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芻料高粱墾丁二號,青割玉米混植的好夥伴

新品種「芻料高粱墾丁二號」於夏季與青割玉米混植栽培,可穩定生產混合芻料,使本土芻料達到週年性生產,極具栽培潛力。

益生菌:水產和水體間的平衡點 有益微生物在水產養殖產業的應用

為了有效提高水產養殖生物的育成率,應用有益微生物已成為水產養殖環境管理與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有效維持養殖環境的穩定,更可以透過與飼料的配合提高養殖生物成長與免疫能力,有效提高養殖收益。

用氣象與農業災害對決.姚銘輝

越來越急遽的氣候變異讓農業災損的風險升高,2018年度農業天然災害損失逾50億元,2016年更高達300億元以上。農試所「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研究員暨主持人姚銘輝說:「透過科技的早期預警來防、減災,對農民、政府都有好處。」

田野間浸微浸消的嗡嗡聲,蜂群衰亡對人類之影響與反思

蜜蜂,作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授粉者,其存續足以維持生態平衡、協助農業繁茂並維繫人類的生存與健康。

前進水產飼料新科技,臺灣水產飼料及添加物的發展趨勢

臺灣四面環海,海水養殖漁業非常發達,養殖技術一流,在亞太地區的水產養殖食用魚產量占有一席之地,而臺灣水產養殖產業能夠持續的增長,則受惠於近十年來水產配方飼料產業的發展,二者倚起相輔相成之效。

客座總編輯——陳宗嶽 從單一功能邁入多元成效,添加物源自水環境更適切

要使水產養殖產品成長健康且富饒, 除了飼料給予日常所需營養之外,能夠使其增添額外附加成效的「水產飼料添加物」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功能主要是「提供飼料無法給予、讓產物能夠提高附加價值」的「另外添加物質」。

為大地開一帖友善良方 藥劑師從農.林仁山

林仁山發展出自己的管理模式。時值慣行農法盛行,但她善用本身的藥理知識,以輔助而非主導作物生長的方法來調配植株的施藥劑量,找尋與土地友善相處的竅門。

尚德社區:芬芳裊繞的香草聚落 拒土地開發,用經濟作物再榮山村

坐落此處的尚德社區是臺灣2019年5月甫登上「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IPSI)」的代表案例,透過自然農法栽植多元的香草,重新活絡社區經濟。

秋刀魚自動化選別及排整系統 海上省時省力的智慧好幫手

秋刀魚自動化選別及排整系統以魚體自動化選別及排整技術為重點,發展適用於遠洋漁船的系統。期望此系統的開發可協助漁業產業提高作業效率、節省人力和時間成本,改善我國漁業人力短缺的困境。

附掛雙行式芋苗種植機 種苗五步驟一機搞定

臺中農改場研究團隊針對芋頭種植作業需求、參酌國內外相關農機設備,以及考量芋苗無規格化的限制條件等,研製改良完成附掛雙行式芋苗種植機,並建立芋苗旱田作畦兼種植再淹水管理的作業模式,可供芋農參考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