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技術
臺灣土壤易缺鋅!鋅肥管理與施作方法

鋅在1926年被證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在植物體的主要功能是參與色胺酸和植物的生長激素吲哚乙酸(IAA)的合成、影響去氧核醣核酸(DNA)和核醣核酸(RNA)的合成、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等等,除了與植物蛋白質及葉綠體合成有關外,也是許多酵素的構成分子及酵素的活化劑。

農業技術
有機栽培的神隊友——附掛式旱田除草機

為了解決農村型小農雜草防除的需求,以及勞動力不足的現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農改場)研發適用於平畦栽培的附掛式旱田除草機,取代傳統以中耕機防除雜草,除了提高作業效率、節省農事成本,也提高了作物品質及產量,增加農民收益,更促進了有機農業的發展。

農業技術
復古新滋味×保健新食材 餘甘子新品種雙出擊

經地方品系收集、變異觀察及產業應用評估,朝向鮮食及保健加工二個方向分別進行品種選育,於2017年正式推出鮮食品種「苗栗1號-綠晶鑽」及保健加工用品種「苗栗2號-優甘鑽」。

農業技術
離開土壤更潔淨 雨來菇的無土栽培技術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農改場)進行陸生藍綠藻無土栽培技術的研究,能大幅縮短採集及採後清洗的時間,可節省勞力及增加農民的收益,未來將進一步發展成地方特色農產,成為更穩定的食材來源。

農業技術
醃製鹹酸滋味的好幫手 福菜切割(條)機

經過醃製的福菜富有鹽分汁液使得刀具容易耗損,於是苗栗縣公館鄉蔬菜產銷班第三班遂尋求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稱苗栗農改場)協助,產學合作研發福菜切割(條)機。

農業技術
攝取黑豆營養方式不只一種!黑豆初級食品加工

黑豆為種皮呈黑色的大豆,起源於中國東北,自古以來就被傳統醫學視為保健珍品。然而,由於黑豆質地偏硬,營養不易吸收,若是經由焙炒、蒸煮熟化與微生物醱酵等方式加工,能夠改善黑豆食用質地,提升營養吸收,也能延長食品保存期限。而目前普遍吃到的黑豆有哪些?它的營養價值是什麼?我們能如何將它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呢?

農業技術
菊花「臺中11號-星火」 炎夏中美麗綻放的菊花新品種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選育適應本土夏季環境且容易栽培的菊花品系——臺中11號-星火,期望能增加臺灣夏季菊花的品種選擇。

農業技術
【水生植物】野薑花——片片飛舞似蝴蝶

野薑花跟其他薑科的植物一樣具有廣泛的用途,除了花及嫩芽可食用外,塊莖可以當薑的替代品及嫩薑醃漬食品。筆者在此認為它的地下莖、鬚根或塊根,具有水土保持作用,根莖密生根系可以緊密結合溪岸砂土,保護邊坡免於崩落滑動,是優秀生態護坡植物,是值得推廣的水土保持植物。

農業技術
番荔枝人工授粉 花朵採後處理技術面面觀

花朵採後處理為番荔枝人工授粉的重要流程之一,使用的方法不當或放置環境不佳時,都會影響雄蕊發育,導致花粉活力下降,使得授粉效率減低。本文分析了常見的採後處理問題,並歸納適當的解決方法,供農友參考應用。

農業技術
觀果植物——盆栽無花果栽培 從果品到盆景,探索農產新經濟

觀果植物是自然界植物中一大類族群,具有極高觀賞價值,將觀果植物栽培在容器內,使其正常生長並開花結果,若再經藝術化處理,可以形成觀賞價值更高的盆景藝術品。

農業技術
為柑橘選擇合適的砧木

選擇適當的砧木有利於日後果園管理,一般多考量土壤適應性、病蟲害抵抗能力、種植間距及穗砧親和性等問題。

農業技術
芻料高粱墾丁二號,青割玉米混植的好夥伴

新品種「芻料高粱墾丁二號」於夏季與青割玉米混植栽培,可穩定生產混合芻料,使本土芻料達到週年性生產,極具栽培潛力。

農業技術
秋刀魚自動化選別及排整系統 海上省時省力的智慧好幫手

秋刀魚自動化選別及排整系統以魚體自動化選別及排整技術為重點,發展適用於遠洋漁船的系統。期望此系統的開發可協助漁業產業提高作業效率、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改善我國漁業人力短缺的困境。

農業技術
附掛雙行式芋苗種植機 種苗五步驟一機搞定

臺中農改場研究團隊針對芋頭種植作業需求、參酌國內外相關農機設備,以及考量芋苗無規格化的限制條件等,研製改良完成附掛雙行式芋苗種植機,並建立芋苗旱田作畦兼種植再淹水管理的作業模式,可供芋農參考採用。

農業技術
怕熱難著果!促進番茄著果三大招 對抗高溫逆境的設施番茄促進著果法

溫度是影響番茄產量及品質的主要因素,番茄生育過程中尤以開花期對高溫逆境最為敏感。如何使逆境下的番茄仍能正常著果是栽培技術的關鍵。

農業技術
以蟲剋蟲 用平腹小蜂降伏荔枝椿象 友善環境的荔枝椿象防治法

平腹小蜂是荔枝椿象於田間最常見的天敵昆蟲,雌蜂會將卵產於荔枝椿象卵內,被寄生的卵粒則無法順利孵化出椿象若蟲,20天後從卵內羽化的平腹小蜂又可於田間繼續尋找荔枝椿象的卵寄生。應用平腹小蜂生物防治法可友善環境,減少農藥的使用及逐年降低荔枝椿象危害。

農業技術
蕎麥特性與技術大公開 高營養.生長快.少蟲害 臺灣蕎麥品種特性與栽植技術

寬鬆的栽培條件、耐寒性及不耐溼性,讓蕎麥在一年兩期稻作系統中,可成為合適的輪作作物。綠肥功能與籽實可利用性兼具,使蕎麥在栽種上更具彈性,蕎麥實為冬季裡作的選擇之一。

現行毛豆採收機亦適用於矮性採豆,可省工栽培。
農業技術
矮性菜豆「台中6號」 搶攻日本市場,冬季轉作新選擇!

符合冷凍蔬果加工偏好的菜豆品種所需的特性為矮性、直立性佳、結莢位置高、果莢成熟度一致等以方便機械採收。

農業技術
颱風來了也不怕!防颱設施保護優質青蔥 花蓮區農改場開發的四款防減災設施

為減少強風及豪雨等災害對青蔥的損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改進現行設施栽培模式,發展實用可行的防減災設施,降低強風、豪雨等對青蔥的折損。

農業技術
臺灣香檬新亮點!皮渣開發動物保健飼料 農業廢棄物提升畜牧業產值

臺灣香檬榨汁後剩餘的果皮殘渣再經加工烘乾後研磨成粉,製成可添加於畜禽飼料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