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重創農產及設施損失達24億元 4縣市漁產業全品項現金救助

興達養殖生產區遭區排溢淹的魚塭 。(圖片提供/漁業署)

凱米颱風造成農業災損已經達24億元,根據農業部統計,截至今(29)日上午11時,農業產物及民間設施估計損失計24億4,734萬元,其中,農產損失16億元、受損作物主要為香蕉,漁產損失4億元,牡蠣受損最嚴重,以及畜產損失2億元,雞隻損失188.7萬隻,其次為鴨、豬、鵝等。

全國各縣市中,以雲林縣損失金額最高,達到6億7,604萬元,占全國28%,其次是屏東縣損失4億236萬元,嘉義縣、臺南市各損失3億多元,高雄市及南投縣也各損失1億元。

凱米颱風挾帶致災雨量造成全臺嚴重農業災損,農產損失目前共累積損失16億1,846萬元(含養蜂損失68萬元),農作物被害面積20,391公頃,損害程度28%,換算無收穫面積5,644公頃,受損作物主要為香蕉,被害面積3,106公頃,損害程度27%,換算無收穫面積824公頃,損失金額2億6,785萬元,其次為柳橙、番石榴、落花生、木瓜等。

雲林受損青蔥。(圖片提供/農糧署)

漁業署表示,漁產損失估計金額達4億9,683萬元,受損漁產主要為牡蠣,換算災損面積3,141公頃,受損金額1億9,073萬元,其次為虱目魚及淡水長腳蝦等。

漁業署昨邀集縣市政府及水試所等召開災損專家會議認定,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及屏東縣等區域的魚塭養殖,包含文蛤(含工作魚)、石斑、鰻魚及其他養殖魚種、牡蠣養殖(含平掛式、插篊式、浮筏式、延繩垂下式、棚架垂下式)等品項受損情況。

28日漁業署已先公告4個縣市,包括雲林縣、嘉義縣、臺南市及屏東縣的漁產業全品項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此外也提供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免息半年措施,全力協助漁民災後復養復建。

另因各地區養殖品項及設施不同,彰化縣、高雄市、澎湖縣等縣市政府於積水消退及實際瞭解後,農業部將請水試所配合縣市政府勘查並將依勘查情形,公告列入現金救助與低利貸款之災損地區與項目。

漁業署表示,將請水產試驗所與邀集學者專家組成技術服務團,協助災後復養工作,加強技術輔導,指導養殖場衛生管理、疾病檢診及疾病預防等,加速進行勘災及提供受災漁民復養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