮便響應政策,成立稻米產銷專業區(即現在的集團產區),與農民一同面對進口米可能造成的產業衝擊。

「臺灣稻米是小農耕作模式,單位面積成本高,進口米輸入會讓農民很難招架,而且(進口米)會直接上架通路,根本不需要透過碾米廠這個中間角色。」黃麗琴指出,米廠和稻農唇齒相依,「當下只想到要協助農民活下來,我們自己也才能夠活下來。」在成立產銷專業區前,芳榮已於2004年開始朝精緻品種米發展,接續產銷專業區到現在的集團產區運作,黃麗琴都積極在政府、稻農間奔走,帶領米廠管理契作稻米生產,並成立自己的品牌。

2006年芳榮便開始推動友善耕作,「稻鴨共生」作法是一大亮點,黃麗琴表示,「雖然面積不大,只有2、3公頃,但是在所有契作集團產區中並不多見。」黃麗琴說,2004年紀錄片《無米樂》主角之一殷煌明(煌明伯)是第一批採用稻鴨共生的農友;目前殷煌明兒子殷隆泰,加上另外5位農友以稻鴨共生方式合力生產有「臺版越光米」之稱的臺南16號,以及主打「最佳糙米食用品質」的臺南14號糙米。

因秧苗柔弱,插秧後有一段時間只適合小鴨下田,芳榮持續飼育小鴨作為鴨稻共生夥伴,並專門設立園區讓成年後的大鴨們養老。
因秧苗柔弱,插秧後有一段時間只適合小鴨下田,芳榮持續飼育小鴨作為鴨稻共生夥伴,並專門設立園區讓成年後的大鴨們養老。

親身實驗種植說服農友 早熟米種為契作收穫分流

回顧集團產區創立之初,黃麗琴說,最難就在於說服農民放棄習慣種植的高產量品種,轉契作食味佳但產量較低的品種。「台農71號(益全香米)早熟,而且品質不錯,受消費者歡迎。」她回憶,一開始用自家4分地種台農71號試驗,以少施農藥、肥料的友善模式栽培,僅減產兩、三百臺斤,小於原先預期,他們便以實驗結果為依據,說服農民加入友善契作優良米種。

「有的集團產區是看土地覺得不錯,這片土地就劃下來,再去找土地上的所有農民(契作)」,黃麗琴說,當時她反其道而行,「因為米廠在地很久了,每一位農民的個性都稍微了解,就先從比較好配合的開始。」針對農民而非土地的作法,成功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契作夥伴,《無米樂》紀錄片中的黃崑濱(崑濱伯)就是第一個響應加入的農友。

目前集團產區契作主力產品有臺南16號白米、台農71號益全香米與臺南14號糙米。黃麗琴解釋,臺南14號、16號及台農71號較為早熟,「相較一般蓬萊米提早約1週收成」,由於烏山頭水庫在特定時間放水供灌,當地農民插秧、栽培時期一致,芳榮契作稻米因品種特性及適期合理施肥的栽培管理可提早收成,「在這一週內,我已經將契作稻穀全部處理完畢,放進倉庫裡面儲存了,接下來就有餘力處理大量的非契作農民稻穀。」早收對契作農友可減少田間支出,米廠更可將契作與一般慣行農民提供的稻穀分流處理。

芳榮米廠於2005年成立稻米產銷專區,種植台稉2號、台農71號益全香米等優質米種,2016年後由臺南16號取代台稉2號。
芳榮米廠於2005年成立稻米產銷專區,種植台稉2號、台農71號益全香米等優質米種,2016年後由臺南16號取代台稉2號。

從育苗到收割嚴格把關 持續調升契作價增農民收益

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在20位農友合作下創立,當初契作面積約60公頃,迄今的契作集團產區則已成長至約70位農民、契作面積約200公頃,除了後壁還包括鄰近的新營、柳營、鹽水與東山等區,期間持續調升契作價格,統一規範的生產管理也是產區集體經營之道。「我們會請配合的育苗業者育苗,苗出來後通知所有農民在同一時間插秧。」黃麗琴說,今年受凱米颱風影響,二期作原定7月底插秧延至8月中,採訪時契作田間皆為插秧未滿一週的小苗,待年底會於同一時間內收割。

田間管理的過程中,芳榮米廠會隨時派人到農友田區勘查,觀察施肥用藥量,並統一採買肥料,按照各田區植株狀態進行分配。契作稻米品種不耐重肥,「就是要一直hold住農民,叫他不要施肥」,黃麗琴指出,曾有農民屢勸不聽,偷偷在配送資材前,先在田地施灑基肥,反而造成植株倒伏、田間病蟲害嚴重,最後無法在正常栽培時序內成熟收穫,「講了兩三次不聽,我們就只好終止合作關係了。」不過契作農民大多配合意願高,至今僅2、3位農友因此分道揚鑣。

米廠近年逐步提高契作價格作為合作誘因,2005年台農71號每百臺斤契作價格為950元,至今調升至1,280元;2016年開始契作臺南16號,每百臺斤契作價格從1,200元,到今年已達1,380元。另外「像農民的肥料、農藥,還會額外補給兩成費用。」黃麗琴說,資材費補助是米廠多年來和農民建立的「默契」,並非每個集團產區都會如此。

契作農民無法再將稻米繳交公糧,若再以有「臺灣糧價天花板」之稱的公糧價格和契作價格相比較,黃麗琴指出,公糧計畫收購乾穀1公斤26元,換算約1臺斤15.6元,以78%濕乾穀折算率換算,公糧計畫收購濕穀每百臺斤價格約1,220元,台農71號、臺南16號契作價格皆比公糧收購價高;農民如果採用有機方式完全不施化肥、農藥,契作價格還會再提高。

米廠會在稻穀成熟期前10天,前往契作田間取樣檢測農藥殘留,後續將稻穀收成集中與碾製白米後,分別送往第三方機構檢驗確保品質。
米廠會在稻穀成熟期前10天,前往契作田間取樣檢測農藥殘留,後續將稻穀收成集中與碾製白米後,分別送往第三方機構檢驗確保品質。

米廠轉型兼顧前端生產 自創品牌打造精緻化產品

為增加契作農民種植技術,芳榮契作集團產區會定期舉辦田間栽培課程,例如多次邀請農業試驗所研究員賴明信輔導農民栽培台農71號;黃麗琴表示,農閒時還會帶著農友參觀其他稻米契作集團產區,或前往產業鏈上下游見習,近期就到正瀚生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微生物菌對土壤的幫助,正瀚生技願意免費提供微生物菌讓農民測試,「大家都非常有興趣。」

米廠本業在烘穀、倉儲與碾製包裝等,作為集團產區營運主體則需兼顧前端生產管理,也延伸到更後端的品牌經營及銷售。
米廠本業在烘穀、倉儲與碾製包裝等,作為集團產區營運主體則需兼顧前端生產管理,也延伸到更後端的品牌經營及銷售。

芳榮米廠本業是產品後端烘穀、倉儲、碾製與包裝出貨,現在擴展到前端生產的控管,包括田間管理、契作收購、區外觀摩,以及水稻收入加強型保險、每一期作產銷履歷驗證等,「一開始同業都會說你很笨耶,要倒貼錢才能完成政府規定集團產區要達到的要求。」黃麗琴笑說,「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自創品牌如果沒有人引導,不知道要摸索多久、花多少錢,今天政府給我一條繩索,讓我可以順著繩子往前走,甚至給資金協助,創造起來就是屬於我的品牌。」

目前芳榮米廠有禾家米、禾雁米、無米樂、金谷米和活力夯米五個品牌,「禾家米」為台農71號益全香米、「禾雁米」臺南16號白米與臺南14號糙米;活力夯米為少量契作的高雄145號,是單位產量較高、價位中等的大包裝業務用米;金谷米則為大多數非契作農友栽培生產的一般蓬萊米品種。

黃麗琴表示,「無米樂」臺南16號、台農71號是最新推出的包裝精緻化品牌,為米廠稻米產品走向精緻化的具體展現,未來也將積極推廣米製加工品,如香米餅、香米酒、米穀粉、即時熟飯等,以提升消費量為目標,「像現在很多人都沒有在煮飯、吃飯,如果米的消費量一直減少下去,那我們種得再好都沒用。」

「無米樂」臺南16號、台農71號是芳榮米廠近年推出的品牌商品,兩者皆榮獲2022年全國精饌米競賽銀質獎。
「無米樂」臺南16號、台農71號是芳榮米廠近年推出的品牌商品,兩者皆榮獲2022年全國精饌米競賽銀質獎。

《無米樂》感動仍在這片土地 稻農轉型有機、友善耕作頻獲獎

20年前紀錄片《無米樂》感動無數臺灣人,片中黃崑濱、殷煌明與黃文林(文林伯),是最早加入芳榮產銷契作集團的一批農友,黃麗琴說,「先去找崑濱伯,他一口氣就答應了,我也沒想到他年紀很大但很願意改變,可能他本身有在做生意(豐昌商行),外面看得比較多,心裡頭有想要改變的種子在。」從慣行到友善耕作不過1年,2006年黃崑濱便以台農71號稻米勇奪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總冠軍。

黃崑濱、殷煌明已於近幾年陸續過世,但兒女後代仍在這塊土地上耕種,並持續和芳榮米廠契作;殷隆泰以無化肥、農藥的稻鴨共生,有機栽培5分地的臺南16號,一期作收成有1,200臺斤,契作收購價每百臺斤1,350元;當前二期作的田間正整齊排列著8月中新插秧小苗,待8月底就會讓小鴨下田。

殷隆泰說,「鴨子會吃福壽螺,在田裡面踩踏,雜草都會消失,這是不用藥的秘訣。」芳榮的鴨子一養就是18年,待每一期作收成,從小鴨變大鴨後,為避免新一期作大鴨的腳蹼傷害幼苗,就會被送至合鴨藝術園區養老。

殷隆泰指出,臺南16號與日本越光米的品質幾乎相同,且更為適地適種,「外觀晶瑩剔透真的很漂亮,富黏性、甘甜有淡淡米香。」黃麗琴的小姑、擔任芳榮契作集團產區公關經理的張美雪補充,田區總共只施加三次有機肥,包含一次基肥、兩次追肥,「過程中補充一些枯草桿菌、胺基酸、溶磷菌,提升稻米品質,頂多病害嚴重時用蘇力菌防治,但那都是有機資材。」米粒蛋白質含量會隨氮肥用量增加,導致口感乾硬,少施肥能有效提高稻米食味值,因此殷隆泰生產的稻米屢屢得獎。

臺南16號米質優異但栽培門檻高、產量較低,殷隆泰以稻鴨共生有機方式種植,產量不高但維持高品質。
臺南16號米質優異但栽培門檻高、產量較低,殷隆泰以稻鴨共生有機方式種植,產量不高但維持高品質。

黃崑濱女兒接續有稻人生 契作統一管理保障產銷三方

2021年黃崑濱過世後,原來的稻田並未荒蕪,由女兒黃意晴接手,展開人生下一階段種稻生活。黃意晴原先的護士生涯長達二十多年,2019年年底因為父親生病選擇返鄉照護,2020年正式從農種稻,「以前爸爸會自己育苗,所以我小時候就知道要怎麼培育,但是後續田間步驟完全都不熟。」黃意晴笑說,幸好還有父親留下的農業筆記可以參考,或問附近農友,「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嘗試過,學習總是需要付出一點學費,但是可以從中得到經驗,像我自己也會寫筆記。」

從農一逾甲子的黃崑濱,從年輕時就有記錄農事的習慣,筆記本中滿滿寫著的都是當日天氣、施肥或用藥量狀況等,同時留存買苗等單據。
從農一逾甲子的黃崑濱,從年輕時就有記錄農事的習慣,筆記本中滿滿寫著的都是當日天氣、施肥或用藥量狀況等,同時留存買苗等單據。

黃意晴用合理化施肥、施藥的方式在1.6公頃田地栽種,今年一期作收成1公頃約1萬4千臺斤,不僅產量亮眼,所生產的台農71號益全香米米粒大顆、米質硬Q有嚼勁、有芋頭香氣,「這個品質的台農71號產量1萬5千斤算是上限,要想挑戰再高一點,可能不會達到心中預期的產量及品質。」

黃意晴指出,父親影響她最深的觀念就是「不要拚產量」,「田地農藥、肥料少,植株比較不容易得病,自己也好管理。」

農民種稻會面臨諸如天氣變化、田間管理與交易買賣等挑戰,「什麼時間點要施藥、施肥?」、「稻米生產後有人要收購嗎?價格好不好?」都是一般稻農常見的困擾。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統一管理的模式,有助穩定契作農民的產量與收益,增加稻米生產品質,生產環節透明、品質有把關,對於米廠、農民、與消費者三端都更有保障。

黃意晴表示,加入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後,稻米有產銷履歷驗證,對產銷雙方都是一種保障。
黃意晴表示,加入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後,稻米有產銷履歷驗證,對產銷雙方都是一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