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食鱻筆記:菜鳥學吃魚,南方澳、崁仔頂就是我的私廚冰箱

臺灣熱衷討論北漂,臺北年輕女孩鄭雅嬬,卻東漂到南方澳。吃素7年的她為了融入漁港生活,她開始學吃魚、學烹飪,學習南方澳的生活哲學。

直到2017年9月我住進南方澳前,我其實已經吃素將近7年了,當時在南方澳採訪時,遇過一個令我兩難的局面。

新聞
【科技農企】產製銷鐵三角,兩代協力為瓜鄉開創新局──旺山休閒農場

素有「瓜鄉」美譽的宜蘭縣壯圍鄉裡,近年來擁有一個觀光新地標──旺山休閒農場。南瓜隧道內超過300個品種的南瓜及各類瓜果,是神農獎得主一生投入在育種上的心血結晶,而能在短短8年內就跳脫一級農業生產,成為跨加工、銷售整合與觀光休閒的示範點,更隱藏著農二代成功傳承的祕密。

新聞
【青世代返鄉】小農春Spring Coop:服務設計X培力實踐為青年回農注入活水

十個青農九個會跟你說,千萬別來從農!剩下一個是已坐擁資本及政商人脈的二代或三代農。為鼓勵青年返鄉務農,創業逐夢的大餅畫得輕鬆,深入農村訪談農民才發現,身為「一代農」根本沒本錢單打獨鬥,「二、三代農」也得看長輩的臉色過活,當初自在當頭家的田園大夢幻化成一個個靠親朋好友人情支持勉強撐著,銷售停滯、曝光度低的小農品牌。有機與友善耕作支持系統薄弱,唯有打群架、團體戰的模式,如農機共享、共同品牌才能有效整合生產到銷售。

新聞
【青年回留農村】宜蘭員山鄉陳毅翰:從友善農村出發,實現科學家農夫的生態夢想

農田不只是生產糧食,也是你我周遭最小的生態,近年來農村追求有機無毒的耕作方式,但卻不一定友善土地,陳毅翰期許從恢復農田的生態出發,以科學的方法找回生態系的農村。

新聞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吳柏瑞×采紅番茄:堅持換得獨立

真可謂是事事難以難料,大學電機系畢業之後,原本打算去竹科工作的吳柏瑞,可沒想過有一天真會回鄉,繼承父業來種植番茄。但是就在退伍後找工作的空檔期間,卻意外地種出興趣來了,不但成為了他後來的職業,而且還變成了他未來的努力方向。

新聞
【兩代務農的成功必修課】游勝文X民豐有機米:站在版圖上接續創新

承接父親穩穩的稻米版圖,宜蘭青農游勝文認為自己比一般青農幸運一些,不過他還有許多自己想做的事、許多想要創新的點,這些都是他正努力想要嘗試改變的。

新聞
【看漁事長知識】秋風起,臺灣鯖魚「尚青」,為何市場充斥挪威鯖魚?

臺灣生產的花腹鯖、白腹鯖是國內重要的漁獲物之一,但許多民眾可能連整尾鯖魚都沒看過,一提到鯖魚,腦海中浮現的不是從8000多公里遠來的挪威鯖魚,就是鯖魚罐頭。

新聞
臺灣文旦上市!各地風味大不同,「柚」惑你365天

文旦在臺灣栽培歷史超過300年,因產期與中秋節重疊而成為最佳應景水果,農委會今(2)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文旦行銷推廣活動,全臺各地文旦來報到,不僅有大名鼎鼎的麻豆文旦,還有蜂蜜香味的西湖文旦、口感Q彈的八里文旦等。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挑選文旦三撇步,並展出柚香皂、柚子果醬、柚子蔘…等多種加工品,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柚子產品可享用。

人物
【天然療癒力】雙世代水草玩家的相遇:徐志雄V.S.魏志閔

來到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盡地主之誼的是從小在魚池旁長大,爾後帶領家族轉型做水草事業的徐志雄,另一位則是在新竹開設「墨耘水草造景」的新生代水草玩家魏志閔。眼前的五年級大叔與七年級生,兩人除了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也在今昔截然不同的發展背景下,展開了跨世代的對話。

新聞
宜蘭在地「甜心芭樂」、「紅心芭樂」怎麼挑有撇步,口感軟嫩進入盛產期,創造市場差異化

時序更迭,宜蘭地區的番石榴也開始進入盛產期。有別於一般市面上,多以口感清脆的主流品種,宜蘭當地所盛產的芭樂,反倒是以果肉軟Q作為主打特色,藉此創造市場差異化。而為推廣在地特色農產品,並進一步提升品質,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以下稱花改場)也積極推廣相關管理技術,盼可藉此推升在地番石榴的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