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008 文章

女性總幹事不讓鬚眉,西港「胡麻嫂」深植人心

傳統上,各地農會的總幹事以男性居多,目前在臺南市裡共有 32 個基層農會,其中就有 12 個女性總幹事,西港區農會也是其中之一。一路從基層走過來,除了完整的資歷、充實的能力歷練,能讓同仁們心服口服之外,女性總幹事在農會裡的優勢是什麼?細心、親和力還是韌性?

今日農業如何順應極端氣候?「作物溫度逆境模擬試驗平臺」體驗危機,篩選抗逆種原

臺灣於2016 年初受寒流影響,臺北、 高雄分別持續長達 62、32 小時 10°C 以下的低溫,造成臺灣農損高達 42 億 3,086 萬元。臺灣冬季盛行東北季風,當西 伯利亞極地冷氣團南下時,造成氣溫劇降, 稱為寒流或寒潮。每年 12 月~次年 3 月都 可能發生寒流,其中以1月出現頻率最高。

資源開發,轉為生態調節 「生態系統服務」導入農業,檢視永續資源庫存

氣候變遷日益嚴峻,受自然因素直接影響的農業首當其衝。「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s)連結生態系統與人類福祉,其較廣泛被使用的分類方式包含支持服務、供給服 務、調節服務及文化服務,可為人類提供安全、健康、良好社會關係、生活所需物資等。

未來氣候情境模擬, 考驗農業韌性

近年因為全球氣候變遷加劇,導致氣 候異常狀況層出不窮,對於備受自 然氣候條件控制的農業造成極大衝擊。

當「經驗法則」遇見「忽冷忽熱」- 氣候不可逆,提升農業調勢力

極端氣候發生頻仍,近年天災農損屢 創新高,從過往 7、80 億元,2016 年一舉飆到 355 億元。霸王級寒流、炎熱 盛夏、破紀錄雨量……,未來極端氣候可 能成為常態

農業缺工主因?產業不是關鍵, 勞動人口減少才是隱憂 推動數位服務加乘農業,不只是短期替代方案

每到了季節性農忙期,可從媒體看到 農村「千歲團」出動,或是聽聞哪些 農業生產地區缺乏工人幫忙採收,這種情境的報導越來越多

客座總編輯 – 盧虎生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院長

美國康乃爾大學農藝學系博士,曾任 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科技處處長等職,研 究專長為作物生理與分子生物、農藝 學、氣候變遷、糧食安全。

發展農產加工,也應同時建立食品安全自主管理 – 從彰化縣稽查與輔導蜜餞產業經驗, 洞見小型食品加工業者困境

色彩鮮豔、風味極佳的醃漬品經常是 人們茶餘飯後的零嘴選擇,隨著食 品安全意識的抬頭,對於那些存在於美味背後衛生安全的疑慮也跟著浮上檯面,每當衛生單位進行稽查,醃漬類農產加工品容易出現抽驗不合格。

食品加工環節重細節,GHP 為基礎指引 – 衛生安全到位,食品品質自然達標

歷年來食品違規事件當中,經常可見 由於食品業者由於食品業者不重視加工環境與製程的衛生安全、食品添加物的正確使用、 食品安全法規,導致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漸進發展農產加工: 合作、代工、原材料加工 – 分級管理、系統化輔導為階段目標

農民將盛產、過剩或次級農產品加工,可減少浪費、開發農產品多元應用及拓展市場。 然而,從事農產加工的路上,常遇到申請加工場所流程繁複、購買設備需大筆資金、須 符合食品衛生安全、工商登記等問題,一不小心就誤觸地雷。現階段有哪些層面是農產 加工業者可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