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氣候變遷03】雙管齊下 讓稻作找雨季、培育最耐旱稻種

今年10月中農委會宣布桃竹苗二期作停灌,11月初新竹縣新豐鄉已結穗的水稻,因為缺乏水源持續供灌,稻穀充實不足,稻穗低不下頭,只能在九降風強吹下瘋狂地搖晃,有的不耐風颳,甚至倒伏一片,彷彿已喪失求生的意志。

新聞
嘉義臺南一期作停灌 總面積1.9萬公頃 補償最高每公頃9.3萬元

旱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25日召開第3次工作會報,因水情不佳、預期未來一季降雨偏少,宣布嘉義及臺南的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白河水庫灌區的一期稻作停灌,農委會也將對停灌地區農民及相關產業提供停灌補償,最多每公頃水稻田可獲9萬3千元的補償,面積約有1萬公頃。

新聞
明年一期作是否停灌11月下旬決定 農委會擬水稻減種2萬公頃

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今(6)日表示,明年一期作是否停灌最遲將在11月下旬決定,若水稻休耕希望農民能轉作綠肥養地力;即使一期稻作不休耕,農委會也希望輔導雲嘉以北水稻種植面積減少2萬公頃,轉作其他不需溝灌的作物。

新聞
產銷履歷驗證破3萬公頃 水稻成長居冠

農委會從108年擴大推動農產品產銷履歷驗證,統計截至今年10月底,通過農糧產銷履歷驗證面積已達3萬450公頃,相較去年底大幅成長52%,這段時間內,通過驗證面積成長最多前五大作物分別是水稻、豆類、硬質玉米、竹筍及小麥。

新聞
氣候變遷水資源不足 農友旱田直播擺脫焦渴夢魘

氣候變遷下水資源匱乏的問題並非今年才有,新竹縣新豐鄉青農劉政祐兩年前就開始「超前部屬」,嘗試水稻旱田直播,不再靠水利會(現農水署)供水,他栽培出的水稻產量變化不大,品質卻還比水田種的更好。

新聞
水稻「臺南19號」節水、Q彈、產量穩 有機栽培、特色米新選擇

水稻香米新品種「臺南19號」,生育天數較一般水稻少20天,可節省灌溉水量,且具抗稻熱病特性、產量穩定,其帶有芋香味、口感軟Q,更能受到消費市場歡迎,適合有機栽培及特色米消費市場,目前已公告稻種繁殖技術技轉。

新聞
無人機代噴農藥 鳳梨、玉米、高麗菜未來將可適用

無人機施噴農藥是農業界的新興行業,操作者必須取得交通部及農委會核發的「雙證」,且須為法人,並向執業當地的地方政府登記為業,才具有無人機農噴的合法資格,截至8月6日止,防檢局公告取得合法資格者僅23人;同時,農委會核准無人機農噴的作物種類只有水稻,以及稻熱病適用農藥5種,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防檢局表示,未來還會公告鳳梨、玉米,以及高麗菜的無人機農噴施作規定,以符合農民需求。

新聞
花蓮水稻育苗場驚見秋行軍蟲!專家說免驚 原因曝光

玉里地區水稻育苗場通報疑似秋行軍蟲危害,經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會同花蓮縣動植物防疫所現勘後確認為秋行軍蟲,國內秋行軍蟲的寄主植物,新增「水稻」一項。專家表示,秋行軍蟲無法在有水的稻田裡生存繁衍,這次花蓮發現的稻苗嫩葉為秋行軍蟲所啃食,是仍在覆土的盆苗階段,秧苗還沒種到水田裡,所以稻農不必過度擔心。

新聞
肥下太重了! 花蓮水稻染稻熱病逾2千公頃

花蓮縣水稻近來好發稻熱病,包括玉里鎮、光復鄉等鄉鎮總計2千多公頃田區均有罹病,普遍發病原因與近來氣溫變化大及濕度高有關,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罹病嚴重者多是位於靠山不通風、濕度高的田區,特別又與農民習慣下重肥有關。

新聞
農業水晶球:焚風預警水稻避災 光波預測蘋果褐變機率

對於農業生產來說,若能透過科技預測各項可能發生的問題,便能提前著手預先防範,一舉降低農損,更可能藉此提高銷售,像是日本農研機構新開發的焚風預警系統,便可減少水稻災損。另外近期日本也發現可透過近紅外線糖度感測器進一步預測蘋果褐變,兩項技術的運用便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