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的水牛是臺灣農村的共同記憶;水坑能幫助水牛快速散熱降溫,也能提供水牛飲水。
新聞
發展原鄉水牛 傳承文化並促進多元產業

農業部為保護臺灣水牛及其文化價值,由畜產試驗所東區分所規劃透過選拔改善性能、冷凍精液技術應用、提供陰涼場所及泥坑、開發牛油皂及調理包等策略,開發水牛肉多元化利用,輔導原住民藉臺灣水牛達到永續發展目標。

鄉間小路
【神明好農情】走進布農族部落賞鳥,聽神話

在布農族神話中,有一種叫Haipis的聖鳥,現代稱為紅嘴黑鵯,一身烏漆墨黑,頂著龐克髮型,有雙紅色鳥仔腳及紅色鳥喙,聲音帶著孩子氣,有時喵喵叫,有時像在說「小氣鬼、小氣鬼」。布農族代代相傳,紅嘴黑鵯在很久很久以前拯救了全族人,聽起來就像「漫威英雄」一樣神。

新聞
苦瓜教父全中和苦盡甘來 選育高雌花山苦瓜掀產業「綠色革命」山產店都愛用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人稱「苦瓜之父」的退休副研究員全中和,挖掘臺灣山苦瓜,以結果數量高的高雌花品系育成8個品種,開啟產業「綠色革命」;並開發山苦瓜醫療保健等機能性用途,把山苦瓜從山產店帶進生技領域,創造上億元產值。

種原保存具有農業、生態永續的重要意義,對持續培育新品種更是不可或缺。(攝影/張家瑋)
新聞
品種植金08》附錄:保存「種原」才能更新品種!品種權為何要有農民、育種家免責權?

植物種原(germplasm)也就是遺傳資源,主要透過種子銀行、植物園或田間等實地栽培進行保存。任何品種的育成、延續,都是遺傳資源的重組與保存,種原收集對於農業上持續培育新品種,以及維持生物的基因多樣性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魯凱族的部落耆老看到結穗累累的小米,十分欣慰。(攝影/梁鴻彬)
新聞
國際小米年帶小米回部落 臺灣傳統品系小米回歸原民部落種植

小米原本是原住民部落十分重要的傳統作物,不但有食用、釀造價值,還在歲時祭儀及文化傳承上扮演重要角色,但近年因部落不再種植,小米種原面臨流失,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今天特別舉辦「帶小米回部落,傳統品系田間觀摩推廣行動」,於試驗田區展示100種臺灣的小米品系,現場更邀請許多原住民部落的長老,一同辨認部落以前種植的小米品種。

新聞
原民獵人文化祭儀用槍須申請 可受地方政府委託 狒狒解剖報告最快10天出爐

農委會林務局今(28)日表示,原住民基於文化、祭儀需求可使用獵槍狩獵,但無論是狩獵自主管理團體或個別獵人使用獵槍狩獵,均須分別向中央主管機關及地方主管機關事前申請;林姓獵人為新竹林區管理處外來種移除委外團隊契約獵人,除了契約工作,也可另外接受地方政府委託工作、使用獵槍。

印加旗
豐年雜誌
「原」來如此 與環境共存的永續糧食體系

極端氣候加劇使人們意識到,過去書寫在字裡行間的一道道恫嚇筆觸,如今早已刻印在地球各處,無限度的汲取自然資源正是問題背後的成因。然而不同於主流社會,大多數的原住民族至今仍保有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遵照草木星月暗示的規律作息,重視與環境的良善循環,如此模式或許是現今氣候變遷議題的可行解方,並可作為永續社會發展的參考。

新聞
原民嗆辣作物火蔥栽培困難 花蓮場建栽培管理模式 病蟲害防治助增產36%

「火蔥」是花蓮阿美族特色作物,外型有如縮小版洋蔥或是玻璃彈珠,因此別名小洋蔥、玻璃珠,外型雖然可愛,卻有野火燎原般的嗆辣口感,極受市場歡迎,供不應求;因其繁殖不易、栽培困難,產量稀少,零售可賣到每臺斤600元以上。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投入火蔥繁殖、栽培及病蟲害管理技術研發,現階段已可將火蔥產量提高36.4%。

新聞
把水送到田間 羅娜地區灌溉蓄水池工程開工 估聖誕節完工

南投縣信義鄉羅娜地區是全國最大原住民部落,部落居民利用河階臺地務農,但在農田水利會時代屬於灌區外農地,遇到枯水期常常沒水可用。農委會農田水利署「羅娜地區灌溉設施系統工程」第二期蓄水池工程今(24)日開工,透過建置大型蓄水池、配水池、輸水管線,未來可把水直接送到農戶田間。蓄水池工程預估聖誕節前完工。

新聞
熊歌不是人人能唱,臺灣黑熊一定在布農心上

對於臺灣深山的布農族人而言,黑熊是矛盾的存在:獵殺黑熊是危險的行為,因此成為禁忌,但若成功獵到,又是英雄的象徵。為什麼想看見可能會攻擊人類的生物?不怕危險嗎?我邊走邊問自己,難道沒想過森林沒有圍欄,萬一黑熊朝我衝來,我能處之泰然嗎?難道我寧可冒著被攻擊的風險,也想要一睹黑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