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25年紐西蘭液態乳進口零關稅,國產酪農業仍有主打新鮮與機能性正面迎戰的本錢。圖為曾獲生產牛乳績優牧場的梅桂牧場餵飼小牛。(攝影/王志元)
農業經營
自力達成差異化行銷典範 解析臺灣鮮乳產銷:面對紐西蘭液態乳挑戰 新鮮就是最大優勢/焦鈞

臺灣國產鮮乳選擇多元,既有義美、統一、光泉、味全等大廠,也有各具特色的小農品牌,無論技術、行銷皆有一定成熟度。根據《農業統計年報》,2022年臺灣鮮乳自給率超過九成(90.6%),但隨著「紐西蘭與臺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經濟合作協定」(臺紐貿易協定)將在明(2025)年全面開放紐西蘭液態乳零關稅進口,臺灣酪農產業如何因應成為焦點。本文將以鮮乳為主,解析臺灣酪農業產銷情況,並提供產業未來發展建議。

金屬架構的花架適合種植多年生蔓藤植物。
農業經營
蔓藤植物遮陽散熱 迎戰夏季酷暑:攀上爬下美化環境 懸垂覆蓋繁盛消夏

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指出,今(2024)年的6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氣候變遷正劇烈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像是居住在都市環境中,常因都市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s),柏油地面、水泥建築等人工設施吸熱,到夜晚仍持續散發著熱能。面對環境氣候的衝擊,我們要如何為居家與環境降溫盡一份心力?

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 CSA)是世界各國落實永續農業的重要概念,土壤則是此概念的核心。圖為盧安達(Rwanda)一處農田。(攝影/Rwanda Green Fund on Flickr CC BY-ND 2.0 DEED)
農業經營
從土壤實現永續未來 各國氣候智慧型農業現況:兼顧糧食生產與減碳 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系統

隨著氣候變遷對於全球農業與糧食系統造成影響愈加明顯,沒有因應措施將增加人們面臨飢餓與貧困的風險;另一方面,面對2030年永續發展與2050年淨零排放兩大目標,全世界需共同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農業部門既需增加糧食生產,也要減少農業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扮演吸碳與固碳角色,氣候智慧型農業應運而生,成為世界各國落實永續農業的重要概念。本文將介紹氣候智慧型農業的核心概念,以及美國、歐盟、澳洲推動的概況。

夏天的貢寮山村梯田,關係人口前來助農收割。(攝影╱渝方)
農業經營
保育生態多樣的水梯田 成為地方創生好案例:結合自然活化廢校空間 打造凝聚關係人口基地

地方創生跟生態保育怎麼結合?農委會林務局(現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2011年透過補助計畫,支持貢寮水梯田生態保育,讓這種具有高生物多樣性價值的私有地類型,找到適合的保育經營策略及工具。在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的營運下,進一步活化當地廢校吉林國小的空間,成為留住關係人口的公共空間。

貢寮水梯田透過跟研究單位的合作,證實了梯田涵養水源及關注物種重要棲地的生態系服務價值。

鹽沼棲地、海草床與紅樹林的碳匯潛力高,但暫未納入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中。圖為紅樹林植物海茄苳的呼吸根。(攝影╱楊為仁)
農業經營
邁向2050年淨零 農業部門盤點碳匯潛力:兼顧生活與生態 政策獎勵搭配ESG 促農業永續╱陳吉仲

前總統蔡英文在2022年世界地球日(4月22日)宣示,臺灣要在2050年達成碳排淨零;同年7月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框定風電/光電、氫能、前瞻能源、電力系統與儲能、節能、碳捕捉利用及封存、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資源循環零廢棄、自然碳匯、淨零綠生活、綠色金融及公正轉型等12項關鍵策略。

今(2024)年6月總統賴清德成立氣候變遷委員會,揭示淨零路徑、多元綠能減碳科技、綠色數位雙軸轉型、永續綠生活、公正轉型、綠色永續金融及國土永續調適韌性7大主軸。

雜糧在日常飲食與農業生產皆扮演重要角色,但國產雜糧產業長期受制於進口產品,陷入低迷。(圖片提供╱豐年社資料照片)
農業經營
餐桌上的重要角色 解析臺灣雜糧產銷:產業特殊、進口產品強勢 振興國產雜糧挑戰多/焦鈞

常言「人吃五穀雜糧」,臺灣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農村家戶的耕作物種與產業發展型態相對多元,用現在的術語就是具有「農業生物多樣性」,造就這種農村風貌的關鍵角色之一,就是花生、玉米、黃豆、甘藷等「雜糧作物」,其總產量甚至一度超過稻米。然而,雜糧產業在臺灣長期不受重視,透過爬梳產業發展變遷,可以認識雜糧特殊的產銷體系,以及在生活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對整體農業生產的重要價值。

爵床科植物花形花色千變萬化,具高觀賞價值,深受園藝愛好者喜愛,圖為赤苞花。
農業經營
解析12種爵床科新興花木:花艷葉美深受園藝界喜愛 打造專屬獨特庭園

在都市環境空間狹小且陽光常常不足的情形下,挑選適合的花卉得花點心思,大家都喜歡新穎的奇花異卉,在這推薦一個植物家族,包含花、葉都美麗的種類,且有許多引入臺灣不久的植物,種起來比較不會和人家「撞花」。

這類植物就是爵床科觀賞植物,爵床科植物有成對的葉片,花序通常有明顯且觀賞價值很高的苞片,各種顏色的花朵有5個裂片,通常是上面2片下面3個裂片,花朵的顏色與形狀大小千變萬化,因此令園藝愛好者深深著迷。

攝影╱sirikorn(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農業經營
臺灣楊桃星途閃亮 鮮果可望繼續拓展北美市場:楊桃產銷的歷史與供應鏈分析

楊桃是我國重要的外銷水果之一,是少數出口總量占生產總量超過百分比兩位數之水果品項,結合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與財政部關務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楊桃近10年間外銷比率平均高達14%左右,遠高於鳳梨、芒果及番石榴之出口比率,然而近年來楊桃生產與外銷狀況卻有逐年下滑情形產生,本文將藉由我國楊桃產銷資訊、新興美國市場情形、安全供應鏈相關技術導入等方向,探討楊桃外銷契機等內容,以嘗試找出我國楊桃產業外銷機會與可行方向。

鵪鶉於2022年成為指定家禽,在多變國際情勢下,宜參考國外案例思考如何促進產業升級。(圖片提供╱中華民國鵪鶉協會)
農業經營
借鏡日本因應對策 臺灣鵪鶉產業升級尋出路:成為指定家禽後可獲更多資源 結合各方力量多元推廣

臺灣人熟悉的夜市小吃烤鳥蛋、佛跳牆中一顆顆小巧玲瓏的蛋,都是鵪鶉蛋。在臺灣,鵪鶉蛋可貢獻約新臺幣4億元產值,也是我國少數出口的畜禽產品。臺灣於2021年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未來貿易將更加自由化,需留意COVID-19疫情、高病原性禽流感、氣候變遷、俄烏戰爭等國際短長期風險對鵪鶉產業帶來的挑戰與影響。臺灣可借鏡產業結構類似的日本,促成我國鵪鶉蛋產業轉型和提升競爭力。

同樣是肥料價格穩定政策,仍可能因各個環節產生不同效果。(攝影╱weerapat1003 on Adobe Stock)
農業經營
面對國際化肥價格飆漲 比較日、韓、臺因應對策:平穩價格也減少用量 臨時性化肥政策不見得只能應急

化學肥料提供農作物所需營養元素,是提高農業生產力的功臣,對農產業相當重要,也因此各國都對化肥高度管理。經歷COVID-19疫情、俄烏戰爭等事件後,化肥等國際大宗原物料價格暴漲,衝擊各國農業生產,尤其對日本、韓國及臺灣等化肥進口國而言,如何確保農業生產與糧食供應的穩定,提供平價且充足的化肥給農民用於生產,是政府重要任務。

一籃籃的「蛋箱」仍是國內主要雞蛋運銷方式,也是估算產量的基本單位。(攝影/蔡易儒)
農業經營
回顧2023年雞蛋產銷爭議 剖析雞蛋產銷環節:不同通路系統龐雜 農業部需進一步掌握資訊/焦鈞

從2022年底開始的雞蛋產銷爭議,相信大家記憶猶新,小小一顆雞蛋成為過去一年多討論極為熱烈的輿論焦點,在國內受關注的程度甚至可說不遜於總統大選。原本市場中並不起眼、長期供應平穩的雞蛋,為何會出現如此劇烈的產銷失衡?臺灣的雞蛋產銷體系這幾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問題?
回顧缺蛋爭議,一般民眾對雞蛋缺貨的感受,大多是從2022年底開始,傳統市場、超市通路的供貨吃緊,貨架上的雞蛋經常售罄,價格明顯走揚。

疫情時的居家隔離,讓很多人在種植觀葉植物中得到心情撫慰,居家園藝成為潮流。
農業經營
觀葉植物消費浪潮解析:照顧室內觀葉植物有方法 光照給水不可缺

最近您是否注意到,漫步在街上時,兩旁的服飾店、美容院、診所、餐廳、咖啡店……好像不約而同綠了起來。喝杯咖啡、做個頭髮、買件衣服時,身旁形形色色的植物綠意,無聲無息地沁透到我們的生活環境。從疫情時期掀起萬丈波濤的觀葉植物熱,在退潮回歸平靜之後,正是愛花人欣然入手的時機。

為什麼本來就在花卉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的觀葉植物,突然這麼流行了起來,甚至成為室內設計的重要元素之一?

結合政府、企業等各界資源,南投中寮永福社區達成能源自主,並利用相關設施維護當地野生動物棲地。
農業經營
不只是能源自主 永福社區太陽能抽水系統護棲地:再生能源設施與生態保育創造共榮可能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農業部門也響應相關政策,有的社區結合在地議題規劃相關設施,發揮一石二鳥之效。南投縣中寮鄉的永福社區,因氣候變遷影響野生動物棲地水源,居民在政府、企業等各方資源協助下,利用太陽能發電開發抽水系統,從下游供水改善枯竭問題,讓野生動物不再需要離開棲地取水。這既是社區能源自主的實例,也點出因應在地條件規劃、兼顧再生能源與生態保育的可能。

糧食安全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農地等不同生產要素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攝影╱吳尚鴻)
農業經營
確保臺灣糧食安全 農地是潛在生產的保證:緊急時全面復耕 估糧食自給率可達六成/陳吉仲

什麼是「糧食安全」?包含了糧食的數量、價格及品質等三個層面。由於品質及食品安全(food safety)的議題較為複雜,篇幅限制下本文暫不討論。本文所提到的糧食安全,是依據世界農糧組織(FAO)的定義,意即「在任何時刻,糧食皆可以合理的價格供應,滿足國人每天營養所需」,而在實踐上涵蓋農業生產、國際貿易、消費行為及社會福利與公義等不同層面。

臺灣最高火車站祝山車站去年重新啟用,歷經15年的重建,阿里山林鐵也即將在暑假全線通車。
農業經營
阿里山林鐵全線通車 軸帶躍升計畫再奔百年:復建工程歷疫情、戰爭挑戰 千日工期終抵盡頭

阿里山林業鐵路歷史悠久,是臺灣重要觀光景點,近25年卻因地震、颱風屢受重創,導致部分路線中斷。在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爭取經費下,先前重新開鑿的42號隧道已完工,預計今(2024)年7月1日可恢復全線通車。未來林業保育署將陸續翻新阿里山林鐵沿線車站、規劃阿里山林鐵支線「眠月線」局部復駛等,將阿里山林鐵百年底蘊轉化為持續發展的動力。

學習植物的環境需求、採種方法,找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耕作方式,就能持續得到大地的恩惠。
農業經營
作物面對自然逆境 秀明自然農法育出食物真風味:自家採種、連作 建立可存可領種子庫

秀明自然農法(Shumei Natural Agriculture)是由日本實業家、宗教家岡田茂吉所提倡的自然栽培法,除了自然堆肥,主張不加入任何「不純物質」,使土壤潔淨,以發揮本身力量,並實踐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活方式。
秀明自然農法嚴格遵照岡田茂吉大師的哲學,以無農藥、無施肥、實行自家採種、連作(每年種植同樣作物),加上生產者對自然的愛與感謝的意念,所構成的農業模式。這似乎與20世紀形成的慣行農法背道而馳,看起來很「反科學」,其實稍加理解就會知道,只是追求的目標不同罷了。

水果分級讓市場從批發到零售可以有序交易,是產銷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攝影╱林靜怡)
農業經營
從單根香蕉到截切工廠 臺灣水果產銷大變革:打造新時代水果王國 採後處理需要新科技╱焦鈞

臺灣作為1970年代全球性的「水果王國」,當時政府派出大批農技團專家,到非洲友邦國家教導當地農民種植無籽西瓜,背後功臣還包括強大的種苗培育能力;一顆顆鮮紅的無籽西瓜,還成為政府「宣揚國威」的軟實力。

曾幾何時,年輕一輩已經不太清楚「水果王國」的威名由來,水果外銷市場通路也一路坎坷,近年進口水果量還節節攀升,從2013年52萬公噸到2022年突破62萬噸,已追上同年國內水果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進入碳有價時代,減少碳排、增加碳匯的農法也受到重視,低碳農法如草生栽培、免耕農法已在各地實驗乃至落實。圖為不整地栽培的硬質玉米田。(攝影/吳尚鴻)
農業經營
農業碳匯關鍵字

進入碳有價時代,搞懂碳匯、碳權有幾個重要關鍵字。減少碳排、增加碳匯的農法逐漸受到重視,而在土壤碳匯之外,屬於廣義農業部門的森林、海洋亦為重要碳匯,相關減量方法學已在建立中。

蔬菜產銷環節愈趨多元,超市賣場建立自己的物流供應鏈,有機蔬菜等產品也未必會進入批發市場拍賣系統。(攝影/陳建智)
農業經營
逛超市還是上市場?蔬菜產銷環節的悄然巨變:冷鏈物流促成農民、通路雙贏╱焦鈞

國內推動蔬菜「共同運銷體系」已有50年,這個由農民團體集結供貨向批發市場交易的系統,構成國內蔬菜產銷的主體結構,長期掌握蔬菜價格的形成機制。不過,在小家庭消費模式成為主流,連鎖超市、大賣場走進社區,以及近年冷鏈物流的建構下,市場型態有了巨大變化,批發市場的關鍵地位已受到挑戰。

大屯29莊園園主侯奕瑋對北投文化充滿熱情,用咖啡演繹風土。
農業經營
在大屯火山種有機咖啡 侯奕瑋要栽出北投新印象:農業與文史風景可與溫泉並立

全世界的咖啡生產國大致都座落於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地區,也被稱為「咖啡帶(coffee belt)」。轉動地球儀,在咖啡帶上,從東非的肯亞、坦尚尼亞,中南美洲的巴拿馬、瓜地馬拉、薩爾瓦多、哥斯大黎加及哥倫比亞、厄瓜多,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到東南亞的印尼,眾多知名的咖啡生產地還有一個共同關鍵字,那就是「火山」。而地處咖啡帶北沿的臺灣,也有一座「火山莊園」——位於大屯火山山麓的「大屯29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