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如注.焦金流石,因應降雨形態的施肥管理

降雨對土壤性質、養分供應、作物根部吸收及光合產物分配有明顯的影響。(圖片授權/Tassaphon Vongkittipong)

文.圖/蔡正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苗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助理研究員

農友必須認知,由於降雨形態的變化,在相同的農地,相同的施肥管理未必有相同的作物品質與產量。降雨對土壤性質、養分供應、作物根部吸收及光合產物分配有明顯的影響,施肥管理必須考慮這些影響而有所因應。

適宜的乾溼交替對土壤構造的發育其實是有利的,有助於保持水分及排水透氣。但過長的乾季使草木枯萎,裸露的土表遇雨易受雨滴打擊,即使雨量不高,土壤構造一旦受破壞,微小土粒填塞孔隙,造成土壤表面形成薄而密實的膠結表皮,會阻礙空氣及水分穿透。過多的雨水若短時間內無法由地表排除,在平坦地區會形成浸水,破壞土壤透氣功能;在山坡地造成土壤沖蝕,使土層變薄。根據國立中興大學調查,臺灣中北部山坡地年雨量分布較平均,土壤水分經常充足,地表植生覆蓋經年良好,可防止土壤沖蝕流失,山坡地土壤深度較南部多10公分左右。

水分對土壤與作物的影響

一、土壤養分供應

土壤養分與土壤水分密不可分,土壤水分影響養分的溶解,然後經由流動、擴散或根的截取而為植物所吸收利用,乾旱時,所有的養分移動受限,特別是磷和鉀;雨水過多則使土壤養分淋洗損失。土壤水分也影響土壤微生物活性,乾旱時,微生物活性低,土壤有機質礦化較慢,硝化作用也不強,氮的供應受限。降雨可幫助土壤有機質礦化,增加氮的供應,但過多雨水,強烈的礦化使得氮大量釋放,容易造成硝酸態氮的流失,或脫氮而揮散流失,故雨季應避免施用過多氮肥,尤其是硝酸態氮。

柑桔果樹施用過多氮肥,導致徒長枝茂盛。

二、作物根部吸收

作物根系生長必須有充足水分,不影響根部氧氣供應下,水分越充足越好。移植苗定植初期根系尚未發展,土壤水分應接近水飽和,以供應葉片水分蒸散量。當土壤越乾,機械阻力越大,根變粗變短,會影響細根群的發育。嚴重乾旱時,會造成細根及根毛死亡;當降雨浸水時,氧氣供應不足,根的活性會降低,影響鉀吸收率,若浸水時間過長,則會損害根系。

鈣在乾旱、通氣不良的條件下吸收率降低。雨水充足下,作物對氮吸收及利用特別快,因此常顯現新生枝葉繁茂的現象,此時,可能導致鈣的缺乏、鉀的潛在性缺乏,或微量要素鐵的缺乏,因此,氮肥用量應控制,或提高鈣肥用量。

三、作物光合產物分配

根部發育後,光合產物首先分配至新生枝葉,葉片成熟之後,由成熟葉供應光合產物給其他器官發育。作物營養生長、枝葉旺盛期,因葉片蒸散量大,需要雨量較多,應提供充足氮肥。花芽或果實等新生部位發育時,若遭遇過多雨水、日照時數變短,光合產物少,應降低氮肥供應,避免新生枝葉過度發展而導致落花、落果。鉀肥充足,光合產物較容易蓄積。作物器官分化、成熟、養分回流期,需要雨量較少,並提供充足磷肥。

豆類播種後若水分過多,會導致發芽率偏低。

乾旱期與雨期的施肥管理要領

一、因應乾旱期的施肥管理

雨量低於農地蒸發散量時,沒有多餘的水分向下移動,鹽類容易累積,耐鹽性差的作物可能無法生長。如果作物種植前長期乾旱,基肥用量必須較往年減少,避免肥傷。土壤水分長期不足,養分利用效率差,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化學組資料,農地無進行灌溉管理的肥料用量約為有灌溉管理的三至五倍。乾旱期建議使用最具節水及省肥功效的滴灌法,加上畦面塑膠膜敷蓋控制蒸發,如果配合滴灌水量頻率的調整,將根圈附近水分維持在適宜水準,以供作物生長並減少養分流失。如果灌溉水源缺乏,至少應於需水關鍵期供水,例如葉菜類或甘藍,生長快速期不可缺水;花果類一般於花期不可缺水;玉米穀粒灌漿期、果樹類細根群及果實發育期等需要水分。

乾旱時,微生物活性低,土壤硝化作用不強,尤其在塑膠膜敷蓋的情形下,地溫升高,高溫促使根部大量消耗醣類進行呼吸作用及代謝銨離子,如果葉片無法快速補充根部所消耗的糖,過多的銨離子對作物根是有害的。洋蔥、韭菜及玉米對銨的耐受性為中等,番茄、菜豆類及瓜類等對銨相對敏感,適當的水分可調節溫度,並促進微生物活性,有助於將銨轉化為硝酸態氮,此時也適合施用硝酸態氮肥料。

果樹的施肥亦應配合水分的補充,才能發揮肥分和植株的最大效益:(一)基肥時應採用纖維質高的有機質肥料,或採用草生栽培、表土敷蓋、滴灌等,以調節土壤水分。從果樹萌芽開始,會消耗植株體內儲藏的養分,此階段需要水分供應以促進果樹萌芽及開花,若雨水少,應適當灌水使肥料儘早釋放。果樹萌芽後,葉面積急速擴大,葉片蒸散量增加,同時根群發育,亦需有足夠的水分供應。(二)第一次追肥不可過量、過晚,施肥後若無降雨則要補水,以免過多氮肥殘留。果實肥大期若降雨量不足,果實會較小、較硬,應適時補充水分;果實成熟期可以減少水分供應,但是要避免葉片捲曲,影響光合作用。(三)果樹採收後施用禮肥或適度葉面施肥,幫助恢復樹勢,供翌春開花結果之用。若遇乾旱,應至少每二週少量灌水一次,避免蒸發散量太大而造成落葉,建議同時灌施溶磷菌肥料,以提高磷的肥效,花芽分化前期則需要乾旱。田間果樹種類複雜時,由於生長階段需水程度不同,應考慮適當分區。

果園
除草會影響果園土壤調節水分的能力。

二、因應雨期的施肥管理

降雨後農地最忌積水,土壤水分飽和時間過長會影響根呼吸。造成積水或排水不良的原因很多,例如土壤密實、地下水位高等等,必須確實解決,避免影響生產力。建議利用深耕或穴施方法打破土壤密實層,並誘導根群健全發展,增加作物耐澇能力;實施草生栽培可增加土壤內部排水能力。

土壤水分高的情況下,施用銨態氮肥料較適合。短期作物於生長初期的生長速率較緩,養分需要量低,肥料可減施或深施,避免遭逢雨季讓肥料流失。生長初期過後植株生長快速,充足的雨水有助於提高土壤養分供應。除了短期葉菜類於生長速率高的時候便採收以外,多數作物於中後期生長速率下降,只需要較少的養分,若殘留過多肥料加上多雨,容易影響收穫物的品質;作物養分回流期,應提高鉀肥用量。

果樹類於果實肥大期,若降雨量偏多、日照時數變短,枝梢光合產物低,便會開始徒長並與果實競爭養分,不利於果實品質,應培育成熟老葉,分散氮的殘留,且減少氮肥用量。氣溫及溼度高時,鉀肥比例要增加,以平衡氮的吸收,越接近採收時間,鉀肥比例應相對越高。有機質肥料不可過晚施用,雨期會持續供應氮,對於成熟期的果實品質不利。果樹成熟期間土壤氮肥殘留要低,並提供鉀肥。採收後若遇暖冬或過多雨水,應避免大量施用含氮的禮肥,防止花芽分化受阻,翌年減產,同時不可過早修剪,避免冬梢萌芽。

滴灌系統
配合滴灌水量頻率,可將根圈附近水分維持在適宜水準。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