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即將靠站,阿里山林業鐵道將推沿線旅遊

文、攝影/ 林宜潔 首圖提供/ 林鐵處

阿里山林業鐵路今年7月由林務局收回自營。新成立的專責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處長黃妙修表示,未來阿里山鐵路將擺脫單純將旅客送上阿里山的運輸思維,透過跟沿線社區合作,讓遊客沿路下站玩,這站到梅山鄉太興社區品茶,下一站到十字社區吃野生愛玉,讓阿里山林鐵發揮人文旅遊思維的歷史隧道,最快在今年8月份,主題式郵輪列車就會啟動服務。

因禍得福,翻轉運輸思維

今年7月重新回到林務局手中的阿里山林業鐵路,未來將不再只是載人上山的火車。專責管理單位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下稱林鐵處)表示,將結合沿途各站的特殊風情,將阿里山林鐵打造成一條有血有肉的鐵道旅遊路線,預計在今年8月,具主題旅遊的郵輪式旅遊列車就要上路。

黃妙修說明,以前全線通車,遊客都是直接從嘉義火車站送到阿里山,後來58k處在2015年因杜鵑颱風毀損,工程浩大至今無法恢復全線通車,路線只從嘉義火車站開到奮起湖,結果讓終點站奮起湖一舉成為重要觀光景點,一年遊客人數達到一百萬。這般「因禍得福」,讓林鐵處有了靈感,將全線通車的思維,轉向不同區段的連結。

林鐵處副處長周恆凱表示,阿里山林鐵沿線有不少精彩的社區,如梅山鄉的太興社區有豐富的茶文化,十字社區有阿里山野生愛玉與麻糬,奮起湖有老街,都是值得遊客下站探索的亮點,林業鐵路要把這些點串起來,變成一條生態旅遊的路線。

過去曾是阿里山鐵路重要驛站的十字社區,村落就座落在鐵道旁,搭乘阿里山林業鐵路的遊客到此下站,能到這海拔1534公尺的村落,享受山村清涼的慢活氣氛。

盤點串連沿線社區資源,夥伴關係待磨合

去年曾帶領社區短暫參加郵輪式列車試行的嘉義縣阿里山鄉十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戴惠施表示,當時社區聯合80幾位社區發展協會的會員做導覽培訓,介紹自己的社區、生活與文化以及周邊的動植物資源。也希望藉由這條鐵路也可以帶給這個社區另外一個生機。

戴惠施說,除了推出在地風味餐,如佛手瓜、龍鬚菜、竹筒飯等在地特產,遊客還能到社區品嚐阿里山野生愛玉,DIY親手做麻糬。「我們也提供茶席體驗」戴惠施說明,為了讓遊客體驗阿里山特色茶,社區特地跟阿里山石棹茶文化協會合作,請來茶旅達人約30位,輪流到社區涼亭泡茶講茶。

然而,接待遊客畢竟與生活日常不同,在接待過程當中,戴惠施也發現沿線社區旅遊發展的共同挑戰。對於像是十字村這樣只有300多人的小村落,準備一頓上百人的風味餐需耗費相當時間與人力,包含備料清洗,對於人力物力都是負擔。

戴惠施說明,村民主業以務農為主,生活步調都比較慢,很多事物都要慢慢醞釀。在試行過程當中,很多居民會反映難以適應商業節奏。雖然遊客的回饋都很正面,但是旅遊如何跟社區生活融合還是需要更長遠的思考。她說,十字社區海拔1534公尺,居民們其實也很期待遊客能到這裡,享受「全年關不掉的冷氣」,到山裡單純乘涼放鬆。

黃妙修則說明,未來鐵路沿線旅遊會以村民喜歡的方式,配合村民的時間為主。考量到專人導覽、用餐,都要投入社區人力,沿線社區與鐵路旅遊的互動到底應該走向什麼模式還需要討論,但一定會尊重當地社區希望營造的方式呈現。黃妙修表示,目前嘉義縣林管處已投入三年做社區培力,請來專家學者教導社區居民認識自己家鄉附近的動植物的資源,了解自己特色。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列車停留時間規劃好,與沿線社區做好旅遊內容磨合。

十字社區為迎接鐵道遊客,特地與阿里山石棹茶文化協會合作提供茶席體驗,就連小朋友都加入最佳推廣員的行列。

與社區共好,阿里山鐵道旅遊才能永續

跟許多偏遠地區一樣,鐵道沿線不少社區都有人口外流跟老化的狀況。周恆凱說,在外部資源挹注下,也能增加社區就業機會跟經濟收入,吸引青年回流,社區居民與阿里山鐵路如能互相共好,不外乎是一個保存文化特色與永續發展社區的手段。周恆凱強調,郵輪式列車的旅遊行程,跟周邊社區能提供的資源密切相關,將是未來阿里山郵輪列車行程安排的成敗關鍵。

黃妙修則說,林鐵處下半年的工作目標除了鐵道本身的硬體改善與安全監測,沿線社區培力,發展鐵路生態旅遊,振興觀光行銷將是一大重點。把鐵路周邊珍貴的文化元素找出來,化成具體的活動,阿里山林業文化資產傳承與保存才有永續發展的價值。

阿里山林業鐵路購票資訊:
阿里山林業鐵路網路訂票系統
或洽售票窗口 05-225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