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冷凍方舟、建立雲端百科,期望保留臺灣5萬9千多種生物資料

文、首圖攝影/ 洪嘉鎂

臺灣生物多樣性相當豐富,但由於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等因素,動植物種類逐漸減少,為保存生物多樣性,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及中央研究院順應世界潮流,打造「冷凍方舟」,冷凍保存國內生物遺傳物質,目前已保存超過3,900種動物標本,建立2萬多筆物種解說資料,邀請民眾一同來增修訂物種條目,為保育臺灣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力。

林務局及中研院希望社會大眾能踴躍參與相關計畫,透過公眾協作,提供更多本土生物多樣性的圖文資料,使「臺灣野生動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及「臺灣生命大百科」兩個開放的資料庫內容能更充實完善,為保育臺灣生物多樣性盡一份力。

中研院收集相當多標本,包含鳥類、魚類、植物等。(圖片提供/林務局)

TaiBOL保存3,926種冷凍動物組織樣本及1,177種真菌標本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今(24)日在中央研究院跨領域科技研究大樓舉辦「臺灣野生動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暨「臺灣生命大百科」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林務局從2004年起就開始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合作推動「臺灣野生動物遺傳物質冷凍典藏及生命條碼計畫」(TaiBOL),收集臺灣野生動物冷凍組織,並將資料數位化在網路公開,2011年更響應「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Encyclopedia of Life; EOL),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TaiEOL)資料開放平臺。

TaiBOL計畫主要是希望成立一個以臺灣野生動物為主的遺傳物質資料庫,向研究人員收集冷凍動物標本及生命條碼,希望能促進國內相關生物研究,及提供研究材料。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博士黃世彬表示,過去只能透過圖鑑或專家鑑定物種,但若提供的資訊不完整,例如只有一個肉塊,傳統方式便難以鑑定;生命條碼是粒線體基因中的片段,每個物種的片段都不一樣,透過科學家將片段定序,就能得知物種訊息。

計畫執行至今已蒐集3,926種、13,063件冷凍標本,以及1,983種、3,796筆生命條碼序列資料,2009年開始擴大收集菌類標本,目前已蒐集1,177種、1,058件乾標本及1,166件活菌株,1,687筆生命條碼。

冷凍動物組織以存放在液態氮中為主,可讓這些樣本獲得最佳的保存環境。(圖片提供/林務局)

黃世彬指出,TaiBOL計畫應用層面相當廣泛,除了基礎研究外,可協助研究人員發現世界新種、判定魚卵及仔稚魚(魚苗)的種類、協助政府查緝走私物種。

2016年在宜蘭發現新種河口魚類─黃斑鯔蝦虎,正是生命條碼應用在新種生物的案例,過去該物種常被認為是另一個相似種梅氏鯔蝦虎,因為從外觀難以辨別。中研院黃世彬及邵廣昭等研究人員,透過生命條碼及型態作為證據,首度證明黃斑鯔蝦虎為全球新種,目前僅在國內發現。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十多年來TaiBOL計畫累積大量標本、組織或遺傳條碼,存放在液態氮裡永久保存,「但計畫意義不能一直被冷凍著,必須讓外界知道。」生物多樣性對很多人來說很遙遠,但是都存在於生活中,臺灣物種多樣性不僅是物種及數字,還有每個物種獨特的基因條碼。

公眾協作,讓民眾也能成為科學家

2011年林務局及中研院更響應「國際生命大百科計畫」(Encyclopedia of Life; EOL),秉持「自己的物種自己寫」的精神,號召全臺生物學界與自然觀察害好者共襄盛舉,共同建置「臺灣生命大百科」(Taiwan Encyclopedia of Life; TaiEOL)資料開放平台。

計畫專案經理許正欣指出,臺灣物種名錄現在收錄物種數超過5萬9千種以上,TaiEOL計畫運作至今,在超過160位國內分類研究者與公民科學家社群協力下,已經收集物種解說21,642筆,涵蓋臺灣已知物種的三分之一,累積物種圖片超過24,000張,並採用「創用CC公眾授權條款」,免費開放各界使用,目前也與教育部、路殺社等單位進行資料介接,減少各單位資料建置時間。

許正欣表示,TaiEOL資料大多來自於分類專家及圖書授權,民間社群貢獻僅占1%,公眾協作比例不高,但為補足其餘物種資訊,下一步將會擴大公眾協作,將與「臺灣維基媒體協會合作」,把平臺內容釋放到維基百科,以維基協作方式輔助物種條目增修訂,待專家確認相關條目修訂後,再回饋到平臺。

民間社群的能量相當強大,可以加速相關資料、影像的蒐集。左上:台灣短翅筒金花蟲(圖片提供/曹美華)、右上:光孢項圈黏菌 (攝影/柯文俊)、左下:條紋球背象鼻蟲(攝影/黃仕傑)、右下:花豹盛蛺蝶(攝影/黃仕傑)

雖然目前公眾協作僅占TaiEOL的1%,但當中仍有多起成功的案例,如行政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研究員李奇峰就是案例之一,他是國內著名金花蟲科專家,透過喜好集結一群金花蟲愛好者,運用專業直接教學這群愛好者,該如何進行採集、飼養、紀錄等工作,目前他的團隊已貢獻340種金花蟲資訊給TaiEOL。

「一個人的力氣太少。」李奇峰指出,很多種的金花蟲是農業害蟲,個人研究無法擴及全臺灣、全天候、全植物研究,在網路時代號召公民科學家說不定可以加強研究,因此找到一群愛好者,這幾年透過團隊合作,至少發現50種金花蟲新種,除了撰寫研究報告外,也將相關資訊分享到TaiEOL。

林務局強調,臺灣社會對物種知識的潛在使用需求,其實遠比想像中更為多元,未來會繼續在基礎成果上延伸擴展,也鼓勵學術界人員、公民科學家或社會大眾能踴躍參與,充實資料庫,希望能保存臺灣所有野生物種的遺傳物質、建置生命條碼系統、建立每個物種資料頁面及物種照片,提供未來研究、教育、保育、復育及永續利用的重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