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拚經濟的有機農園,也是致力於「善」與「綠」的CSA社區小農──頤禾園有機農場

內容提供/桃園區農業專訊 文、攝影/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農業推廣課技佐 洪巍晉
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這裡有典型的客家村庄一直默默發展有機農業,為竹東鎮首先發展有機農業的地區,來到這裡不僅環繞皆山,其望東來自五峰鄉的高山,林壑尤美,真有如世外桃源。

軟橋里「頤禾園有機農園」農場主人陳禮龍,身為軟橋女婿,與賢內助彭俐芳從岳父彭賢信手中接棒經營有機農場,至今已經八載。體認到有機農場經營著實不易,且深知農產銷售亦是農民頭痛問題,因此,陳禮龍希望可以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消費」,除了一開始支持頤禾園至今的老顧客,只供應新竹地區的客群,實踐「社區支持型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並讓消費者為獲得安全的食物,與希望建立穩定客源的農民合作。方圓30公里內消費者成為頤禾園的「穀」東,1週配送1次菜,可選擇1次3斤或1次6斤,以1星期之內可食用完為基準,每星期都有新鮮的蔬菜可以吃,每星期都有拿到可回收再用的「有機蔬菜福袋」,建立經濟合作的相互依存方式,並慢慢發展成為夥伴關係。

農園結合文創行銷,吸引國外參訪

陳禮龍同時參與當地社區發展組織,結合竹東地區小農產品群聚文創行銷,讓外地客進來了解生產環境,體驗鄉間幸福小旅行,並逐漸發展成為國際有機農村體驗營IFFC(International Fun Farming Camp)。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德國、泰國、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等超過40多個國家的青年志工,來到頤禾園有機農場了解有機農法,師其有機農耕生活,而農場同時也是一個結合環境教育、休閒、體驗與教學的示範型農園,讓竹東軟橋的名聲走出去,世界各地朋友走進來。

更難能可貴的是,陳禮龍並協助新竹地區社福團體「主教世光教養院拙茁家園」推出的「手心翻轉計畫」,讓中、重度智能發展障礙青年也能夠透過種植有機蔬菜農作活動,達到田園治療的效果並能夠自食其力,為機構帶來經濟。陳禮龍表示:「拙茁常需要接受社會各界愛心維持運作,現在他們可以靠自己雙手種植蔬菜,再透過網路、報紙傳輸,找到50名『認養人』,以為期1年、每季3,000元新台幣的金額支持,讓手心翻轉,認養人每週都能收到1.8公斤配送到家的新鮮蔬菜,真正落實CSA概念,一舉數得。」

用善出發,去做綠的事情

陳禮龍認為有機農業中的「綠」不僅僅是一種耕種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而善的實踐就是利他做好事──民眾買米幫助有機小農,有機小農買鞋幫助偏鄉幼童,讓善的循環幫助綠的永續,綠 CSA 加上善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結合農業社會企業的創新觀念,推動身心障礙者庇護農場,走出農業發展新模式,用「善」與「綠」 的力量點亮農村。

頤禾園農場面積僅1.2公頃,然而在2.5個人力所撐起的營運模式,引進企業經營、數位管理及品牌行銷等知識,專注「地產地消」,讓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距離縮到最短,不僅降低碳排放量,還能做到友善土地,維護共好環境。經過實證是可行的,而這樣的小農營運模式,已逐漸開枝散葉影響各地,諸如馬來西亞青農回國建立社區支持型農場。值得嘉許的是,陳禮龍並受邀至中國四川、山西協助地震重災區就地重建,輔導農村新風貌確獲得關注,並期待陳禮龍發揮農業界小農CEO,讓頤禾園有機農場成為全國有機農場經營典範。

本文轉載自第105期《桃園區農業專訊》,原文標題〈「善」與「綠」的循環-頤禾園有機農場小農CEO陳禮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