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格外品
臺灣開放製酒產業約20多年,目前中小型酒廠、農會及農村酒莊不乏以在地農產釀製酒類精品,其中以「格外品」農產作為製酒主要原料的恆器酒廠日前舉辦7週年慶及新品分享會,發表以新竹寶山、峨嵋、臺中豐原與石岡4地的桶柑、椪柑、茂谷柑不同柑橘製成的「地瓜好朋友-橘子」水果酒。恆器創辦人羅己能表示,一家酒廠產能有限,但希望製酒業者收購格外品能有助於維持農產品價格。
水試所以全魚利用及減少糧損為出發點,開發規格外午仔魚和市價較低的四破魚加工方法。午仔魚方面採用佃煮技術,成功解決其外觀缺陷對銷售的限制;對於四破魚,則引入烘烤定型和甘露煮液調味,不僅有效改善四破魚魚體易碎之特性,同時調和其特殊的腥臭味;透過高溫高壓熱處理之加工技術,在達成軟化魚骨的同時也兼顧了食品的保存。
接手了 1.7 分的鳳梨田,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首先,我不用從種苗開始,不用等約一年八個月的時間才會有收成。其次,馬上就有鳳梨植株/鳳梨苗需要管理,對於累積鳳梨田間操作的各種實務可以從做中學,跟鳳梨慢慢熟悉。
什麼是「格外品」、「次級品」?筆者走訪農村進行實察,與農民進行訪談,特別是面對老農的時候,逐漸意識到此一問題。臺灣的農產品種類繁多,面對不同類型的產業、農產項目,筆者欲深入追問「格外品」時,赫然發現第一個必須面對的難題是:「格外品」、「次級品」在我的母語裡怎麼說?
環保署統計,2020年臺灣產生的廚餘約有53萬噸,平均一天是1452噸,如果用20噸的大貨車,得出動73臺才裝得下。你也許很困惑,哪來這麼多的廚餘呢?其實在抵達你的胃袋前,食物得經歷漫長的旅程,一路上危機四伏,隨時可能慘遭被丟棄、削整斷頭的命運,讓我們沿著食物的生產鏈上溯,直擊剩食現場。
國人到日本旅行時,站在超市蔬菜區前,各色蔬果,幾乎都是大小一致且整齊美觀的排列著,宛若毫無瑕疵的精品,這些被精心揀選的蔬果得以成為架上的食材,但沒被挑中的呢?他們就一無可取、毫無價值嗎?近年由歐洲帶起的「醜食」(Ugly Produce)風潮,也蔓延到日本,並逐漸改變了日本人的消費意識。
這些耗損的雞蛋多數得由雜貨店或蛋商吸收,為了消化這些「格外蛋」,拿來做成液蛋轉賣就不會浪費了,所以全臺每個蛋商,無論規模大小,幾乎都在敲蛋或者集中後轉給別人敲蛋,似乎只有主管機關不知道?主要原因還是:蛋商的主管機關是誰都不知道吧!但這些破蛋本來就不可再吃,而不是業者所謂:反正最後都還要高溫烤焙或者炒熟再吃,不會有問題的啦!問題是:消費者都吃到雞屎了!
來來來,蓮霧果乾不夠看,蓮霧糖漿、果醬、牛軋糖一字排開。今天是屏東縣佳冬鄉農會策劃已久,蓮霧精緻加工品市場在台北101Pro農民市集的初登場秀。蓮霧糖漿做成清涼氣泡飲免費試喝,還推出現烤蓮霧鬆餅,佳冬農會用創意讓蓮霧變身千面女郎,甚至獲得魚池鄉農會青睞,跟南投紅玉紅茶配對,推出限量冷泡蓮霧紅玉紅茶。
伴隨6月初香蕉產銷議題,香蕉「格外品」一詞跟著浮上檯面,懂的人討論得火熱,外行則看得霧煞煞。香蕉「格外品」究竟是什麼?「格外品」怎麼認定?又是怎麼產生的呢?我們請來蕉農第三代,同時也是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經理郭泰呈,一次細說分明。
對許多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田園夢」是他們嚮往的理想,但真要放下便利的生活機能,在田間與溫室裡汗如雨下地埋首耕耘,這當中需要的決心與勇氣可不如外界想得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