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態旅遊
3月29日晚上8點多,在台灣最南端的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從裡到外聚集了許多關心恆春半島發展的青壯年,這場「瑯嶠 Launcher」分享會由移居恆春的青年發起,邀請多位在地講者,有在墾丁推廣生態旅遊超過十年的里山生態公司負責人林志遠、推廣衝浪親海的教練Yvonne、律師張怡、紅氣球書屋男主人木木、恆好藝廊策展人Ofelia等11位,全無講酬車馬費,自願參加。
晴朗的冬日清晨,來自四方的人們聚集於苗 栗泰安鄉天狗部落荒廢多時的古道,有人手持鶴嘴鋤翻找石塊、有人堆砌護坡駁坎、有人從林間挑來倒木,不消半日,原本崩塌的山徑被修整完善
高雄市六龜區的十八羅漢山民國81年被劃為保護區,98年莫拉克風災後,當地居民希望重振經濟,結合保護區發展觀光產業,不斷和主管的林務局協商開放觀光,甚至拍桌吵架,今年總算突破僵局
去墾丁只能浮潛、玩沙、逛大街?那你就太落伍了!最近十年,墾丁周圍 9個社區,發展出許多當地獨有的生態旅遊,白天跟著大光社區解說員看潮間帶,到港口社區喝杯全臺最低海拔的港口茶,晚上去社頂部落夜觀梅花鹿,想玩水就到後灣划獨木舟,順便吃墾丁海水做成的鹽滷豆腐,10 月去里德社區,看數萬隻灰面鵟鷹覆滿天空⋯⋯,放慢腳步,才能體會墾丁之美。
繼去(105)年臺印在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簽署遺產鐵路合作意向書後,印度首度派遣該國鐵道部最高行政官員Verma助理次長,率該部遺產鐵道司Nath司長及Lakra總工程師來臺,於4日訪問農委會洽談兩國後續遺產鐵路合作交流事宜,隨即於5日搭乘自嘉義首發至十字路站的郵輪式列車,實地走訪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秘境車站及重要林業文化資產景點。
農委會林務局與南投仁愛鄉春陽、精英、都達村的6個賽德克族部落深耕3年,共同推動能高越嶺古道生態旅遊,特別選在4月23日「賽德克族日」舉辦「愛.上山、愛上.山—能高越嶺道畢業登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