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農地等不同生產要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攝影╱吳尚鴻)
農業經營
確保臺灣糧食安全 農地是潛在生產的保證:緊急時全面復耕 估糧食自給率可達六成/陳吉仲

什麼是「糧食安全」?包含了糧食的數量、價格及品質等三個層面。由於品質及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議題較為複雜,篇幅限制下本文暫不討論。本文所提到的糧食安全,是依據世界農糧組織(FAO)的定義,意即「在任何時刻,糧食皆可以合理的價格供應,滿足國人每天營養所需」,而在實踐上涵蓋農業生產、國際貿易、消費行為及社會福利與公義等不同層面。

學習植物的環境需求、採種方法,找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耕作方式,就能持續得到大地的恩惠。
農業經營
作物面對自然逆境 秀明自然農法育出食物真風味:自家採種、連作 建立可存可領種子庫

秀明自然農法(Shumei Natural Agriculture)是由日本實業家、宗教家岡田茂吉所提倡的自然栽培法,除了自然堆肥,主張不加入任何「不純物質」,使土壤潔淨,以發揮本身力量,並實踐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
秀明自然農法嚴格遵照岡田茂吉大師的哲學,以無農藥、無施肥、實行自家採種、連作(每年種植同樣作物),加上生產者對自然的愛與感謝的意念,所構成的農業模式。這似乎與20世紀形成的慣行農法背道而馳,看起來很「反科學」,其實稍加理解就會知道,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罷了。

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攝影/陳建智)
農業經營
逛超市還是上市場?蔬菜產銷環節的悄然巨變:冷鏈物流促成農民、通路雙贏╱焦鈞

國內推動蔬菜「共同運銷體系」已有50年,這個由農民團體集結供貨向批發市場交易的系統,構成國內蔬菜產銷的主體結構,長期掌握蔬菜價格的形成機制。不過,在小家庭消費模式成為主流,連鎖超市、大賣場走進社區,以及近年冷鏈物流的建構下,市場型態有了巨大變化,批發市場的關鍵地位已受到挑戰。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農業經營
在大屯火山種有機咖啡 侯奕瑋要栽出北投新印象:農業與文史風景可與溫泉並立

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大致都座落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也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轉動地球儀,在咖啡帶上,從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厄瓜多,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到東南亞的印尼,眾多知名的咖啡生產地還有一個共同關鍵字,那就是「火山」。而地處咖啡帶北沿的臺灣,也有一座「火山莊園」——位於大屯火山山麓的「大屯29莊園」。

林雅容在陽臺設計雨水回收系統,可用水桶中的水洗衣服、澆灌植物。
農業經營
居家種菜到社區養蜂 公寓生活就能實踐樸門理念:蹲在家裡救地球!陽臺上的循環資源大富翁

樸門永續設計是什麼?很難一言以蔽之,簡單來說是一門兼顧自然保育與人文關懷的環境設計學。它扎根在「照顧地球、照顧人類、公平分享」的倫理上,遵循大自然的生態原則,以淺顯易懂的設計指引,賦能每個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永續生活。這並不需要買地、租地種田才能實現,從公寓陽臺就可做起;只要先了解環境空間,每個人都能生活得更節能舒適!

指定蔬菜是日本穩定大宗蔬菜產銷的制度一環,「菜單」長期不變,納入青花菜是半世紀以來首次新增品項。(攝影/盧亞屏)
農業經營
日本國產青花菜看俏 將列為「指定蔬菜」:完善的補助機制 相隔半世紀納入新品項

2024年1月22日,日本農林水產省(相當於我國農業部)發布了青花菜將於2026年起列入「指定野菜」的訊息。日文「野菜」即為蔬菜之意,某種蔬菜若是深受日本國民喜愛、消費量大,變成日常餐桌上必要的品項,便會被列為「指定野菜」(以下翻譯為「指定蔬菜」)。

食物上到餐桌前的里程可能比你想得更遠,生產面可溯及田間管理之前,加工運銷更有廣而深的鋩鋩角角。(攝影/吳尚鴻)
農業經營
從產地到餐桌 食物歷經哪些環節?走一遍食物里程 做出更認真的消費選擇/焦鈞

農食供應鏈可大致分為:生產、收穫、加工、包裝、倉儲、配送至廚房烹調等七個步驟。在農作生產、水產養殖之前,其實還有更關鍵的環節,就是「生產投入」;所謂的生產投入,包括資本與技術的投入,資本就是農漁民決定生產養殖之前必須籌措足夠資金;與消費者比較相關的是,不論農作、水產或畜牧產業,決定採用哪一個品種、管理技術,會影響到後端供應鏈環節。

本文作者楊士藝攝於澳洲藍莓農場。
農業經營
一路向南 臺澳莓果產業第一線觀察紀實:低需冷藍莓走進低緯度 澳洲也多採介質栽培

臺灣藍莓經過幾十年品種更替後,選對品系並配合適合栽培方式,以及這幾年間陸續有業者及興趣栽培者不斷投入,進入蓬勃發展階段。楊士藝從碩士班時期2014年開始藍莓研究,後來投入產業生產,作為生產者累計至今已近十年,持續精進農業知識,陸續走訪美國、日本及澳洲藍莓生產果園現地考察。他以身為臺灣藍莓栽培業主、澳洲藍莓採果第一線勞工的不同面向等,執筆分享未來國內藍莓產業發展的可能性。

以牛角製作「配方」是生機互動農法最為人所知的作法之一,然而配方對生機互動農法也僅是「藥引」角色,並非萬靈丹。
農業經營
崇敬宇宙自然的耕耘藝術 生機互動農法:持續輪耕、休耕栽綠肥 堆肥為土地存款

生機互動農法(Biodynamic agriculture,簡稱BD農法),是工業革命後最早有意識實行的有機農法之一,創始至今年恰滿百年,倡導運用牛糞製作堆肥以及牛角配方來農作。臺灣很受歡迎的自然酒,不乏生機互動農法葡萄園的作品,也買得到BD農法品牌德米特認證的蔬果汁、咖啡、橄欖油等。國內臺中、宜蘭及臺東地等,也有許多持續耕耘生機互動農法的農場,並成立臺灣人智學有機農耕發展協會。

前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文權(左)闢建「希望農場」,培育青年農民發展六級化農業。青農劉錦達(右)說,他透過李文權找到土地,「更重要是找到人情」。
農業經營
前農科院長李文權領青年做農 建六級產業獲利模式;小原野共玩農場劉錦達:「農業沒有想像那麼難」

居新竹近40年,人稱「李博」的前農業科技研究院院長李文權自院長卸職後,前年起在新竹市香山區租地闢建「希望農場」,親身務農,以露天的、友善環境耕作方式栽培草莓、水果玉米等作物。李文權並以希望農場作為示範場域,培育青年農民發展六級化產業的新農業,例如草莓,因常見農藥殘留問題,不用化學農藥及肥料的有機友善栽培草莓,產量可能比較少、需要更好的栽培技術,卻更加適合觀光體驗服務,不必大面積栽培便可增加收入。

鳳梨光憑外觀並不容易判斷風味,這是老欉區的鳳梨。
農業經營
一方風土一方滋味 不同土質種出不一樣的鳳梨味:田區觀察與田間踩草保溼經驗談

青農老斌以無農藥、無肥料雙無栽培土鳳梨約9年,並自2022年4月開始進行鳳梨田踩草的試驗,也就是不割草,而是將雜草踩壓至不影響鳳梨植株生長的狀態;經過一年多踩草試驗,他發現田間保水能力變好,然而在降雨較多的情況下卻對鳳梨風味造成影響,同時新、舊兩塊田區的土質與收成,也能比較出明顯的差異。

農民市集是食農教育的重要場域,農民與消費者面對面互動,交流更多生產歷程與理念,形成消費推動生產的正向驅動力。(攝影/謝佩穎)
農業經營
如何把關農產品的安全與品質:消費者意識才是治本之道/焦鈞

2014年臺灣發生「黑心油」事件,引起社會譁然,「食品安全」上綱成為政黨價值核心;持續迄今,食品安全雖一直佔據政府政策高度視野,但食品安全事件卻未見消弭!不是法令不夠完備,也不是政府執法不夠嚴謹,把關農產品安全與品質,最終仍得透過消費者自發性的食安意識覺醒,方是正途。

農產品安全檢覈機制,就國內法令與行政體系分工,有兩大部門主責:農業部管理農產品田間生產用藥安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負責食品上架安全規範。

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的喜愛節節攀升,存在足量的市場需求,尋找符合效益的產銷之道,是經營藍莓市場的當務之急。
農業經營
新科經濟作物藍莓 攜手青農勇闖鮮果藍海市場:推廣食農教育 全年收入結構更穩定

根據美國《預防醫學》期刊及衛福部食藥署資料,藍莓(Vaccinium spp.)含豐富維生素C、花青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成分,為抗發炎食物,能提升免疫力,因此,藍莓常被形容成「超級食物」。隨著國人對於健康保健的觀念逐漸提升,藍莓也成為優質食用水果的新選擇。依據財政部關務署查詢,鮮藍莓進口量2012年為530公噸,歷經10年,2022年度的鮮藍莓進口量成長至2,743公噸。可見國內消費市場對於藍莓認識及喜愛程度節節攀升,具備足量的市場需求。

農村產業文化富含生命力及吸引力,可讓國內外遊客深度體驗,圖為宜蘭星源茶園採茶活動。
農業經營
日本農泊分進合擊 體驗有感傳統農村味:借鏡大分縣安心院、宮城縣藏王町核心策略

臺灣推動休閒農業及休閒農業區發展,歷經30年的努力,已有豐碩成果與規模,但面臨產業人力缺工的同時,仍有場域規模差距日益擴大、活動同質性高、形成生態環境及遊客承載量所帶來的觀光衝擊等多面向發展課題,無論休閒農業如何與哪些重要政策相扶相倚,不變的目標仍然是如何透過休閒農業推動,維護在地農產業與農鄉村的永續發展。鄰近的日本農村與農業的發展路徑,或許可為下一世代的休閒農業產業發展提供借鏡之處。

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攝影/陳建豪)
農業經營
農產品的價格如何形成?從產地、批發市場到通路的價格大揭密/焦鈞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農產品」包括超市或傳統市場販售的生鮮蔬果、雞鴨魚肉、蛋、奶,以及農產加工品,甚至花卉;農產品自產地到消費者手上,歷經生產、處理、銷售等環節,此過程也形塑出農產品的「價格」。在萬物齊漲的年代,消費群眾對食物價格尤其有感,畢竟食物是剛需,滿足我們的一日三餐。想要判斷漲得有沒有道理,我們對於食物「價格」的形成,就不可不知。

凌聚農業專注智慧軟體的研發,幫助臺灣農業升級。
農業經營
凌聚農業 以智慧科技解決農業現場痛點:ERP與農易配實現智農產銷管理

「農產品的產銷儲運唯有導入科技及數據的管理,才能解決農業現場的痛點!」凌聚農業的總經理林靖祐表示,17年來持續投入深耕智慧農業的科技軟體開發,目的是為了實現農產品的流通與全程溯源。

除了推廣水土保持與林下經濟,透過桌遊讓參與者了解如何防治病蟲害與天災也是重要一環。
農業經營
環境教育創新之路 桌遊教具寓教於樂:農村水保署攜手社區 共同推廣水土保持與林下經濟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臺南分署(以下簡稱臺南分署)以「和諧山林、智慧防災」為目標,將環境教育深植日常生活,透過培訓志工、農村社區以及學校合作,推廣水土保持、土石流防災與氣候變遷知識。
臺南分署於2022年榮獲第8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獎,此獎項不僅肯定臺南分署在環境教育上的努力,也奠定未來推動方向。臺南分署與地方學校協作,針對學生環境教育,在社區舉辦課程和講座,提升公眾對環境問題的了解。

如何不只是好山好水?德國霍赫紹爾郡以多元的農村發展計畫,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鄉村人口回流。(攝影/analogicus on Pixabay)
農業經營
德國新歸鄉農村就業計畫:促進多元職涯可能性 打造鄉村宜居新生活

「每三個人之中,就有一位為求學或就業緣故而離開家鄉。」這是德國北萊茵西伐利亞邦境內霍赫紹爾郡(Hochsauerlandkreis, HSK)的人口概況。該區域坐擁邦內最高的兩座山頭,是著名流域魯爾河的源頭,約有26萬人居於區內的12個基層行政區劃中,也因前述人口外移背景隱含了區域萎縮(regional shrinkage)挑戰,德國聯邦食品及農業部將之劃歸為「因應區域萎縮的農村發展計畫」(Land(auf)Schwung,英文譯為Rural upswing),為農村振興試辦計畫所支援的13個重點地區之一。

馬祖家常備菜黃金餃入湯,成為學校午餐選菜。學校透過營養午餐供餐機會,進行營養與飲食教育,養成學童食農素養。
農業經營
學校午餐供餐法制化 保障學童優質每一餐:食育團體呼籲制定專法 改善供餐體系

看似簡單的一頓學校營養午餐供餐,幾乎與每個人都有關,我們或許吃過,又或者家裡有就學中的親友學童正在享用學校午餐。這是一項戰後從社會救濟和教育福利出發的政策,從1950年代開始,以中央層級的教育部主管,到臺灣省政府期間的省府教育廳,以及和各縣市教育局處的逐步上下串接,撐起全國近百分之百的國中小學校供餐率。

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以自動化溫室種植有機蔬菜,是全國最大有機蔬菜班隊。
農業經營
智能助力,要做天下第一班: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

走進桃園市新屋區蔬菜產銷班第15班的生產基地,一棟棟溫室潔淨齊整,絲毫不像「種菜的」。成軍20年,不僅是全臺規模最大的有機蔬菜班隊,也是第一個「物流一條龍」——整合育苗、種植、分裝、運輸,甚至自己蓋溫室的產銷團隊,10年前豪語,要做「天下第一班」,如今已然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