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日文1】營養滿點的NG蔬菜,日本「規格外」蔬菜的出路

日本農協超市擺售各式來自各地的農產品。(攝影/陳芬瑜)

文/小西鈴蘭
國人到日本旅行時,站在超市蔬菜區前,各色蔬果,幾乎都是大小一致且整齊美觀的排列著,宛若毫無瑕疵的精品,這些被精心揀選的蔬果得以成為架上的食材,但沒被挑中的呢?他們就一無可取、毫無價值嗎?
近年由歐洲帶起的「醜食」(Ugly Produce)風潮,也蔓延到日本,並逐漸改變了日本人的消費意識。

二次大戰後日本迎來高度經濟成長期,人口集中都市與大量農產品的生產,為了讓蔬菜流通合理化,1970年農林省制定「野菜的全國標準規格」(野菜の全国標準規格),此後產地間彼此競爭激烈,各地農業部門及農業協同組合又將規格細分化。蔬菜的規格即指尺寸、顏色、形狀等,並分等級及裝箱數量。然而此制實施30餘年後,為抗衡進口蔬菜及降低生產與流通成本,2002年農林水產省廢止標準規格,此後交由產地自行規範、運行,換言之,蔬菜的標準規格仍存在。然而,日本開始關注大量廢棄規格外蔬菜問題,也受到諸多企業的響應,以下來自「農業メディア│Think and GROWRICCI」的討論。

日本では毎年約600万トンもの食べ物が廃棄されています。(1食べられるのに捨てられてしまう「食品ロス」の話題となると、「食べ残し」や「売れ残り」など、消費者の近くで起こる食品ロスの例よく挙げられますが(2、生産者側でも不本意な廃棄が発生しています。

年間の食品ロス量643万トンのうち、352万トンは事業系、291万トンは家庭から出るものです。事業系のロスの原因にも「食べ残し」や「売れ残り」はありますが、事業系は主に「規格外品」や「返品」などから発生しています。(3)

在日本每年竟然有6百萬噸的食物被廢棄。1句中「も」是助詞,多用在類比、並列、全部肯定或否定等方面,但這裡若套用「也」這樣一般最常用的解釋,那就可能發生無法貼切表達意思的情況。此處「も」接在「6百萬噸」後面,即表示數量很多,帶有感嘆的意思,故可解釋為「竟然」,來表達驚訝與遺憾。

接著,「となると」是指「一談到」由於大量的食品被丟棄或浪費,而發生這些明明可食用但卻被丟棄的「食品ロス」,於是產生「食べ残し」吃剩的食物、「売れ残り」滯銷等這種食品「loss」的例子,常可舉出發生在消費者身邊食品浪費的例子,但在生產者方面也發生了不得已的丟棄。

前者「が」這一個助詞,經常會與「は」產生混淆,然而文法的法則之一是「は」的重點在後面,而「が」的重點除放在前面,也用於表示直述句;接著,第二個「が」則是用於轉折語氣的助詞,相當於中文裡的「雖然…但是…」(2)接下來,再看本句後面生產者的「側(がわ)」,是只要接在名詞後面皆可解釋為「方面」,於是又看生產者方面後面接「不本意な」的「な形容詞」,成為表示是為情非得已的廢棄食物,之後再接上自動詞的「発生する」,故前面須用主語助詞「が」做表現。

食品浪費已達到何種程度呢?又是從哪些範圍產生的呢?為與一般家庭區別,在「年間」的全年總量643萬噸中,可分為出自事業系的352萬噸,及出自家庭的291萬噸。而泛指所有事業相關活動的事業系發生原因肯定更多,除食物浪費與滯銷外,其實主要發生在「規格外品」與「返品」兩方面,指的是規格外食品與退貨。(3)

那麼,食品浪費將發生哪些問題?此處指出會產生垃圾的處理成本、因處理可燃垃圾產生二氧化碳造成環境負荷、明明仰賴許多進口糧食,卻產生吃不完而丟棄的經濟損失,這當中也包括了不符合市場規定的規格外蔬菜。儘管蔬菜的口感與營養相同,但因為市場對尺寸、顏色、形狀規範,及優、良、普通的等級區分,故產生了規格外蔬菜。

日本農協超市。(攝影/陳芬瑜)

規格化自体が悪な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出荷や取引を簡素化したり、流通をより合理的に行うことで、どの産地のものであっても、同じように小売店に並べることができます。(4)

ただ、消費者や小売店が商品に安心・安全・安価だけでなく、「見た目の良し悪し=商品の良し悪し」を強く求めてしまっていることが、大量の規格外品を生み出している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ありません。

規格化本身並沒有錯誤。此處「わけ」為形式名詞,表示理由、道理,是一種消極的否定。因此後面才寫著,這是為了簡便出貨與交易,並讓流通更加合理,無論哪邊的產地都能在零售商店陳列販售。(4)

「ただ」是然而,消費者與零售商店並非只要求商品的安心、安全、便宜,更因為追求「見た目の良し悪し=商品の良し悪し」,即外表的美醜「=(イコール)」等於商品的好壞,說是因此產生了大量的規格外品也不為過。

根據2012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統計每年有約13億公噸的食物被浪費,以及2015年9月設定食品廢棄削減目標(SDGs)後,歐美各國開始響應行動。舉例來說,英國由超市開始,一般的超市隨機挑選規格外蔬菜裝袋販售,以經營高級取向的超市由「思考環境問題運動」做規格外蔬菜宣傳,讓消費者接受特級與一般品的蔬菜。以此創造生產者、零售業者、消費者三方「WIN-WIN」的雙贏關係。

美國的情況是,有便宜販售規格外蔬菜並寄送到府的服務。如此,生產者得以販賣規格外蔬菜,消費者可以適合價錢採買蔬菜外,還能以自選需要與隨機兩種方式購買。在法國,大型賣場家樂福認知因制定蔬菜規格的過度嚴格,導致97%的產品被視為「違法」,因此販售「違反嚴格出貨蔬菜規格法律」的規格外蔬菜,上演一場黑市超市戲碼,同時展開修正法律的請願行動。

日本鄉間農夫的自留種,為下一季的種植做準備。(攝影/陳芬瑜)

在日本,一方面響應聯合國,再加上全球的規格外蔬菜意識提升,日本消費者意識也開始改變,在公路休息站(道の駅)、直賣所販售規格外蔬菜。新鮮蔬菜與產地特產品能便宜入手,也成為立馬完售的人氣商品。有的大型超市貼上「規格外野菜」標籤販售,或製成加工食品朝向商品化發展。特別是像オイシックス(Oisix)、única(ウニカ)、ナチュラル・ハーモニー(Natural Harmony)、無印良品等這些網路銷售平臺相繼出現。

不僅如此,利用規格外蔬菜不僅能做為學校午餐及開發為和紙、蠟筆、收納盒等物品,也能成為染料製作親近肌膚的布品。接著,參議院在2019年通過《減少食品損耗促進法》(食品ロス削減推進法),可預見今後政府與民間將更重視規格外蔬菜的流通與運用,不讓營養美味的蔬菜價值平白無故消失。


【易混淆的日文詞彙】
食物(しょくもつ) ︳ 泛指生物,指人或動物為攝取營養食用的食物,因此平時吃的東西都可以稱為「食物」。也常用於食物連鎖(れんさ)、食物纖維(せんい)等專有名詞。
食べ物(たべもの)︳ 與中文的「食物」意思相同,但必須用在「人吃的食物」。

 

食品(しょくひん) ︳ 經加工或加熱處理後的食物。例如:食品加工、冷凍食品、健康食品、食品添加物、食品賣場等。
食糧(しょくりょう)︳ 約與中文「糧食」相同,指米、麥等主食。
食料品(しょくりょうひん)︳ 指主食以外的魚肉類、蔬菜、水果等。

【主要資訊】

本篇文章來源出自「農業メディア│Think and GROWRICCI」報導:https://www.kaku-ichi.co.jp/media/tips/column/nonstandard-vegetables

【媒體簡介】

《「農業メディア│Think and GROWRICCI」》(譯:農業媒體│Think and GROWRICCI):是經營農用倉庫與車庫的カクイチ株式會社(KAKUICHI CO.,LTD.),為解決農家煩惱而提供人力、鳥獸危害、土地等情報,發布有益於農業經營的網路媒體。

農傳媒專欄作者/小西鈴蘭
本文作者為中興大學歷史系 ● 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所碩士 ● 兵庫縣立大學博士(經濟學)。生命、情感來自空氣與土地,農業是支撐身體能量的來源,願為這塊土地多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