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遊於農03】從砍樹到護鳥──居民齊心 學甲濕地成候鳥新天堂

「學甲濕地生態園區」位於臺南市學甲區,占地約31公頃。這片靠近筏仔頭聚落(竿仔寮)急水溪畔的土地,從前為倒風內海,經歷長期沖刷淤積而形成泥灘地。2009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臺南市政府農業局向農民租用休耕農地,進行學甲濕地營造規劃。

新聞
【稻田裡久違的身影】下篇-保育稀有蛙類 三管齊下讓金線蛙重返稻田

幾十年來,隨著平原的基礎建設大幅提升,開發壓力不斷增大,有許多金線蛙生存的棲地已消失,使得現今金線蛙的族群呈破碎分布。在金線蛙的族群日趨衰退狀態下,保育刻不容緩,以下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封面故事
【國產香料大進擊】考慮族群意識,適性發展臺灣原生種香料作物

隨著越來越多人關注,栽種臺灣原生香料的研究與風氣也漸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簡稱林試所)、原住民族委員會(簡稱原民會)以及行政院農糧署(簡稱農糧署)也漸漸投入相關資源,開啟臺灣原生香料的新篇章。

新聞
破解「好魚道相報」迷思,保育魚群產卵場,讓海洋資源喘口氣

魚類「聚集產卵」的生殖行為 (Fish spawning aggregation or Spawning aggregations) ,是指同一種的魚類為了生殖的目的,會在每年特定的時間聚集到一定的地點,同時排卵、排精,達到傳宗接代。當然這種不在乎自己的基因,是否能有更多機會遺傳到下一代的生殖模式,只有在以水為介質的海洋中才可能發生。

新聞
林下經濟走出不一樣的路,以山林資源為本,靠山吃山也能永續經營

臺灣擁有將近61%森林面積及豐富生態,不僅是重要的社會資產,同時也是各界極為關注的綠色產業寶庫。政府為了維護森林功能鼓勵造林,但農民僅靠林木收入往往不足以維生,間接導致許多國有林租地造林地疏於管理。農委會林務局於2016年召集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等相關單位成立「林下經濟推動小組」,希望經由研究,盤點出適合於林下經營的森林副產物,以增加農民與山村居民收入。此外,森林周邊地區常是偏鄉所在,因此林下經濟與環境保育、山村振興等議題也有密切關聯。

新聞
從辣妹比基尼變成月琴阿嬤與古調,後墾丁時代走向藝文生態風

半島歌謠祭能夠蛻變創新,背後的「恆春新住民」功不可沒,這次籌辦歌謠祭的里山生態有限公司,就是由一群屏東科技大學畢業生創立。

新聞
農業上山行不行?林下經濟再創部落傳奇,友善農法證實可與森林共存

由於林下經濟目前尚未有正式法規規範,外界難免存有部分疑慮,例如在森林中或森林周邊種植農作物,是否適合施用農藥及化學肥料?但其實包括大武部落在內,有許多山村農民都是採行有機農法,甚至要求更嚴格的秀明自然農法。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村打手機鄒有機農業發展協會,便是其中之一長期致力於推廣秀明自然農法的組織。

新聞
拜訪竹的原鄉—新竹和平部落,體驗泰雅「富竹」智慧與生活

一到新竹縣五峰鄉的和平部落,馬上感受到高山舒爽的氣息。新竹縣五峰鄉是臺灣竹材的重要產地,也是臺灣原住民泰雅族的居住地。2004年通過農委會審核劃設和平部落休閒農業區,除保有泰雅族原始文化,現在也推出結合當地竹材的特色旅遊,旅客可以親手做竹筒飯、喝竹筒湯,甚至製作一把竹弓箭,享受充滿原民風采的竹林體驗。

新聞
火車即將靠站,阿里山林業鐵道將推沿線旅遊

阿里山林業鐵路今年7月由林務局收回自營。新成立的專責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黃妙修表示,未來阿里山鐵路將擺脫單純將旅客送上阿里山的運輸思維,透過跟沿線社區合作,讓遊客沿路下站玩,這站到梅山鄉太興社區品茶,下一站到十字社區吃野生愛玉,讓阿里山林鐵發揮人文旅遊思維的歷史隧道,最快在今年8月份,主題式郵輪列車就會啟動服務。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海洋奇緣】去墾丁不如去沖繩?墾丁hen好玩,是你不會玩!

3月29日晚上8點多,在台灣最南端的獨立書店「紅氣球書屋」,從裡到外聚集了許多關心恆春半島發展的青壯年,這場「瑯嶠 Launcher」分享會由移居恆春的青年發起,邀請多位在地講者,有在墾丁推廣生態旅遊超過十年的里山生態公司負責人林志遠、推廣衝浪親海的教練Yvonne、律師張怡、紅氣球書屋男主人木木、恆好藝廊策展人Ofelia等11位,全無講酬車馬費,自願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