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原住民特色作物火蔥新吃法 熟成風味酸甜雋永 調味粉保留嗆辣本色與蔥蒜香

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開發火蔥熟成及調味粉製作技術,要創造原民作物多元應用,開拓原鄉以外廣大消費市場。熟成火蔥將生鮮火蔥的嗆辣大幅轉化為酸甜口感,帶有老菜脯及蒜頭香氣,熬煮雞湯,口感酸、甘、甜;火蔥粉則保留下生鮮火蔥的嗆辣本色及蔥、蒜香氣,適合料理、烘焙運用,是極具特色的明日調味之星。

新聞
風災受損文蛤、牡蠣估漲價1成 漁業署推中秋燒烤禮盒 千元有找!

烤肉常用的文蛤、牡蠣等養殖水產品損失嚴重,農業部今(19)日表示,牡蠣可從離島澎湖、馬祖等產區調度滿足市場需求,目前供應正常,但文蛤、牡蠣等水產品價格可能上漲1成左右。農業部漁業署聯合全國及各地區漁會應景推出中秋燒烤禮盒,優惠價格不用千元,即可買到方便燒烤的多種優質水產品。

新聞
使用APP才能申請現金救助? 農業部:田間災損照片即可佐證 公告「全品項」加速流程

凱米颱風造成嚴重農業災損,農業部盡速公告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協助農民復耕,但近日有媒體報導聲稱農民須以「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拍照才能申報現金救助,政府公告「全品項」救助癱瘓地方基層人力等。農業部今(16)日表示,現地拍照APP只是輔助工具,農民以其他方式拍攝田間災損照片,同樣可以作為公所參考佐證資料。

新聞
保障國內酪農業發展 食藥署研議進口牛乳標示不用「鮮」字 推動飲料業強制揭露使用乳源

立委洪申翰等人今(15)日舉辦「提升乳品標示透明度公聽會」,洪申翰總結會議結論,在保障國內酪農產業發展目標下,由衛福部食藥署、經濟部標檢局共同研議調整「鮮乳」定義,讓進口乳品可與國產鮮乳有所區隔、不用「鮮」字;食藥署承諾,待進口乳品標示名稱底定,將持續推動飲料業使用乳品來源資訊強制揭露。

新聞
首部阿里山林鐵航空影像作專著《復返阿里山》出版 見證林場發展最盛大歷史時刻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與歷史航照研究者黃同弘合作,出版國內首部阿里山林鐵沿線地區航空影像專著《復返阿里山》。成書過程中,作者透過4次實地現勘,考掘出林場最北端失落已久的林內線鹿屈山後線,黃同弘表示,這條林內線的發現,「見證阿里山林場(林業發展)最盛大的時刻」。

新聞
食藥署預告全類型巧克力重金屬鎘限量標準 新增可可粉項目 明年元旦正式實施

衛福部食藥署今(14)日再次預告「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修正草案,增訂所有類型巧克力鎘限量標準,並新增可可粉項目。食藥署指出,預告內容預定明年1月1日起實施,屆時市面流通產品均應符合新訂標準,不再以產品製造日期認定,提醒相關產業及早因應。

新聞
文旦柚估減產15% 農糧署攜手全家下周開賣鮮果、截切盒 擬邀桌球好手「柚子」高承睿代言

今年受到凱米颱風災損影響,農業部農糧署預估文旦產量較常年減產15%,但無礙國內市場供應,且品質佳。農糧署攜手全家便利商店國內行銷,下周21日起於全臺4千多家實體店開賣鮮果、截切盒等商品,同步於線上商城上架中秋禮盒預購禮盒等商品;並規劃邀請綽號「柚子」的奧運桌球好手高承睿代言國產文旦柚。

新聞
輕盈透亮彩葉芋「種苗3號、4號」帶來夏季清涼感 業者看好外銷潛力

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育成彩葉芋新品種「種苗3號─璀璨紅晶」、「種苗4號─櫻之雪」,葉色表現隨植株成熟而有不同變化,且葉片輕薄透亮,在目前商業品種中相當罕見。台一農業科技公司表達技轉授權興趣,並期望拓展外銷日本、歐洲市場。

新聞
不怕烹煮料理耗時 臺東場「即食樹豆加工技術」可鹹可甜輕鬆上桌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即食樹豆加工技術」,製成即食樹豆可當零嘴直接食用,且復水性佳,稍微浸泡即可入菜,用於製作多種料理,可鹹可甜。加工後的即食豆比原本乾燥籽實鈉含量更低,仍有高於其他豆類的膳食纖維,保存期限可達1年以上。

新聞
2024亞太永續博覽會 國際夥伴同行聚焦趨勢號召全民行動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年度最大永續盛會,2024第三屆亞太永續博覽會於8日至10日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行。今年共有包括臺灣在內 12 個國家地區151個單位參展,分別以多元形式展現各自對永續發展的貢獻,號召更多民眾共同加入永續行列。

新聞
嬰幼兒米食重金屬疑超標 郭老師寶寶米餅等業者自清:經地方政府、SGS檢測合格

消基會7月5日公布自行調查米類嬰幼兒食品重金屬檢測結果,指稱包含「(郭老師)寶寶米餅─糙米(濁水米)」等5件產品鎘超標,但包括郭老師寶寶米餅、「(玉山碾米)纖米條」、瀚克寶寶米餅等業者均出面自清,包含地方政府抽樣檢驗,以及業者自行將同批次產品送交衛福部公告認證實驗室檢驗,檢驗結果均符合法規標準。

新聞
精饌米獎首以香米品種分組 「樂米穀場」All Win雙金入袋

有「米界奧斯卡」之稱的包裝米年度大獎「精饌米獎」今(7)日揭曉,今年總計52件通過資格審查食米產品參賽,包含15種稻米品種為歷年最多,並首度以是否為香米品種分組競賽,總計選出5項金質獎、6項銀質獎。「樂米穀場」旗下產品分別獲得香米組及非香米組金質獎,雙金入袋,堪稱最大贏家。

「寶島甘露梨」訴訟案是國內果樹類品種權受侵害獲得勝訴首例,育種者劉申權表示意外。(攝影/吳尚鴻)
新聞
「寶島甘露梨」品種權爭訟多年終裁定 育種者獲賠90萬元 育種者劉申權:打贏官司很意外

劉申權至今只提告過一名王姓農民,卻遭遇對方反覆上訴,爭訟多年,最高法院終於在今年5月30日駁回王姓農民上訴,裁定應賠償品種權所得利益90萬元,並不得自行生產或繁殖寶島甘露梨的種苗、收獲物。劉申權表示,爭取育種者的權益真的太難了,能贏得官司「大家都很意外」。

新聞
【犬貓入境】輸入檢疫再進化:符合規定的毛孩返家免隔離

過往狗狗、貓咪等毛小孩回國,為確實執行邊境防疫安全,落地時皆需備好審核文件、接受檢疫;若自狂犬病疫區入境,原則上需接受隔離至少七日,確認無虞後,才能讓飼主安心帶回家中。但二○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起,動植物防疫檢疫署(下稱防檢署)施行「犬貓輸入檢疫條件修正」,符合相關規定必要條件即可無需隔離,快快樂樂一起返家。

屏東縣竹田鄉農田與農村地景。(攝影/梁偉樂)
新聞
【農土飛地】國土計畫法下臺灣農地滅失存亡大戰

農地成為翻身的夢想飛地?還是世代都死守的一畝良田?面臨國土計畫明年全面施行在即,縣市政府與中央主管機關的角力浮上檯面,各縣市不斷挖走農業土地甚至包括優良農田,一點一滴被改劃到城鄉發展地區,國土計畫下的農地再次遭受搶地的威脅。除了面對農地失流,農村生活的困境及對發展的煩惱、企盼,也都接踵爆發。

新聞
農業部、亞蔬首度簽署合作備忘錄 強化作物耐氣候逆境育種 搶灘國際蔬菜研究

農業部今(31)日與亞蔬首度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透過策略性主題研究,加速耐氣候逆境的作物育種,以因應農業在氣候變遷下面臨的挑戰。農業部長陳駿季說,亞蔬具有龐大國際能量,農業部10個試驗改良場所,未來可望藉由合作將研究觸角擴及國際蔬菜研究,讓國內研究可在全世界蔬菜研究占有一席之地,讓全世界看到臺灣。

新聞
葉菜待復耕 農業部釋滾動倉儲、平價甘藍調節菜價 畜禽水產品估可充足供應

凱米颱風造成嚴重農損,農業部長陳駿季表示,短期葉菜復耕需時3至4周,預估這段期間菜價波動較大,農業部適時釋出滾動倉儲蔬菜,並與量販、超市賣場通路合作推出甘藍(高麗菜)平價專區,以供應民眾消費需求;畜、禽、水產品有相關冷凍庫存,價格不致波動太大,行政院也啟動聯合稽查,避免不肖業者哄抬物價。

新聞
審計部報告指專案進口雞蛋採購瑕疵 陳駿季:所有程序合法 行政缺失深自檢討

監察院審計部報告指出,雞蛋專案進口在補助計畫核定前,中央畜產會僅憑農業部「LINE訊息或函文」即辦理作業,「易生採購作業程序問題」。農業部長陳駿季今日表示,雞蛋專案進口屬於緊急特殊情況,不適用年度產銷調節計畫,因此直接委託畜產會執行「搶蛋」,「整個程序上合法」,至於相關行政缺失,農業部會充分自我檢討。

新聞
凱米重創農產及設施損失達24億元 4縣市漁產業全品項現金救助

凱米颱風造成農業災損已經達24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今(29)日上午11時,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24億4,734萬元,其中,農產損失16億元、受損作物主要為香蕉,漁產損失4億元,牡蠣受損最嚴重,以及畜產損失2億元,雞隻損失188.7萬隻,其次為鴨、豬、鵝等。

農業部長陳駿季、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前往屏東縣枋寮鄉視察香蕉災損。(圖片提供/農糧署)
新聞
凱米重創香蕉災損近2.4億元 檸檬歉收又遇颱風 農民嘆「全數都泡湯」

強烈颱風凱米襲臺,在屏東造成逾2億元災損,作物方面以香蕉最為嚴重,被害面積達1,655公頃,損害程度23%,相當於372公頃蕉園的收穫付諸東流。損失總金額達1億2,101萬元,占總農損金額逾五分之一。其他損失情況嚴重的作物包括番石榴、木瓜、西瓜、苦瓜、檸檬等。其中檸檬損失金額達2,294萬元,在屏東縣僅次於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