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97 頁
木黴菌消化太空包,搭配雞糞創造抗逆境資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農改場)於近年致力於微生物製劑的研發,開發出多種可提升作物逆境耐受性能力的微生物製劑,例如耐淹水、耐乾旱、耐高低溫等功能,並有提升開花能力及減輕病蟲害之功效。運用功能性微生物發展耐氣候農業,將是未來對抗極端氣候的新武器之一。
家禽羽毛化為肥分!長肥效的新型栽培介質
本文介紹的羽毛循環再利用產品,則著重於發揮羽毛具有的特性及優點,搭配微生物進行轉化,雖然會限縮羽毛處理量能,但可提高後端產品應用價值。
霸氣地為可愛的人與土地,種一整片田——埊創辦人龔哲敬
25歲的龔哲敬年紀輕輕已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洗禮一輪,不怕吃苦,只怕沒苦吃,會太無聊。龔哲敬用經商的豪氣在宜蘭員山創立自然農法代耕體系,對外,他總說宜蘭的土太黏人,來了就走不了。
茶湯茶渣都是寶!紅茶渣開發作肉鵝飼料添加物
隨著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國家的人民收入提高,以及茶葉消費多元化,使得全球茶葉消費快速增加,另外因茶葉的保健功效逐漸受到消費者注意,有助於茶葉消費持續成長,至2018年全球茶葉產量已達589.7萬公噸。
葡萄晚腐病病害的綜合管理 田間防治應提前進行
臺灣地處高溫多溼的亞熱帶,病原菌的擴展相對迅速,葡萄在栽培期間就相當容易受到許多病菌的侵染。
萱草花蓮6號-橘之樂 平地盛開的金針花海
萱草又名忘憂草、黃花菜、金針等。每年夏天花東地區的金針花季,總吸引大批遊客前往駐足,為花東觀光產業帶來不少效益。花蓮萱草栽培面積約500公頃,占全臺灣萱草栽培面積80%,大多集中在花蓮縣玉里鎮赤科山及富里鄉六十石山,海拔800公尺以上山區,盛花期為8~9月間,因現有品種花色單調且產期集中,農民對於品種多樣化的需求日益殷切。
集結稻農的眼睛 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
「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用來提早發現並掌握田間褐飛蝨害蟲族群數量,避免錯失最佳防治的時機點。
銀髮友善食品蓄勢待發,為長者飲食增幸福
2018年臺灣超過65歲人口占比超過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總人口預計於明年(2021)達2,361萬4,000人後逐年下滑,估計在2026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達488萬7,000人),屆時將邁入超高齡社會。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5】實戰篇: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大面積農田的第一線農機實作
臺南學甲區的農田以大面積、雜糧作物為特質,擁有300公頃田區的「幸福良食」創辦人劉育承從種植到採收,所需的農機全都自己購買、親力操作,偶爾也會從事代耕服務。他以大面積農戶的角度,談國內農機實務操作及如何一步步培訓駕駛農機人力,並為有意購買農機的農友列出幾項參考依據。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4】實戰篇:互相助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
臺灣農田雖然規模小,然而務農仍並非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簡單事,尤其農忙之際,有專業人力與農機支援前線,更能大大提高務農的效率。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簡稱桃青合作社)從農場主之間義氣「換工」而打開了「專業農機團」的發展契機,如今桃青合作社成為了農機派工的示範榜樣,縱向縝密訓練農務士,橫向連合水稻、雜糧、茶葉、葉菜和花卉等產業,為發展多年的農業代耕,寫下一頁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