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空間免疫力高?魔鬼細節通常不在田間,溫網室更須慎防高傳染力病蟲害

內容提供/ 豐年雜誌 文/ 林慧貞 攝影/ 謝佩穎

生物安全不只是養殖場、家禽畜牧場必備的基本條件,近年越來越多農民砸大錢蓋溫網室,栽培高價值的洋香瓜、小番茄等作物,然而生活在溫網室的植物同樣也面臨病原、昆蟲威脅,而且相對於露天栽培,溫網室因為空間密閉,發生傳染性高的病蟲害,反而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努力建設硬體措施的同時,如何做好溫網室內的生物安全,安排合適的人員動線、栽培管理模式,是每個專業農民都應該具備的真功夫。

進出管理很重要,別成為移動式感染源

穿著雨鞋穿梭在田間,三五鄰居閒聊,到各家溫室走走看看,採顆小番茄品嚐一下滋味。這樣的鄉間場景經常上演,但就在這樣習以為常的交流中,病原可能已經悄悄入侵。

溫室栽培的小番茄近年頗受消費者青睞,雖然活在遮風避雨的房子,但要健康長大可不容易,青枯病、黃化捲葉病、銀葉粉蝨等等10多種病蟲害,一夕間就可能讓整年收成付諸流水。以號稱番茄絕症的「青枯病」為例,主要透過土壤傳播,要是農民不小心進入罹病田區,再穿著同一雙鞋到處「拋拋走」(閩南語釋義為四處亂跑),便會化身為高度危險的移動式感染源。

潘春木夫妻倆合力栽培2分地小番茄,因為量少所以必須提高良率,做好生物安全是不二法門。

在嘉義縣東石鄉種了20年番茄的潘春木,因此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家的「龜毛栽培法」。雖然他只有3棟溫室,加起來共2分地,且全靠夫妻倆採摘,不假他人之手,但每棟溫室仍謹慎地放置專用工作鞋,夫妻倆進入溫室第一件事就是換鞋,絲毫不偷懶。「每一區的土都不同,所以要換鞋,不要因為人員進出互相傳染病原。」他謹慎地說。

換穿專用工作鞋只是溫室作戰的開端,只見潘春木太太用剪刀修剪多餘的小番茄枝條後,俐落地用工作檯上的酒精消毒擦拭,才緊接著剪下一個植株,再消毒、再剪……。

即便每棟溫室都有專屬機械刀具,夫妻倆仍不厭其煩,每天重複成千上百次如此細瑣的消毒步驟,而且不是剪完一區或一排、一串才消毒,而是扎扎實實,次次消毒,不問省工只問是否徹底,一切只為了降低看不見的病蟲害風險。

從環境維護到燈光配置不讓光線直射眼睛,潘春木的「龜毛」反映在工作場所的種種細節。

「他們是我見過數一數二龜毛的農民。」嘉義縣政府農業處處長林良懋回憶,首次拜訪潘春木,眼睛為之一亮,因為實在太少見到如此有生物安全觀念的農民,許多人雖然知道要消毒機械、換鞋等等,但真正要做時,卻沒辦法如此「頂真」(閩南語釋義為做事認真仔細)。

潘春木對於自己的龜毛行為倒是不以為意,聽聞林良懋評語,他放聲大笑說,「本來沒這麼龜毛,都被你講成龜毛了。」但為何願意在人力吃緊的情況下,花這麼多時間在清潔消毒上?

除了本身個性踏實,潘春木透露背後重要原因,由於自家田地規模小,無法和一般農民一樣大量生產,只能以質取勝,「我希望番茄採收達成率100%。」為此必須一步一步來,謹慎確保病蟲害風險降到最低,這是高收成率不可或缺的關鍵。

資材室維持整潔,分門別類,避免老鼠入侵增加生物安全風險。

注意清潔,資材室也別放過

另一個常常藏著魔鬼細節的是資材室。資材室主要堆置農機具、包裝資材、肥料、農藥等等,通常位在農場、溫網室附近,方便農民作業,由於工作人員、農機具進出頻繁,加上大多數農民習慣隨意堆置東西,不知不覺間資材室成為各種病蟲害交織的溫床,且容易疏於防範。

潘春木的資材室位在住家、溫室夾角處,大多數時候門窗緊閉,採訪當天,他帶著林良懋、嘉義縣政府員工進入資材室,才剛踏進一步,「哇」聲便此起彼落,原來眾人都被資材室的整齊嚇了一大跳。

不同於許多農民這裡疊一個紙箱、那裡放一捆塑膠布,潘春木將資材室分門別類,倉庫區的紙箱、塑膠籃、包裝盒等等,全都有條有理歸類;工作區桌椅排列整齊,擦得一塵不染;採摘完成的小番茄分區平放在塑膠籃中並蓋上棉被,避免溫差太大導致蒂頭脫落、黃化。

這樣的整齊再次招來「龜毛」評語,不過潘春木正經地解釋,在腹地不足的情況下,本來就該更有效率地利用空間,且將器具排放整齊,工作起來心情好,更重要的是不會招來蟑螂、老鼠。

林良懋強調,資材室是許多農民容易忽略的風險管控點,若資材室不乾淨,引來老鼠,除了散播疾病,更容易咬破溫網室塑膠布,讓害蟲有機可乘,功虧一簣。

土壤也是許多病蟲害傳播媒介,進入溫網室前換上專用工作鞋,可避免交叉汙染。

消毒土壤,打擊壞菌

病蟲害有許多傳播途徑,除了人為攜進攜出、器械、蟲媒等等,腳下的土壤也不可不慎,尤其許多病毒病、真菌性病害都藉由土壤傳播,不僅難以用化學藥劑防治,一旦染病容易急速蔓延,往往造成農民鉅額損失。因此結束產季後,切記讓土壤好好休息,充分消毒。

消毒不只是噴灑酒精,還必須搭配適當的藥劑和用藥時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長年推動「害物整合管理」(IPM),輔導農民前期開始就採用適當的栽培技術,降低病蟲害風險,曾協助多位設施栽培農民,其中嘉義縣新港鄉蔬菜產銷班第52班讓他印象相當深刻。

第52班是當地最早以彩色甜椒為主要作物的產銷班,雖然銷售成績好,出口新加坡、汶萊、加拿大等國家,但農民經常受到病害困擾,尤以「軟腐病」最甚,這種細菌性病害會潛伏在土壤,植株出現傷口時入侵,濕度足夠時發病,造成果實腐敗。

楊秀珠實地觀察發現,當地農民多半以溫網室栽培,由於甜椒是重要的經濟命脈,大多數班員不採輪作,全年只種植甜椒,雖然產季後會加銅劑淹水消毒土壤,但由於種植技術提升,甜椒產季從原先4月延長到6月,8月又要下苗,淹水時間太短,因此消毒成效有限,長期下來病原容易潛藏在土壤裡。

楊秀珠建議農民,使用溫網室栽培,最好採輪作策略。例如甜椒、水生植物的病蟲害不同,搭配輪作可避免環境殘存軟腐病病菌,還可適當平衡土壤所需元素。

潘春木出身建築裝潢,從打田就要求必須平平整整,用手機垂直擺放測試,夾角呈現幾近完美的90度。

建築裝潢出身的潘春木對消毒土壤也很有一套,從栽培前的打田就要求必須平平整整,溫室裡也隨時放著一根推平器,三不五時拿來推平土壤,用手機垂直擺放測試,夾角呈現幾近完美的90度。

別小看這些日常動作,平常施肥灌溉時,若土壤坑坑疤疤,低窪區容易積水、養分過於集中,長期下來孳生疫病;且土壤夠平整,淹水消毒時才能確保每寸土都平均浸潤、充分消毒。

楊秀珠提醒,有些農民怕麻煩,浸水消毒時沒有拆除設施,漏網病原容易躲在角落,增加罹病風險;另外也必須視土壤情況,給予足夠時間浸水消毒,並在消毒後,盡量使用沒有帶原病菌的健康種苗,以維持場區安全。

修剪枝條的工具也是傳播病蟲害重要媒介,須注意消毒,避免一個植株染病,使得整間溫網室全軍覆沒。

害蟲就在你我身邊,戶外環境莫輕忽

花了大把力氣將溫網室整理得乾乾淨淨,但此時還不能放鬆,溫網室周圍環境也要照顧。許多農民都知道罹病植株必須趕緊攜出設施,保持場內清潔,但丟棄病株時切記別離設施太近,以免病蟲害埋伏在周遭環境,溫網室出現漏洞時趁虛而入。

田邊雜草也不可不慎,有番茄「世紀黑死病」之稱的「黃化捲葉病」,藉由銀葉粉蝨傳播,染病植株會出現矮化、葉片扭曲等徵狀,結果率大幅下降,這也是為何許多農民選擇將小番茄種植在設施內。但是,雲林縣政府與許多農政單位調查發現,銀葉粉蝨寄主植物多、繁殖能力強,常感染霍香薊等田區雜草,形成防治死角,農民除了用設施隔離,還須適時注意周邊植被是否為害蟲溫床。

溫網室的網目、結構也是生物安全的一環,選用適當網目大小,才能真正隔絕害蟲。林良懋提醒,溫網室必須慎防具刺吸式口器的昆蟲進入,除了出入隨時關門窗、採用雙層門設計,披覆溫室的防蟲網至少24網目以上,才能防止蛾蝶類昆蟲,而要對付難纏的粉蝨,密度則必須提升到32網目,不要為了省錢選用16網目或密度更低的材質,屆時蟲害入侵得不償失。

溫網室看似避掉許多病蟲害,實際上更加考驗平常對於環境衛生安全的執行力,龜毛一點,才能種出甜美的果實。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4月號,封面故事:生物安全管理學)

 


延伸閱讀

【2017十大神農】方政倫 建築夢想莊園,阿里山上的咖啡實驗家
防疫原則之「人車管制」:別讓人員管制成死角
【草生栽培】數據比一比:草生栽培增進土壤空隙度和有機質

標章知多少?「產銷履歷」一詞為何不得亂宣稱?
小農新思維:建構「契約農業」的良好合作模式
紅龍果栽培基本功:「田間管理要點」剖析,減少病蟲害情況
不只是買賣,更可以是夥伴——「直接跟農夫買」農友與電商互動心法
溫室要合宜耐用,魔鬼藏在細節裡——農民如何賺取設施農業管理財?
從統計數字,看建構農業職災保障的必要性
施肥怎樣合理化?別急,先為土壤健檢,帶你搞懂土壤肥力分析報告、圖資系統
新鮮得合格,加工場所要規格:陳稼莊果園以「農業聚落」聰明協力
田間祕笈:IPM作物管理溯源,破解病蟲害成因
密閉空間免疫力高?魔鬼細節通常不在田間,溫網室更須慎防高傳染力病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