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蘆薈不只能當保養品,創意發想變身華麗美食

文/徐清銘 攝影/徐清銘
蘆薈是一般大眾耳熟能詳的美顏保養佳品,但若要應用於食材,淡而無味的特性似乎難以著力。「雪莉太康有機農場」場主蘇雪莉卻反向思考,將蘆薈特性應用於加工食品,不會喧賓奪主,反而是百搭。循此思維開發蘆薈蕾絲麵、蘆薈吸凍等系列食品,果然廣受歡迎。她參與20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女性創意點子競賽」,勇奪首獎,她的創意為蘆薈應用開拓新視野,不愧為點子王。

農業新手無心插柳,規模化有機栽培蘆薈

2018年入夏以來,嘉南平原雨水豐沛,位於臺南市柳營區的雪莉太康有機農場雜草蓬勃生長,反倒主角蘆薈顯得消瘦無神,蘇雪莉並不在意,她笑著說,蘆薈生長順應時序,度過多雨炎夏,到了秋收時節,自然就會回復翠綠、豐滿的本色。雪莉太康有機農場的蘆薈扎根大地,生長態勢絕非小盆栽可比,秋收時比手掌寬厚的蘆薈葉比比皆是。

秋季是蘆薈採收季節,此時呈現翠綠飽滿。雪莉太康有機農場生產的蘆薈葉十分厚實,大多比手掌還寬大。(圖片提供/雪莉太康有機農場)

蘆薈為獨尾草科多肉植物,花、葉皆造型奇特,除了觀賞用途,燙傷、晒傷時摘葉後去皮敷抹,可消炎退火,是最方便的居家天然藥材之一,因此在臺灣隨處可見,但多見於住家門前、後院或陽臺栽培小盆栽。規模化專業栽培,且著眼食材用途、強調有機農法種植的並不多,也因此雪莉太康有機農場在業界名氣響亮。

蘇雪莉本業是設計師,專精食品、農產品伴手禮設計,之所以會涉足蘆薈產業,說來有些偶然。源於她的母親退休後,在臺南市仁德區自家農園種植蘆薈以怡情健身,越種越有興趣,隨著產量增加,親友消化不完,在母親請託下協助策畫行銷,由此走入蘆薈世界。

生鮮蘆薈販售門檻高,巧思研發加工品

接下請託後,蘇雪莉著手研究市場概況,發現當時蘆薈在臺灣屬小眾農產品,產量、消費量皆微乎其微,尤其食用領域,既無固定通路、客群,一般家庭也鮮少以蘆薈當食材,走販售生鮮路線難度很高。困頓中,她突發奇想,蘆薈葉肉滑膩的特性,搭配麵條說不定可創造別緻、與眾不同的口感,開創嶄新消費型態。

蘇雪莉所研發的蘆薈蕾絲麵,採取傳統日晒方式製成。(圖片提供/雪莉太康有機農場)

蘇雪莉從試作濕式麵條起步、調整成分搭配比例、取經關廟麵乾式製法,她隨興創作,不斷嘗試、改進,極具原創性的「蘆薈蕾絲麵」於焉成形。

蘇雪莉說明麵條揉入蘆薈後的奇妙變化,蘆薈特有膠質能讓麵條滑溜,更為緊密富彈性,延展性變好、久煮不爛,口感嫩彈,只須下鍋煮3分鐘,不用沾醬,風味一級棒,且湯頭清爽不混濁,比泡麵、烏龍麵表現更好,煮火鍋更是絕配。

蘆薈蕾絲麵是蘇雪莉得意之作,也是她自創品牌「村家味」蘆薈系列產品中的當前主力,在火鍋店尤其熱銷。蘆薈蕾絲麵採手工製作,經日晒乾燥,更能散發天然麵香。麵體呈兩側薄、中間厚形態,在臺南市關廟區一般稱為刀削麵,由於母親認為刀削聽來不雅,於是依麵條側邊漂亮波浪狀、宛若服飾蕾絲滾邊的意象,取名蕾絲麵,好聽又浪漫。

蕾絲麵之外,蘇雪莉還開發蘆薈系列產品,如蘆薈絹絲細麵、蘆薈四色麵、蘆薈穀麥蕾絲麵、蘆薈健康麵、蘆薈蔬拌醬等,除了原味,還有地瓜、綠藻、甜菜、胡蘿蔔、南瓜等多樣口味。

蘇雪莉將新鮮蘆薈去皮、取肉、切塊後再販售,少了繁複處理工序,成功打開鮮食消費市場。

前置處理開創消費市場,善用影音媒介行銷推廣

蘆薈與麵食搭檔廣受歡迎,在食品加工市場站穩腳步,蘇雪莉接著放眼鮮食領域。她認為,蘆薈淡而無味的特性,以副食材之姿搭配各類食材可豐富口感,又不會搶了主食材風采,嘗試搭配檸檬、百香果等製成飲品也十分成功。

若想取用蘆薈葉肉得先剔除外皮,需要熟練技巧,處理麻煩而難以打入一般家庭。蘇雪莉設想,若先進行去皮、取肉、切塊等前置處理,幫消費者搞定最麻煩的工事,必有助於提高消費意願。由此開發去皮蘆薈肉真空料理包,買回開封就可直接料理,十分方便。應用於湯品如雞湯、蛤蜊湯,或搭配檸檬、蜂蜜當甜點,或當飲品皆百搭,無論冰箱內有什麼食材都可以嘗試搭配。

蘇雪莉認為,現代人生活忙碌,沒時間慢工細火烹調,但又渴望健康天然的好食材,若料理簡單、輕鬆上手,自然提高下廚意願。蘆薈清涼退火、多醣體含量高,是優良食材,但仍須開發消費族群,說明如何食用,讓消費者漸漸懂得欣賞角度,一個嶄新市場就會成形。

蘇雪莉為此精心製作「1分鐘蘆薈食譜」影片,透過農產品展售、農會講習會、食農教育場合推廣,當然也不放過傳播快速的網路,影片長度特地壓縮至1分鐘,即是因應網路世代步調快,閱聽人對長篇大論沒耐心,若能吸引觀看者停留1分鐘,就達到推廣效果。2017年,她獲得「女性創意點子競賽」首獎,跨入農業界奮鬥多年,得獎讓她備感榮幸也深受鼓舞,證明走在正確方向。

春季綻放的蘆薈花,經乾燥處理後可製成茶包。(圖片提供/雪莉太康有機農場)

深耕有機農業專區,團隊經營首重溝通協調

目前蘇雪莉的主要產地,已從原先的臺南市仁德區轉進柳營區太康有機農業專區,說起轉換陣地的原因,蘇雪莉看中的是優良的有機環境。2009年成立的太康有機農業專區,是臺灣首座由地方政府催生的有機農業專區,面積廣達47公頃,區塊完整且設施齊備,隔離綠帶、滯洪池、展售會客空間一應俱全。入口前方的綠色隧道,高大芒果樹夾道,一路濃蔭如蓋,讓人印象深刻。

蘇雪莉開發、推廣蘆薈產品有聲有色,但並未荒廢農業實務,田間工作照樣親力親為。她目前擔任臺南市柳營區蔬菜產銷班第2班班長,也是保證責任台南市太康有機農業生產合作社理事,偕同志同道合的農業夥伴,勤耕有機領域。

第2班主要以太康有機農業專區為主要產地,有機是班員的共同語言,作物生產品項非常多樣,除了各式葉菜類、茄科作物、瓜果類,也有較少見的作物,如蘆薈、洛神花、秋葵、杭菊、桑葚等,使田區時時繽紛多彩。

第2班目前班員共17人,除了深耕有機的農業老手,也有轉換跑道的科技新貴、都會上班族。蘇雪莉觀察,第2班臥虎藏龍,即便非農業本科系出身,照樣交出好成績。年輕班員許富堡曾就讀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從科技業轉進農業,表現虎虎生風,她的有機杭菊、小番茄、瓜果類皆是市場紅牌。原是都會上班族的副班長于永慧,在農業界可說從零起步,卻一腳跨入高難度的有機領域,她的有機葉菜類非常搶手,供不應求。

身為班長的蘇雪莉認為,其實論農業資歷自己還算淺,種植功力也稱不上高超,但溝通、協調、磨合產銷班運作,才是班長職責所在。第2班人才濟濟,太康有機農業專區極其難得寬廣、完善,第2班歡迎企業、有機通路協同合作。

對蘇雪莉來說,從事農作是紓壓良方,隨手採摘蝶豆花調製消暑飲品,務農生涯快意且閒適。

發揮女性巧思,不靠體力取勝也能闖出一片天

每年7~8月間,臺灣南部雨水多,蘆薈長勢不佳,雜草茂生,蘇雪莉三天兩頭就得跑田區,拔草、修整枝葉忙得一身汗。她說自從投入農業後,漸漸不愛逛百貨公司,反而最愛親近土地,到農場勞動是她的紓壓良方。尤其傍晚時分,涼風徐徐,閒看晚霞雲彩,靜聽蟲鳴鳥叫,總有說不出的閒適。

雪莉太康有機農場雖以蘆薈為主,但並不單一化栽培,放眼望去,蝶豆花、無患子、金銀花、韭菜、香蕉、野鳥播種的芭樂、新加入的葡萄生氣勃勃,猶如百花園景象,顯現場主的童心。

蘇雪莉創意泉湧,信手捻來,一花一草都可以是創作素材。蝶豆花花青素含量高,她現採花瓣以熱水沖泡,釋出花青素,深藍近紫漸層色調,湯色漂亮神祕,單看就是視覺享受,加上氣泡水、運動飲料,就是最佳消暑飲品;另如金銀花、蘆薈花都是調製「忘憂茶」的材料。即使在農業領域已勤耕多年,蘇雪莉笑說,其實自己還不算專業農民,甚至曾把韭菜、青蔥搞混。她認為,女性從農,應善用獨具的蘭心蕙質,將靈巧心思應用於創新,即使體力不如男性,也能在農業界闖出一片天。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8年10月號。《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K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