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尋味有機】與土地共好 廻鄉點亮有機農業夢

早在90年代,有一群剛出社會的大學新鮮人,他們夢想著復育臺灣土地生態,並實踐有機生活,讓農業能夠自給自足、生生不息。憑藉著一股熱忱,他們成立了廻鄉有機事業,毅然決然地共同投入有機農業的行列,就是要實現一個與土地共好、環境永續的夢。

新聞
國內有機、友善耕作傲視亞太地區 創意影片呈現多元樣貌

農委會農糧署首屆「有機創意影片競賽」今(26)日舉行頒獎典禮,希望由創作者發揮創意,能將有機農業不同型態樣貌、生活感動製作成為短片,藉由影音、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強化國人對有機農業的認同感。

新聞
有機農業推動有成 8月正式突破1萬5千公頃

農委會積極推動國內擴大有機及友善耕作面積,去年5月30日《有機農業促進法》正式施行,農委會即訂下國內1.5萬公頃的目標,截至今年8月底,有機驗證面積達10,374公頃,友善耕作登錄面積4,646公頃,合計15,020公頃,成功達標。

新聞
有機農作有益茶園生物多樣性 蜘蛛數量、種類均較慣行多

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近兩年在南投縣魚池鄉及新北市坪林區茶區進行田間蜘蛛類調查,發現有機農作茶園蜘蛛數量及種類,均較慣行農作茶園來得多,顯示有機農業對蜘蛛這種害蟲天敵物種的生存有益。

新聞
【尋味農村】白石森活休閒農場 隱身都會半山腰的自然農莊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花木扶疏、綠草如茵的地方,距離「捷運站」只有十五分鐘車程。而它「彷若天堂般」的存在,卻是一對年近七旬的銀髮夫妻投入大半生、致力有機耕耘的結果。原來,「結廬在人間」可以這樣仙氣;原來,「心遠地自偏」不是神話──用愛灌溉,就能成全。

新聞
友善環境耕作怕蟲害 學者:土地好、自然有益蟲幫農民照顧農作物

有機、友善耕作不僅能生產安全農產品,也對環境永續有益,但產量不如慣行農法,且成本又較高,使得農業生產者望之卻步。但別忘了,田裡有好菌也有益蟲,友善耕作可以養好土地,留下土壤裡的好菌及環境中的益蟲,就能幫助農民照顧好農作物。

新聞
不只是拚經濟的有機農園,也是致力於「善」與「綠」的CSA社區小農──頤禾園有機農場

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這裡有典型的客家村庄一直默默發展有機農業,為竹東鎮首先發展有機農業的地區,來到這裡不僅環繞皆山,其望東來自五峰鄉的高山,林壑尤美,真有如世外桃源。

新聞
有機間作最佳拍檔:茭白筍、蕹菜創雙收商機,生物多樣性引領生態旅遊,附加農地價值

農業生產由注重產量、品質提升的經濟取向,逐漸轉變成對環境、生態更加友善的永續農業生產。有機耕作漸趨興盛,友善環境耕作也成為一股新勢力。然而由慣行耕作跨入有機、友善環境耕作,經常面臨病蟲草害影響或肥料使用限制,是以病蟲害相對較少的茭白筍為例,為有機農業的合適作物,然而相較於慣行耕作,仍有產量較低的情形。

新聞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吳柏瑞×采紅番茄:堅持換得獨立

真可謂是事事難以難料,大學電機系畢業之後,原本打算去竹科工作的吳柏瑞,可沒想過有一天真會回鄉,繼承父業來種植番茄。但是就在退伍後找工作的空檔期間,卻意外地種出興趣來了,不但成為了他後來的職業,而且還變成了他未來的努力方向。

新聞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共耕共享走出莫拉克陰霾,茶山部落走出阿里山新契機

災厄困境,有時反而帶來新生契機。莫拉克風災蹂躪中南部山區,引發茶山住民省思建立自主產業的迫切,開啟復育傳統糧作的希望工程。阿里山鄉雜糧產銷班第2班以「上帝的農夫,大地的管家」心情,致力有機、友善環境農法,「憨憨地」打拚,雖然年齡偏高,班員學習不懈,起步雖艱辛,如今產銷步入佳境,為山區農業走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