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游 昇俯 第 149 頁
國內有機、友善耕作傲視亞太地區 創意影片呈現多元樣貌
農委會農糧署首屆「有機創意影片競賽」今(26)日舉行頒獎典禮,希望由創作者發揮創意,能將有機農業不同型態樣貌、生活感動製作成為短片,藉由影音、社群媒體的傳播力量,強化國人對有機農業的認同感。
暢談「李登輝學」 陳吉仲:「農為國本」的基礎在有農民生產
台灣智庫今(26)日主辦「李登輝學」系列座談,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受邀專題演講,暢談承襲李登輝「農為國本」理念的農業施政。陳吉仲表示,農為國本最基本要有農民生產,農民四大福利體系明年起將全部到齊。
農業精品展銷會防疫「禁止試吃試喝」 農遊券首日登錄2千多張
農委會農糧署「2020安全安心農業精品展銷會」25日開幕,展售農委會輔導有機或產銷履歷驗證農、漁、畜產品,精銳盡出;但因臺灣日前再次出現武漢肺炎本土病例,展銷會預估進場人數下修,且「全場禁止試吃試喝」,僅能在有壓克力隔板的「美食享用區」飲食。
農機補助明年1月底前退還農民 農糧署:機耕協會再有抽成不予補助
農委會農糧署長胡忠一今(25)日表示,農委會已函文全國各機耕協會,要求有將農民農機補助款抽成做樂捐的,明年1月底前須退還農民帳戶;若再有機耕協會將農民農機補助款挪做協會經費收入,農糧署將不給協會獎勵補助。
水耕當歸全株可利用 深水式栽培省水、產量更高
冬季冷颼颼,許多人喜歡吃藥膳食補暖暖身,藥膳常用中藥材當歸國內以土耕栽培為主,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與日光蔬活水耕農場合作開發「當歸深水式水耕栽培量產技術」,不僅比一般水耕栽培來得省水,單位面積產量甚至高於傳統土耕栽培方式。
拿農機補助還要「樂捐」? 農糧署:全數匯農友帳戶
農委會108年起擴大農機補助,但近來網路流傳影片,雲林縣農業機械耕作服務協會要求會員將農機補助款的1成「樂捐」給協會,引起會員不滿。農委會農糧署表示,補助款應全數給農民,機耕協會「不應將政府補助款作為會員回饋協會經費收入來源」。
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調查完成 明年12處率先發布手機「國家級警報」
農委會水保局「氣候變遷下大規模崩塌防減災計畫」今年完成全臺34處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研究調查,建立防減災監測、預警系統及示範區。明年大規模崩塌預警將首納國家防災應變體系,大規模崩塌高風險區共有12處,將率先納入手機「國家級警報」發布對象。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明年1月4日起申報 停灌補償農地不受理
110年「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於明年1月4日至2月5日受理申報,包含各項轉(契)作、稻作直接給付、生產環境維護等措施,以及「農業環境基本給付」,都必須於期限內,攜帶證明文件到戶籍所在地公所、農會完成申報作業。
氣候變遷大規模災害增加 水保局與慈濟簽MOU 公私協力防災
鑒於氣候變遷下大規模災害發生頻率增加,公部門防災能量有限,農委會水保局22日由局長李鎮洋與慈濟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希望未來透過公私部門合作,提升彼此防災能力。
【生態服務給付】農民保護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 政府明年開始付「生態薪水」
農委會林務局今(22)日公布「瀕危物種及重要棲地生態服務給付推動方案」,明年元旦起上路實施,將由政府給付「生態薪水」給友善生產者與在地居民,作為農民維護生態公益價值的報酬。首年實施面積預估逾2,000公頃,經費投入約2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