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重創香蕉災損近2.4億元 檸檬歉收又遇颱風 農民嘆「全數都泡湯」

農業部長陳駿季、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前往屏東縣枋寮鄉視察香蕉災損。(圖片提供/農糧署)

農業部長陳駿季、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前往屏東縣枋寮鄉視察香蕉災損。(圖片提供/農糧署)

文/洪與成、吳秉容

強烈颱風凱米襲臺,東部、中南部地區陸續發生致災性風雨,雲林以南許多農地成為水鄉澤國,風雨過後留下植株斷裂、倒伏,果實、莖葉泡水腐爛,滿目瘡痍。截至今(26)日,全臺農作物損失以香蕉最為慘重,損失金額逾2.3億元,高雄旗山蕉農平均損失3至5成;屏東檸檬今年因高溫產量砍半,這次風災導致果園泡水,後續落果恐讓果農雪上加霜。

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今日下午5時,總損失金額10億8,027萬元,其中損失最鉅縣市為屏東縣損失3億5,467萬元,占約三分之一,其他較嚴重縣市包括雲林縣損失1億9,357萬元、嘉義縣1億5,904萬元、高雄市1億23萬元以及臺中市7,664萬元。

作物方面以香蕉災情最為嚴重,被害面積達2,835公頃,損害程度26%,相當於735公頃蕉園的收穫付諸東流。損失總金額達2億3,885萬元,占總農損金額逾5分之1。其他損失情況嚴重的作物包括梨、番石榴、木瓜、柿、檸檬等。

高屏蕉農損失約3至5成 實際災損、市場衝擊仍待觀察

臺灣四季皆產香蕉,其中高屏地區是春蕉(3至5月)與夏蕉(6至9月)主要產區之一,在這次風災中,當地蕉農的災損也最為慘烈,高雄市與屏東縣的香蕉災損金額分別達2,822萬與1億2,464萬元,合計占全臺香蕉災損金額近3分之2。

凱米颱風造成的農作物災損以香蕉最嚴重。(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
凱米颱風造成的農作物災損以香蕉最嚴重。(圖片提供/高雄市政府)

「這次颱風災損,(每位蕉農)大約3至5成都有。」旗山果菜運銷合作社經理郭泰呈描述蕉農普遍災損狀況。他指出,有的蕉農在颱風來襲前確實做好防災作業,使用立柱固定植株避免因強風吹襲而倒伏,但仍難以完全避免損害,或者因為蕉園位於迎風面、地勢等環境因素,導致受到波及較大。目前可以確認的災損主要為風勢過大造成植株折斷、倒伏,至於淹水造成的傷害仍需觀察,需等一周左右確認根莖是否因過於潮濕導致腐爛。

郭泰呈說,目前香蕉沒有災害保險,只有收入保險,須待農業部公布救助措施;至於凱米颱風災損對香蕉市場衝擊,郭泰呈認為,今年產量算是正常,過去幾周產地價格時有波動,高至20餘元,低至8元,如果沒有颱風,通常8月底、9月因為供應量較大,價格通常較差,颱風雖造成農損,但蕉價或能因此上揚,等到暑期過後中小學陸續開學,學校營養午餐還會讓市場的香蕉需求進一步提高。

異常高溫致檸檬產量銳減 凱米豪雨讓農民雪上加霜

國內檸檬主要產地為屏東縣九如、高樹、鹽埔、里港、竹田等鄉鎮。凱米颱風導致全臺檸檬損失金額達3,295萬元,在屏東縣僅次於香蕉,讓今年產量因高溫銳減的檸檬果農處境雪上加霜。屏東縣竹田鄉產銷第13班班長李正和表示,7月是檸檬採收期,但是遭遇颱風侵襲,連續兩日豪雨轟炸,果園中3分之1的果實泡水,「有淹到水的果實,兩三天之後一定就會落果。」

「今年大家的產量都比去年少了一半多。」李正和提到,自家經營的「檸檬村金桔園」共8分地大小,去年檸檬結果情形佳,果園1分地產量達9,000臺斤,今年氣候異常炎熱,檸檬結果數不足,預期1分地僅4,000臺斤,產量本不及去年一半,這兩天再遭遇颱風,確切損失還要觀察果樹後續落果實際情況。

屏東縣竹田鄉的檸檬園出現植株倒伏、果實泡水等情況。(圖片提供/屏東竹田鄉果樹產銷班第16班)
屏東縣竹田鄉的檸檬園出現植株倒伏、果實泡水等情況。(圖片提供/屏東竹田鄉果樹產銷班第16班)

目前,全臺的檸檬皆為露天栽培,因此盛產期若碰上強風豪雨,農民往往束手無策。李正和解釋,檸檬不適合設施栽培,一是檸檬依靠自然風授粉,二是檸檬本身香氣來自於葉片光合作用產生附著於檸檬皮的精油,「屏東縣生產出來的檸檬是全臺灣最香的,因為我們這裡太陽直射的時間最長。」

李正和表示,檸檬的種植成本高,1分地平均投入8萬元,而目前市場價格每臺斤僅12、13元,以往年正常產量7,000臺斤計算,成本獲利可剛好打平;今年產量驟減,農民本來就不賺錢,「颱風一來,更是全數都泡湯了。」他感嘆,竹田鄉位處低窪地區,檸檬樹枝條軟,水深只要達1公尺,懸垂的果實就容易泡在水中,目前園中只能依靠高成本啞管支撐果樹,避免植株倒伏造成更嚴重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