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雲嘉南一期稻作搶收逾9成 農糧署估收畢糧倉庫存可達127萬公噸

颱風丹娜絲為中南部香蕉、文旦柚等多項作物帶來嚴重災損,現正逢一期稻作收穫期間,但包括國內重要糧倉的雲林、嘉義、臺南等縣市,在颱風侵襲以前農民已盡力搶收逾9成,中北部及東部縣市受到風災影響輕微,農業部農糧署表示,全臺一期稻作僅剩3成多尚未收穫,預估收穫完畢國內稻米庫存可達127公噸,糧食供應無虞。

新聞
「爆米花香」稻米品種再添一支 水稻「臺東36號」抗病蟲害、抗倒伏、秧苗又抗寒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歷時七年育成水稻新品種「臺東36號」,具有抗稻熱病、抗褐飛蝨的特性,且株高較矮、莖桿強硬,抗倒伏,甚至秧苗還極具抗寒特性,是對抗環境逆境的優良品種。「臺東36號」產量穩定、食味佳,還是國內芋頭香當道的香米之外、少有的「爆米花香」香米品種。

美濃獅形頂稻田。美濃是耐熱香米品種高雄147號的主要生產地之一, 並打造完整專屬生產鏈,在氣候暖化下兼顧稻米產量與品質。(圖片提供╱美濃區農會)
豐年雜誌
育種因應暖化衝擊 臺灣耐熱水稻品種介紹:高雄147 號質量兼具 搭配技術觀念穩定生產

水稻是臺灣最重要的作物,從日治時代至今,經過無數次育種,選育出風味、抗逆境能力不同的品種,對民眾日常飲食影響深遠。近年氣候變遷衝擊農業生產,稻米也不免受到影響,各農業試驗所、改良場也因應暖化持續育種。本文介紹臺灣現有耐熱水稻品種,其中高雄147號耐熱之餘,食味表現也佳。

新聞
吉野1號、台中194號舊金山烈酒大賽奪「雙金」最高評價 恆器製酒推品種米再升華

2025年度美國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昨(8)日公布,臺灣多家酒廠拿下最高評價「雙金」;其中桃園恆器製酒自產「旅III Voyage3」吉野1號米釀威士忌、為新竹343農市商行代工「竹塹酒Pocael 194 Rice Spirit」臺中194號米蒸餾烈酒均取得雙金評價,恆器負責人羅己能表示,希望藉製酒成果跳脫米酒等於廚房用酒的標籤,塑造臺灣米製酒新風貌。

新聞
農用紙膜抑制雜草 有機水稻栽培產量增一倍 成本比用塑膠膜更低

因有機水稻栽培不能使用除草劑、仰賴人工除草,農村缺工已造成有機水稻栽培困擾,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試驗以「農用紙膜」栽培有機水稻,相較不用紙膜、無人工除草田區產量可增加約一倍;比較紙膜與塑膠膜使用成本,塑膠膜雖然價格便宜,但若加上回收成本,使用無須回收的紙膜整體付出成本更低。

新聞
研究發現稻熱病初期感染源來自稻種、稻殼 農試所推「預防性」施藥免病菌擴散

稻熱病是影響國內水稻產量最重要的病害,農業部農業試驗所研究發現,稻熱病疫情初期感染源更來自帶菌稻種及稻殼。農試所建議育秧業者採用針對稻穀殺菌藥劑「三賽唑」作消毒;稻農也應採「預防性」管理策略,將分蘗初期那次施藥防治提早,於插秧後20至30天內即施藥預防,及早控制病害發展,以降低防治成本。

新聞
明年元旦農林漁牧現金救助金額提高 重納水稻、新增棗等6項作物改以產季認定救助

近年物價波動頻繁,墊高農業生產成本,為了貼近實際需求,幫助遭受天然災害農漁民盡速復耕、復養,農業部25日預告修正「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 調升農、林、漁、牧產業大部分品項救助額度,重新將水稻納為救助品項,並訂定棗等6項長期作物以產季認定救助期間等,預告期限7天,明年元旦正式公告生效。

臺灣水稻育種興盛,品種非常多元,圖為栽種於花蓮豐濱鄉新社梯田,適合花東地區的「高雄139號」。(攝影╱吳尚鴻)
豐年雜誌
水稻育種 目標多元實現適地適種 雜交育種簡介(四):自交糧食作物育種代表

水稻是國人主食,很早就開始現代人工育種,在臺灣育種的歷史已超過百年。島上各地區的氣候環境差異,以及試驗改良場所各有分工與強項,已使臺灣水稻品種的發展多元化,可謂百花齊放。上世紀60、70年代,臺灣水稻走過擔憂糧食危機、追求產量的時代,現在米質已是更重要的育種目標。

新聞
強颱「康芮」帶來豪雨加強風 宜花東金柑、水稻、釋迦受重創

強颱「康芮」帶來強陣風及豪雨,讓首當其衝的宜蘭、花蓮、臺東等縣市發生嚴重農業損失,宜蘭11月底將採收的金柑被風颳折、傾倒,未倒果樹的金柑也落滿地;花蓮二期作水稻農民來不及搶收,嚴重倒伏,至今泡在水中,恐怕無收;臺東釋迦也是全面性受損,無論是結幼果、大果果樹「倒的倒、掉的掉」。

新聞
高雄梓官葉菜「全軍覆沒」 高屏香蕉、蓮霧損失一半以上 池上水稻也倒伏

「山陀兒」颱風昨(3)日自高雄小港登陸,為東部、高屏及北部基隆、新北等地區帶來豐沛降雨及強風,高雄沿海的梓官區葉菜被強風「打掉」、「全軍覆沒」損失慘重;鄰近暴風中心的屏南地區香蕉及東港蓮霧損失一半以上;臺東池上水稻也因強風豪雨發生倒伏,恐怕影響結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