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下午14時半溢流 花蓮縣光復、萬榮、鳳林三鄉鎮維持撤離狀態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龐大洪水沖毀馬太鞍溪橋。(圖片來源/由「東穩通運」提供影音截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監測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今(23)日下午14時30分溢堤,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17時召開記者會說明,堰塞湖溢流後嚴重沖刷壩體,湖區40%水量溢流馬太鞍溪南岸光復、萬榮、鳳林等鄉鎮,沿途積水高達一層樓。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內政部長劉世芳表示,應變中心昨日預估撤離1,837戶,就在目前淹水範圍,目前維持撤離、收容、依親狀態,無法解除;因溢堤洪水挾帶土、砂,相當嚴重,須等溢流告一段落,可能明早才能展開復原、重建工作。

劉世芳指出,馬太鞍溪堰塞湖從7月26日後即由農業部成立專案小組長期監控,今日下午14點半溢堤,溢堤後兩波洪水波,第一波已淹到花蓮縣光復、萬榮、鳳林3鄉鎮;附近基地臺運作正常,接獲求救情形計66件報案,有71人受困、2人失聯當中。

劉世芳表示,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馬太鞍溪橋,「下游沖刷嚴重,不到1小時,馬太鞍溪橋已整個不見」,雖然樺加沙颱風遠離,但因堰塞湖溢堤,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維持一級開設,請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通知淹水3公所維持撤離狀態,未解除前不要輕易回去。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林業保育署推估湖區40%水量溢出。(圖片提供/林業保育署)

林業保育署集水區治理組組長劉忠憲說明,林業署監控馬太鞍溪堰塞湖,設定警戒水位1,139公尺,從22日起因山區降雨增加,導致水位一直上升,原預期今日上午8至10時到達警戒高度,但因雨勢趨緩有延遲,到下午2點才到警戒水位高層;堰塞湖約14時半溢流後對壩體快速沖刷,水位快速降低,14時半到15時點20分下切25公尺,15點半下切到33公尺,壩體湖水往下游輸送,之後水位計即不再回傳訊息。

經濟部水利署監測馬太鞍溪橋下游水位,經濟部次長賴建信表示,馬太鞍溪橋因溢流產生潰口,潰口流量不會馬上反映到下游河道,依據下游河道馬太鞍溪橋水位監測資料,最後一筆影像在15時19分,之後即失去訊號,推估15時19至30分之間,溪橋受到堰塞湖洪峰沖刷,導致橋面板舉升、陷落。

賴建信指出,15時19分後潰口水流沿臺19線淹入光復鄉,目前掌握回報淹水影像都是在馬太鞍溪南岸,淹水範圍就是預先規劃撤離等鄉鎮位置,但洪水量太大,沿途積淹水有一層樓高。監測溪橋在16時水位來到最高,之後下降,顯示第一波洪峰已經過去,花蓮大橋水位在9.7米左右,後續水位計維持平緩,距堤頂13米68還有一段距離,下游民眾不必過度驚慌,但因中央氣象署仍不排除有較大豪雨,預估水位會持續上升,建議南岸民眾就近垂直往上撤離,其他民眾請勿接近。

賴建信表示,水利署已調度宜蘭、臺東救援機具鄰近待命,等水退後會用最快時間把堤坊缺口封堵起來,控制災害不擴大;同仁也會沿途巡視堤防構造物是否有二次災害或破損,盡速搶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