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生物防治先機,微生物農藥、植物保護資材巧妙搭配,蔬菜種得好又安全

內容提供/豐年雜誌

文/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 朱盛祺

攝影/農委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分場副研究員 朱盛祺

蔬菜類作物是國人日常餐飲不可或缺的食材,根據農委會2016年《農業統計年報》顯示,臺灣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3,051公頃,常見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藍(高麗菜)8,668公頃、花椰菜3,650公頃、大芥菜1,263公頃。以研究範圍苗栗縣為例,蔬菜種植面積為5,629公頃,其中十字花科蔬菜以蕓薹屬、蘿蔔屬最為重要,目前主要種植種類包括甘藍、白菜、花椰菜、芥菜、芥藍、球莖甘藍等,雖分別於不同地區、季節栽種,但主要病蟲害種類大多類似,防治策略亦無太大差異。

由於蔬菜類作物病蟲害常造成產量損失,而農民習慣使用化學藥劑防治,增加農藥殘留的風險。本文即以「十字花科蔬菜」為例,說明利用生物防治技術與安全性資材,強化應用於蔬菜類作物之健康管理體系,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

抓準施藥時機與施用方式,有效防治病原菌入侵

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害包含苗立枯病、露菌病、黑腐病、軟腐病、炭疽病、根瘤病等,建議可於育苗時將土壤介質混拌綠木黴菌(Trichodermavirensstrain R42)200倍,預防由腐黴菌與立枯絲核菌引起的苗立枯病。

田間定植前7天灌注植穴蓋棘木黴菌1次,為棘孢木黴菌(Trichodermaasperellum ICC 012)、蓋姆斯木黴菌(Trichodermagamsii ICC 080)複合菌種,於定植當天再澆灌全株1次,皆稀釋2千倍,每株澆灌200毫升,防治疫病菌、露菌侵染。定植7天後也可施用枯草桿菌Y1336(Bacillus subtilis Y1336)1千倍稀釋液,灌注全株與根系,預防根瘤病、軟腐病,生長期也可噴施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甲殼素、碳酸氫鈉,於發病初期防治黑腐病、炭疽病。

露菌病為害瓜菜類葉片,造成黃褐色角斑,也可透過綠木黴菌防治。

善用微生物農藥、植物保護資材,安全防治蔬菜害蟲

蔬菜類作物蟲害包含蚜蟲、粉蝨、黃條葉蚤、小菜蛾、紋白蝶、斜紋夜蛾類等,建議可於田間懸吊黃色黏紙監測小型害蟲密度。於蚜蟲、粉蝨、黃條葉蚤發生初期,施用植物油混方,例如葵無露、苦楝油、苦茶油、肉桂油稀釋1千倍,或以脂肪酸鉀混拌甲殼素、茶皂素等免登記植物保護資材,霧化噴施防治。

鱗翅目害蟲如小菜蛾、紋白蝶、斜紋夜蛾類,則可利用庫斯蘇力菌、鮎澤蘇力菌、矽藻土於害蟲發生初期進行防治,並可搭配性費洛蒙誘蟲器、夜間燈光誘殺器誘捕成蟲。

注意保存溫度及期限,不同菌種不宜混合使用

應用微生物菌之前,可先進行土壤成分分析,確認酸鹼值介於5.5~8之間,以維持微生物最佳活力,有機質含量建議大於2%,讓微生物可以利用土壤養分,快速建立族群增長繁殖。另外,陽光紫外線照射具有殺菌作用,施用微生物菌應於傍晚進行,尤其油劑切勿在溫度超過35°C時使用,且其為觸殺性,必須確實噴施全株,方可達到最佳效果。微生物產品宜放置於低溫或陰涼處,並注意保存期限。

綠木黴菌可預防由腐黴病菌與立枯絲核菌引起的苗立枯病。

不同菌種也建議分別於不同時間與部位施用,例如芽孢桿菌、鏈黴菌、木黴菌、蟲生真菌不宜相互混合使用,以免相互拮抗折損戰力。不宜混合抗生素、銅劑或部分殺菌劑,例如蘇力菌勿混和鹼性資材,否則易降低殺蟲效果。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生物防治資材均應於發病初期或害蟲發作時提早使用。

蔬菜多屬短期作物,病蟲害防治時須特別注意用藥安全,可輪流使用生物防治資材,以避免產生抗藥性;另外,須嚴格遵守農藥安全採收期,建議接近採收期中後期,可以轉用免登記微生物農藥、植物保護資材,安全生產蔬菜作物;同時配合整地前淹水翻犁、慎選栽培品種、合理化施肥等管理技術。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7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