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臺灣國際農機展23日花蓮登場 今年首度新增東臺灣場次

由台灣農機工業同業公會主辦的「2022台灣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今年因應東部農民需求,希望將農機推廣到東臺灣,上半年於花蓮、下半年於嘉義各舉辦一場,這是農機公會舉辦農機展16年來首度新增東臺灣展覽場次。農機公會表示,花蓮場將針對東部農業特色,例如藜麥、大豆等雜糧種植需求,推廣適合農機具。

新聞
有機大豆省工栽培降逾90%成本 智慧農業可避近千萬災損

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建立「有機大豆智慧省工生產技術平台」,透過播種機、除草機及選豆機等省工機械研發,幫助農民降低生產成本超過90%;並導入智慧化栽培管理系統,農民用手機就可做生產排程,防災避險,每年約可避免540萬至900萬元產值損失。

封面故事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5】實戰篇: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大面積農田的第一線農機實作

臺南學甲區的農田以大面積、雜糧作物為特質,擁有300公頃田區的「幸福良食」創辦人劉育承從種植到採收,所需的農機全都自己購買、親力操作,偶爾也會從事代耕服務。他以大面積農戶的角度,談國內農機實務操作及如何一步步培訓駕駛農機人力,並為有意購買農機的農友列出幾項參考依據。

封面故事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4】實戰篇:互相助攻!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

臺灣農田雖然規模小,然而務農仍並非單打獨鬥就能完成的簡單事,尤其農忙之際,有專業人力與農機支援前線,更能大大提高務農的效率。桃園市青年農民生產合作社(簡稱桃青合作社)從農場主之間義氣「換工」而打開了「專業農機團」的發展契機,如今桃青合作社成為了農機派工的示範榜樣,縱向縝密訓練農務士,橫向連合水稻、雜糧、茶葉、葉菜和花卉等產業,為發展多年的農業代耕,寫下一頁新篇章。

封面故事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3】研發篇:農機研發打團體戰,桃園改良場生物機電研究室

臺灣農業如何走過每個農機發展階段?從以機器為主到以人為本,其中的學問又是什麼?面臨農機研發的新世代,身經百戰的前輩又得如何將智慧傳承給後浪,讓自主研發農機站上更高、更尖的浪頭呢?

封面故事
【農機的新時代任務2】育才篇:退休潮來臨,農機研發出現人才斷層危機

農村勞動力不足、人口老化已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朝向自動化、智慧化發展的農業機械,被視為解決農村缺工問題一大利器,不過,臺灣農機研發界,事實上也和農村一樣面臨人才斷層危機,直接影響臺灣智慧農機研發,值得各界重視。

豐年人物
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副所長蔡致榮 農業精實的關鍵在農機

為了緩解產業缺工的問題,同時因應氣候變遷、國際貿易自由化等挑戰,農業機械化及自動化程度的提升,乃至於智慧農業的推動,對於臺灣農業發展至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