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熱難著果!促進番茄著果三大招 對抗高溫逆境的設施番茄促進著果法

經熊蜂授粉的果實較圓潤、短橢圓且內含較多的種子。

文.圖/戴振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臺灣農業環境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下,地區微氣候暖化趨勢極為明顯,即使秋冬作栽培,性喜冷涼乾燥的番茄,果實著果也漸趨困難。本文簡介設施番茄各種促進著果的方式,期供番茄栽培農友應用參考。

果菜類番茄其標的物為果實,番茄在 夜溫超過21℃以上的情況,著果率即會顯著下降,尤其是在夏作5~9月栽培時,夜溫往往超過24℃,日溫則高於32℃,高溫致使著果率極低。在低溫(15℃以下)、高溫(32℃以上)或其他逆境下仍能促使番茄正常著果是栽培技術的關鍵。研究顯示,促進番茄著果方式主要以機械振動授粉、植物生長調節劑、昆蟲授粉等方法進行處理。茲就各種方式概述如下。

臺灣秋冬氣候冷涼乾燥,非常適合番茄栽培。

三種促進番茄著果方式

一、機械振動授粉

其原理為透過震動方式,將振動器置於花序輕輕搖動,使花粉散布於柱頭上。在夏季每1~2天實施一次;春、冬季每3~4天實施一次,每週至少使用二至三次,機械振動授粉時間以上午9點至下午3點為宜,每花序施作持續0.5~1秒,應留意避免造成花朵傷害。

番茄在高溫環境下,容易形成長花柱,增加授粉困難度。

二、植物生長調節劑

調節番茄推薦使用番茄美素(cloxyfonac-sodium)及番茄生長素(4-CPA)等兩種植物生長調節劑。由於逆境下著果不良的主因之一為花粉在發育過程中遭遇高溫而導致醣類的代謝受阻,容易形成不稔性花粉,致使無法正常結實,外補植物生長調節劑則可以促進結實。施用時機為花序已有2~3朵小花盛開時,噴布全花序一次,避免噴到頂芽,以免造成頂芽萎縮及葉面變狹小,另外濃度過高容易造成空洞果,可配合使用植物生長素(激勃素;GA)5~10 ppm降低空洞果產生。目前市面上核准使用的番茄著果劑含有9.8%的番茄美素及0.15%的番茄生長素。

目前番茄設施栽培以植物生長調節劑的方式提高著果率為主。

三、昆蟲授粉

植物授粉昆蟲有蜜蜂、熊蜂、切葉蜂、蝶類、甲蟲及蠅類,其中以蜜蜂及熊蜂二類應用最為廣泛,具有高效的授粉能力,但在低溫及低光照下,熊蜂在番茄促進著果上表現更佳。在開花授粉期間,熊蜂咬在花藥並使花振動,讓花藥釋出花粉使其掉至柱頭,故稱蜂聲震動授粉。

熊蜂以口器下顎咬住花藥後會留下印記(咬痕),通常在1~4小時內變成棕色,可作為檢查熊蜂工作的依據。為確保授粉,至少每兩天(48小時)會從不同的點檢查約20朵閉合花,所有花朵的花藥部分必須有咬痕,通常有1~5個咬痕,咬痕較多更能確保著果。熊蜂壽命約4~7週,大概一個月後族群開始衰弱,若花藥咬痕的數量下降到每朵只有1~2個,表示熊蜂活力開始降低而影響番茄著果,原因可能是設施環境不適合熊蜂活動或要再補充新的熊蜂。另外熊蜂適合在8~32℃的環境活動,在28~32℃,其活動量逐漸下降,當溫度超過32℃,熊蜂則完全停止飛行,甚至死亡。在相對溼度(RH)50~80%下,熊蜂能讓番茄花粉有最佳的釋放效果。若溼度低於50%,花粉的發芽能力會降低,導致結果率降低。故應用熊蜂促進番茄授粉需特別注意栽培環境的溫度與溼度。

著果成效大比拚 熊蜂授粉的綜合表現佳

研究顯示(劉玲輝,2010;謝鶴,2012;魏民等,2004)在同一穗位處理熊蜂授粉、蜜蜂授粉、機械振動授粉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四種方法對著果率均有顯著影響,分別比自然授粉的著果率提高25.5%、23.2%、19.6%及11.4%。不同輔助授粉方法皆有效增加番茄結果數量,各果穗以熊蜂授粉表現最佳。熊蜂授粉後,平均單果品質比其他處理提高5.9~11.8%,此外,四種授粉方法的畸形果率比自然授粉降低9.1~47.0%。施用熊蜂、蜜蜂、番茄生長素對黑柿番茄果實大小並無影響,但以熊蜂處理授粉率最高達77.6%且果實種子數量也最多。

另研究顯示(宋一興與江敬晧,2014;陳強等,2010;劉玲輝,2010)以熊蜂及蜜蜂授粉,在可溶性固形物、維生素C、風味(糖酸比)表現比番茄生長素處理更好。果實外形上,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番茄外觀呈燈泡型,熊蜂授粉的果實較為圓潤、短橢圓,果實內含種子數較多。目前臺灣設施番茄以熊蜂授粉為主,原因為熊蜂趨光性差,在設施低光度的環境反而比蜜蜂適應;熊蜂耐寒性佳,在低溫下仍能出巢工作;熊蜂對番茄特殊氣味無好惡;熊蜂飛行震動較大,更有利於番茄花粉釋放及授粉。

近年來臺灣使用熊蜂在溫網室番茄授粉的情形已大幅成長。進口熊蜂釋放操作必須符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規範。

熊蜂以咬住花藥的方式增加授粉機會。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