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基因編輯等同於基因改造?國際基因編輯育種法規可望鬆綁

歐洲法院在2018年1月18日向歐盟政府發表了文字聲明:現行的基改法規過於嚴格,並不適用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管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生產的作物與醫藥,應適當放寬其管理規範。這消息鼓舞了歐洲的農業科學家,畢竟歐盟始終以最嚴格的管制,規範基因改造作物的生產與商業應用,然而無形中也阻礙了基因編輯技術在產業的發展。

新聞
洛神花出現黃化、簇葉?小綠葉蟬伺機蠢動,須嚴防洛神菌質病害

臺東縣為洛神葵主要產區,部分地區洛神葵植株出現輕微的黃化、簇葉等情形,在農委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近期監測調查之下,發現為二點小綠葉蟬所造成的菌質體病害。為避免病害繼續蔓延,臺東場也呼籲農友加強巡視田區,於二點小綠葉蟬族群尚未建立前採行適當防治措施,以減少損失。

新聞
洞悉生物防治先機,微生物農藥、植物保護資材巧妙搭配,蔬菜種得好又安全

不同菌種也建議分別於不同時間與部位施用,例如芽孢桿菌、鏈黴菌、木黴菌、蟲生真菌不宜相互混合使用,以免相互拮抗折損戰力。不宜混合抗生素、銅劑或部分殺菌劑,例如蘇力菌勿混和鹼性資材,否則易降低殺蟲效果。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生物防治資材均應於發病初期或害蟲發作時提早使用。

新聞
藥用植物精油,變身消滅蔬菜害蟲的生力軍

蘿蔔蚜蟲(Lipaphis pseudobrassicae)當心了!美國農業研究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ARS)與土耳其阿納多盧大學(Anadolu University)研究發現,許多土耳其藥用植物製成植物精油,加入生物殺蟲劑中使用,對蚜蟲具致命殺傷力。

新聞
作物長不好?先測量土壤穿刺阻力,探查地下世界有學問

土壤物理逆境常是造成作物受病蟲害影響的重要因子,因為無聲無息,又不易外顯於色,而常被大家無意間忽略,建議若遇到難處理的病蟲害問題,不妨往土壤一探究竟,或許會另有一片海闊天空。本文以3個田間案例,從作物生長關鍵因子來談常見的土壤狀態。

新聞
農藥減半並非空談,極具發展潛力的「植物源防治資材」,可抑菌、防蟲好處多多

由於植物的萃取部位、方式以及穩定劑添加物的不同,常常直接影響到有效成分在製劑中的組成及含量,因此萃取方式的正確性以及穩定劑和乳化劑的選擇,皆是植物萃取物產品優劣的關鍵。

新聞
鼓勵農企業、合作社聘用植物醫師,防檢局推出三年補助計畫,首年最高50萬元

防檢局表示,這項計畫規範看似複雜,其實只要洽詢地方農改場或植醫系所的資深專家協助就很容易上手,若有相關問題也歡迎農民直接撥打02-23431496,向防檢局的植物防疫組聯繫。

新聞
密閉空間免疫力高?魔鬼細節通常不在田間,溫網室更須慎防高傳染力病蟲害

溫網室看似避掉許多病蟲害,實際上更加考驗平常對於環境衛生安全的執行力,龜毛一點,才能種出甜美的果實。

豐年雜誌
客座總編輯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

作物出現問題,一定是「病蟲害」引起的嗎?有時是因為土壤、營養或氣候 等其他因素所導致,因此談論作物異常時,改稱「作物健康診斷」更為貼切。

豐年雜誌
更精準的未來, 農藥時代如何斷捨離? – 經濟安全還不夠!全面解讀農業風險

臺灣位處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各種生物生存,因此病蟲害特別嚴重。近年氣候變化劇烈,病蟲害更難以掌握,立即見效的化學農藥因而備受農民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