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嘉義六腳小番茄「瘋欉」 過去年收百萬剩10萬元 農委會規劃現金救助、明年開辦保險

近日時序已到11月中,進入冬季,但中南部白天氣溫卻仍高達攝氏30幾度,高溫乾旱促使銀葉粉蝨繁殖快速,竟導致小番茄發生俗稱「瘋欉」的病毒病,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15)日會勘嘉義六腳小番茄災損情形,他表示,短期農委會規劃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協助農民,但救助金額仍難以彌補損失,明年擬開辦番茄保險降低農民栽培風險。

火雞肉飯
封面故事
嘉義味道地標,黯然銷魂火雞肉飯

在小小的嘉義市區,即有三百家左右火雞肉飯店,密集度遠高於便利商店,自清晨到凌晨的不同營業時段,造就了24小時都能吃到火雞肉飯的盛況,令人不得不佩服嘉義人對它的痴迷,而這一碗原生於此的飯品,已成這座城市獨有的味道地標。

《Somewhere好地方》、《鰻魚為王》
藝文
【文明野味】沉沒之島

不久前順遊雲林與嘉義沿岸,是為了看一眼反覆出現在電影中的奇幻水鄉。黃信堯的紀錄片《帶水雲》採集雲林口湖風景,此地與陳玉勳的《熱帶魚》、《消失的情人節》拍攝地點嘉義東石相連,這片腹地百年前是潟湖,之後拓荒成良田,近40年因超抽地下水與海水倒灌,良田再度被上天收回,現今四處都是水淹民居、馬路與電線杆一截截沉入海中、海邊枯樹敗倒的超現實畫面。

新聞
【地方創生術】嘉義農村再生靠這帖 復興「放伴」精神讓社區找到伴

許多人一聽到嘉義縣東石鄉,腦中第一個畫面就是一落一落的蚵田。事實上東石鄉還曾經是國內重要的白蘆筍產地,只是隨著產業外移,連帶從業人口流失,加上地層下陷的環境危機,東石鄉人口已較30年前少了3分之1。但有一群婆婆媽媽不忍社區就此失去活力,不僅串連新住民升級自家漁產品,改造廢棄學校變成長輩的樂活基地,107年還拿到國家環境教育獎。她們說,「自己的理想生活要自己打造。」

新聞
體驗智慧溫室新科技 全臺首座溫室展示中心開幕

國內重要溫室設備業者皆展公司在農委會農糧署「農糧產業新南向市場拓銷計畫」輔導下,打造全臺第一座溫室展示中心,中心除介紹溫室種類及重要技術外,更以AR結合虛擬展間體驗等智能化功能,讓參觀者更了解溫室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

新聞
首座水產專業加工產業園區在嘉義 拚明年第1季招商

嘉義縣將建置全臺首座水產精品加值產業園區,規劃明年3月招商,待產業園區6月底完工後即可進駐,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長張建成說,園區面積不算大,進駐廠商將以中小型規模的在地業者為優先。

新聞
預算支援到!高雄、嘉義延長荔枝椿象卵片收購期至4月底

高雄市獲得農委會防檢局同意再撥預算支援,10日起將重新啟動荔枝椿象卵片收購,同時,第2階段的卵片收購也有新措施,將由負責收購的農會提供百格紙,讓繳交卵片的民眾將卵片置於百格紙上,再由農會點交、拍照記錄,按照這個方式計算的繳交量才能算數。同時,嘉義縣政府也延長荔枝椿象的收購時間,4月起也改以百格紙做計算及記錄卵片數量。

新聞
琵嘴鴨談戀愛了!鰲鼓濕地候鳥求偶季登場

3月正是春暖花開的時候,宣告繽紛的賞鳥季節來臨,嘉義鰲鼓濕地森林園區的候鳥們,皆已換上了鮮豔的羽衣,因為求偶時的公鳥正是最漂亮的時候。

新聞
茶改場高海拔試驗茶園現勘 將落腳阿里山之道樞扭

茶改場、林務局嘉義林管處以及嘉義縣政府,26日至茶改場南部分場預定地進行現場會勘,茶改場場長蘇宗振表示,初步看來這塊地很適合種茶,實測海拔1618公尺,遠超過高山茶1000公尺以上海拔高度的定義,且面積可劃出50公頃,這將成為茶改場面積最大、海拔最高的分場。

新聞
不讓外傘頂洲變流失國土 成大:明年可望掌握衰退趨勢

位於嘉義縣外海的外傘頂洲,近年來因眾多原因面積縮小,成輿論焦點。成功大學水工試驗所團隊今年接受海洋委員會委託研究後,宣布已建立外傘頂洲地形預測模型,明年底就有機會針對季節潮汐、颱風等狀況,預測出沙洲面積與體積的變化趨勢,讓相關單位研擬對策,未來沙洲可望不再瘦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