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凱米颱風造成嚴重農業災損,農業部盡速公告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協助農民復耕,但近日有媒體報導聲稱農民須以「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拍照才能申報現金救助,政府公告「全品項」救助癱瘓地方基層人力等。農業部今(16)日表示,現地拍照APP只是輔助工具,農民以其他方式拍攝田間災損照片,同樣可以作為公所參考佐證資料。
農業部表示,開發「農產業天然災害現地照相APP」目的在方便農民第一時間記錄受災情況、保全農損證據,也可節省公所勘查人力。農業部農糧署專門委員張耿勳指出,根據「農產業天然災害救助作業要點」,農民拍攝的田間災損照片,同樣可以作為公所參考佐證資料;拍攝影像應包含可辨識損害程度的遠、近照各一張,照片中要有可識別拍攝日期,田區坐落地段、地號等資訊。
張耿勳說,農友拍攝災損照片時,可將拍攝日期,田區坐落地段、地號等資訊,書寫在手舉牌上,呈現在災損照片中,即可供公所參考作為佐證資料,並非必須使用現地照相APP拍照,公所才會受理現金救助申報;此外,農糧署每年汛期前都會下鄉宣導現地照相APP使用方式,雲林縣政府在去年5月至9月間及今年4月,均已針對公所人員進行APP的操作訓練及宣導。
針對媒體報導指稱農業部主動公告「全品項」救助,導致連沒受損的農田都來申報,癱瘓地方基層人力。張耿勳表示,過去發生天災,須由地方辦理四方會勘,填寫災損查報表,到農業部正式公告現金救助,可能都要一周時間,但這次凱米颱風根據相關災損數據,農業部在風災後兩天即主動公告彰化以南8縣市「全品項」現金救助,以加速勘查程序。
張耿勳指出,農業部從20年前起即以主動公告「全品項」救助方式簡化行政流程,加速救助程序,但各別受災作物品項,公所仍需針對災損程度進行確認勘查,才核予現金救助;只有部分符合特定災損天氣參數或經農業部核定的作物品項,才可免除現地勘查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