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烹煮料理耗時 臺東場「即食樹豆加工技術」可鹹可甜輕鬆上桌

樹豆常用於料理排骨湯,但燉煮耗時,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即食樹豆加工技術,讓樹豆料理更容易。(攝影/游昇俯)

花東原住民傳統雜糧作物「樹豆」營養豐富,具有多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及高膳食纖維,但因籽實種皮厚,熬煮費時,消費者料理不便且料理方式有限。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開發「即食樹豆加工技術」,製成即食樹豆可當零嘴直接食用,且復水性佳,稍微浸泡即可入菜,用於製作多種料理,可鹹可甜。加工後的即食豆比原本乾燥籽實鈉含量更低,仍有高於其他豆類的膳食纖維,保存期限可達1年以上。

樹豆與小米、臺灣藜合稱臺東雜糧三寶,因其營養豐富,原住民又稱為「勇士豆」,國內主要栽種臺東南迴線及屏東、花蓮等地,全臺種植面積約100公頃,臺東即占約60公頃。然而,樹豆烹煮不易,即使事先浸泡一整夜,熬煮4小時也不易煮爛,臺東農改場場長陳信言表示,樹豆炊煮時間是綠豆、紅豆2倍以上,且傳統上只知做成樹豆排骨湯、樹豆豬腳湯等料理,變化少,均有礙市場消費應用,因此臺東場開發即食樹豆加工技術,透過浸泡、炊煮、乾燥等初級加工,製成乾燥的即食樹豆,浸泡熱水5至10分鐘或冷水20分鐘,即可料理入菜;粉碎為樹豆粉,還可做沖泡飲品、甜點等應用。

經過加工乾燥的即食樹豆。(攝影/游昇俯)

復水狀態的樹豆。(攝影/游昇俯)

臺東農改場今(12)日發表即食樹豆加工技術,邀請臺北新銳餐廳TABLEAU,以樹豆結合當代料理手法,示範製作野菜沙拉佐樹豆醬汁、樹豆野菇炊飯、山藥樹豆排骨湯等料理。

樹豆每100公克乾籽實脂肪含量約0.8公克,比綠豆1.1公克少,也遠低於黃豆的15.7公克;但含有膳食纖維26.5公克,則均高於黃豆的14.5公克、綠豆的15.8公克及紅豆的18.5公克。而且,樹豆經過加工製成即食豆,部分膳食纖維損失,但每百公克即食豆還有膳食纖維24.6公克,同時鈉含量也從乾籽實的11毫克降至5毫克。

臺東農改場今日發表即食樹豆加工技術。(攝影/游昇俯)

臺東農改場副研究員陳盈方表示,樹豆與綠豆、紅豆同為澱粉含量較高的豆類,無法取代高蛋白質含量的黃豆,但樹豆無麩質,並且沒有大豆引發過敏源的成分,雖仍屬澱粉豆類,但因膳食纖維含量高、食用容易有飽足感,有益腸胃蠕動,不容易攝取過多熱量。每100公克即食樹豆蛋白質25.5公克,仍是很好的豆類食材。

樹豆因品系不同,有白色、茶褐色、紅色及黑色等顏色種皮,但無論哪種品系均可應用此加工技術,只需微調部分參數。陳盈方說,因國內種植樹豆面積仍少,因此即食樹豆技術的開發希望藉由強化加工、消費需求,帶動原料端的生產;樹豆製成即食豆,因水分喪失,製成率約77%至80%,即食豆含水率約2%至3%,常溫保存期限可有1年以上。

樹豆因品系不同,有白色、茶褐色、紅色及黑色等多種顏色種皮。(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