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農企業、合作社聘用植物醫師,防檢局推出三年補助計畫,首年最高50萬元

文/郭琇真

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為改善臺灣農藥不當使用的情況,近年來農委會除補助使用生物性資材、推動專業代噴制度等政策外,還大力試辦「植物醫師」制度。目前全臺19縣市除有21位實習植醫駐診,供農民諮詢外,著眼農企業和農業合作社也有聘任植醫協助農場進行病蟲害管理等需求,防檢局日前推出補助計畫,該計畫以三年為限,頭一年最高50萬元,農企業和農業合作社只要提出植醫聘用機制、找好專家諮詢團等規畫即可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8日,詳細可洽02-23431496詢問。

實習植醫較能對症下藥,農企業聘任意願高

建立植物醫師制度在臺呼聲已有20、30年,兩年前農委會重啟立法討論,並與高雄市美濃區農會等試辦「實習植醫計畫」,效果不錯,目前在行政院食安五環的政策框架下,農委會陸續在全臺19個縣市設置21位實習植醫,為地方農民進行病蟲害、土壤等栽培問題診斷。

此外,目前除中興大學設有植物醫院,農委會未來還預計在臺灣大學、嘉義大學、屏東科技大學也設置相同機構,一方面逐步建立植物診療體系,另一方面也希望提供植醫系所相關學生培訓的場所。

「除地方政府或農會目前設有實習植醫供農民諮詢外,我們發現農企業聘用植醫的意願也很高。」防檢局副局長鄒慧娟說,過去曾媒合屏東縣東益農產品運銷合作社和屏科大植醫師建立合作關係,合作社發現透過植醫的診療專業,比較能對症下藥,有效減少農場內的農藥施用,而過去在植醫設置上,防檢局在企業界的資源投注也較少,因此決定在這個月推出「農企業及農業合作社聘用實習植物醫師示範計畫」

實習植醫+專家後盾,診療諮詢更完備

該計畫以3年一期為原則,農企業及農業合作社提出的構想書需包含:實習植醫的聘用機制,並有至少兩位不同領域專家組成專家諮詢團,提供指導證明文件,此外還需規劃場內將如何設置植物診療場所、預計添購病蟲害診斷所需設備和資材(像光學顯微鏡、電腦等)。

鄭慧娟解釋,臺灣的植醫制度正在起步,這次要求農企業申請需有專家顧問團是因為許多實習植醫還在養成中,不可能農作物碰上的所有病蟲害、土壤、肥傷、環境汙染等問題都一清二楚,因此背後有資深專家參與,當實習植醫在現場遇到問題需要協助時才有辦法提供諮詢。

計畫具延續性,逐年調整補助比例

防檢局期望該計畫能有延續性,透過三年聘用後,實習植醫能真正為農企業或農業合作社所用,因此在補助上採「逐年遞減」設計,每年申請者的自籌款最低不得低於1/5。今年因為只剩下半年可執行計畫,每案補助金額最高以50萬為限,第二年補助金額若以全年度最高100萬計算,補助比例將減為原來的2/3(最高66萬元),第三年補助比例則減少為原來的1/3(最高33萬元)。

防檢局表示,這項計畫規範看似複雜,其實只要洽詢地方農改場或植醫系所的資深專家協助就很容易上手,若有相關問題也歡迎農民直接撥打02-23431496,向防檢局的植物防疫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