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的新時代任務4】實戰篇:互相助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

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透過專業農機代耕派工,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文/段雅馨 攝影/李文

臺灣農地大部分面積狹小、作物種類多,在水稻部分,代耕服務行之有年、發展純熟,不過其它作物相對來說,缺少了齊全的代耕服務鏈。

你也缺工嗎?共組專業農機操作團吧

農業代耕在臺灣農業早行之有年,而桃青合作社的獨特之處究竟是什麼?桃青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士賢自成立契機細說從頭,一解農機派工的面紗。

陳士賢說,最早是相同產業的農場主發現彼此都有缺工問題,於是農場主們互相到各自的田裡幫忙,義氣相挺。不過產業相同也就代表著農忙時間重疊,時程難以完美配合,後來在青農聯誼會上與不同產業交流,「我們就發現,水稻農忙的時候茶園剛好農閒,大家缺工的時間就可以互補。」2014年開始,這些不同產業的農場主再「洗牌」進行了大約一、二年的換工相挺,然而短期的幫忙還可以,農場主又要管理田區還要忙著農場整體經營,「天數再多一點的話,大家就真的沒辦法了,」分身乏術的農場主對症下藥,自己的缺工自己解決,「我們就想說,可以訓練一批專業操作農機的人。」2017年桃青合作社成立。

合作社成立的重點就是:農機專業操作。訓練專門於農機操作的農務士,主要任務是協助合作社社員的田區,而農閒的時候則可以拓展業務,派工到其他需要的農場。陳士賢強調:「我們著重在農機操作,如果是人力占比較重的除草、採收水果就不會是我們的服務業務。」桃青合作社在2018年更承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的人力試辦計畫,協助推廣專業農機團。合作社越走越穩,光是去年,派工田區(不包含社員自己的農田)就達到70公頃,服務廠家則有66家。

從解決社員內部的缺工,到目前可以派工到其他業務,陳士賢說明,目前的客戶大部分都是透過政府單位介紹而來,有公家機關委託的大型代耕案件,也有一般務農需求。而在一般務農需求當中「青年返鄉從農」的占比最多,陳士賢解釋,許多青年過往沒有務農經驗,返鄉從農的初期很需要有人先幫他們起步,這種時候就會委由桃青合作社代耕,從頭種一遍,「示範一次給他們看,這樣他們就會有概念要怎麼種了。」

桃青合作社理事主席陳士賢。

農務士:有專業技能且不侷限於單一作物產業的最佳幫

由於一開始就想打造專業農機團,因此在農務士的培訓上,桃青合作社可是相當嚴謹。桃青合作社社員主要種植有水稻、雜糧、蔬菜、茶葉和花卉這五類作物,農機教育訓練分成「基礎訓練」與「專業訓練」,基礎訓練包含了割草機、中耕機、施肥機、小型曳引機、無人機等各作物都通用的農機;專業訓練則是針對社員主要種植作物所需的特定農機,再做進一步的培訓,例如水稻的做畦機、茶葉的乘坐式採茶機、地瓜的地瓜種植機等。

而「基礎訓練」和「專業訓練」會隨著接觸到的作物交替學習,通常來說,新進人員會先跟著一位農場主學習該作物的田間知識及通用機具操作,同時間也會被分派到不同作物的農場,進一步學習操作不同的農機。而在時數方面也有要求,「我們的農務士每年要有80個小時訓練,這個只是最基本的,如果是大型曳引機要操作到熟練的話,至少要1,000個小時才有辦法變成師傅級的。」難易度由淺入深,還橫向連合不同產業的農機訓練,就是希望農務士能夠學得紮實並全方位,具有專業技能且不侷限於單一作物產業。

緩緩地倒車,讓車身與設備完美銜接。

確認好每個環節都拴緊、安全,就大功告成啦!

而要成為農務士,又會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技能或特質呢?陳士賢只說了一項:「對農業有熱忱。」桃青合作社目前有15位農務士,有些原本就研讀農業相關科系,也有從汽車機械轉換跑道而來,每位農務士的背景不盡相同,但都同樣對農業具有高度熱忱。「技能這種東西都可以學,來這邊也要從頭訓練,重點是有沒有熱忱。沒有熱忱的話,會很難在這份工作上找到認同和成就感。」農務士雖講究技術含量,然而能夠將這項「硬」技能永遠應用到人生,「心」有沒有做好準備還是最大關鍵。陳士賢說,有些農務士在學完農機操作後選擇回鄉自己務農,他認為這樣也很好,無論是繼續留下來做專業農機操作、回家種田或是「出去自己做」,在合作社待過之後,至少都已了解農業也有自己的方向,對整體產業來說都是值得開心的事。

一技在身,不只幫農田 更為產業注入新活

擔任農務士快要兩年的柯又銘,高職念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屬桃園農工高級中學(簡稱桃園農工),大學在屏東科技大學主修農園生產,家裡並非務農背景,單純就是對農業很有興趣,畢業後便進入桃青合作社,擔任農務士。

柯又銘擅長的農機以蔬菜類為多,其中蔬菜定植機是他最喜歡操作的農機,問他為什麼?他笑笑地說:「因為操作起來輕鬆啊。」只要把苗株放進去,設定好行株距離,順著走就能完成作業。幫忙節省人力的農務士也透露「還可以更省」的訊息,利用農機提升效率的重要性,可見一斑。柯又銘最新學的是無人機,他對著電腦的模擬畫面定睛凝視,手握操控搖桿,模擬駕駛機器的模樣,沒有特別說還以為在玩電動遊戲闖關打怪。操作無人機看起來好像好玩有趣,然而要能實際上陣,還得通過雙重考試認證才行。目前柯又銘已經取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簡稱毒藥所)的農藥噴灑資格,而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簡稱民航局)的無人機操作考試也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等到取得兩項資格後,他就能操作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降低人員暴露在藥害的風險。

柯又銘擔任農務士將近兩年,未來也想繼續專攻農機操作。

電腦螢幕加上搖桿操控,無人機的模擬訓練有如在玩電動。

擔任農務士近兩年的時間,讓柯又銘對從農又更有想法了。他說,「短期內還是想在這邊工作,等到技術和各方面更成熟之後,可能也會想要自己購買農機,配合合作社派工。」而他自己也說,「這個工作很吃環境,沒有熱情真的做不久。」年紀輕輕的柯又銘,不只在技術上嫻熟了解,對於從農的人生也相當有規畫,正如陳士賢所盼,從更高的視野看,專業農機團能為整體農業更添生機。

專業農機團成功關鍵:積極自主性高 「價格」仍是推廣此模式的關

從互相幫忙到專業派工,正式經營 專業農機團才短短三年,桃青合作社的業務量正穩定成長,陳士賢點出能夠成功的關鍵:積極度。

合作社成立初衷即是解決合作社社員自身問題,對於自身的「痛點」相當清楚,知道要如何才能有效解決缺工問題,遇到任何難題每個成員也都捲起衣袖親力親為,積極程度相當高。桃青合作社重質不重量,雖然只有11位成員,作戰力卻十分精實有力。「因為我們的目標一致,這樣結合起來的力量就會很集中。」再加上訓練嚴謹的農務士一齊同心,陳士賢認為,桃青合作社的專業農機操作團正緩緩起步,將來必能夠開創出更多價值。

然而,派工收取的價格仍是目前在推廣上的最大難題。桃青合作社以人力、車輛和農機本身這三項條件評估收取的費用,以最普遍使用的曳引機來說,桃青合作社派工出去的單次費用為每日2萬元,最多能服務到2至3甲的農地。「很多人會用曳引機一臺30、40萬的錢跟派工一次的2萬元比,想說『那我是不是自己買一臺就好?』,可是通常買回來之後一年也只開兩次而已,大部分都是閒置的,這樣駕動率太低,對機器本身也不是好事。」

陳士賢繼續說明,桃青合作社的計價以百分之一作為基礎,代表著每臺機器每年都會運轉至少100次,維持一定的駕動率。「一次2萬元乍聽之下好像很多,不過農民一年只需要代耕二、三次,還不用加油、維修、照顧機器,換算下來其實比自購農機更方便划算。」 而對於價格仍在觀望的農友,陳士賢也提出另外一種收費可能,「如果一年、二年甚至三年都包給我們的話,那價格是不是可以再談、再調降,而且還可以早早就安排好時間。」價格雖是門檻,但並非毫無彈性。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