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96 頁
健康×樂趣×永續 全球農產加工品發展趨勢
近年隨著全球健康及環保永續意識持續發酵,加上消費者追求新鮮有趣的五感體驗,促使各項產品不斷演繹與創新,從而發展出不同特色與訴求重點,以差異化產品帶動市場活絡。
森林與太空包的奇遇 從一朵香菇見證國產材新價值:永在林業的林業創新練習曲
林家鼎思考著,如果能提供符合FSC驗證(木材產品的追溯驗證)的木屑給菇農,就可以生產出從頭到尾符合食品溯源標準的香菇,那不只是可以幫助菇農提升產品價值,甚至還可以發展從育苗到下腳料的「林木全利用」經濟模式。
攝取黑豆營養方式不只一種!黑豆初級食品加工
黑豆為種皮呈黑色的大豆,起源於中國東北,自古以來就被傳統醫學視為保健珍品。然而,由於黑豆質地偏硬,營養不易吸收,若是經由焙炒、蒸煮熟化與微生物醱酵等方式加工,能夠改善黑豆食用質地,提升營養吸收,也能延長食品保存期限。而目前普遍吃到的黑豆有哪些?它的營養價值是什麼?我們能如何將它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呢?
借鏡日本經驗,助國產大豆糧倉 日本推廣國產大豆之策略
日本作為大豆的消費大國,同樣與臺灣面臨小規模生產、供給不穩 定,以及生產及加工者間需求落差等問題,故提出2025年自給率從 7%提升至12%,平均產量達每分地215公斤的目標。他山之石可以 攻錯,日本的經驗將可作為臺灣推廣國產大豆的借鏡。
這個春天,我們依然勞作
農業在人類社會的角色不但是食物的生產者,在現代社會更是心靈寄託,有著精神上的慰藉,在農地上耕作者的價值觀,就愈發珍貴。在全球經濟大蕭條中,此時,只有農人、務農的人,以及在山林間的勞動者不受影響。這個本質也體現出萬物自然的價值,農人遵循生命法則與養成的堅毅性格,正是時代精神,很能鼓舞眾生。
菊花「臺中11號-星火」 炎夏中美麗綻放的菊花新品種
臺中區農業改良場選育適應本土夏季環境且容易栽培的菊花品系——臺中11號-星火,期望能增加臺灣夏季菊花的品種選擇。
【臺灣的後盜伐時代】驗證篇:林產品溯源三大驗證,從消費端建立健康的林業環境
「沒有買賣,沒有傷害。」針對山林盜伐問題,其中一項解決手段即是建立健康的消費市場。林務局近年透過木材原料以及木材產品的溯源,從樹木砍伐、產品製程、生產數量等建立資料庫,並於每一階段導入區塊鏈技術和掃描條碼,當消費者在末端購買木材產品時,仔細看看商品上是否有「台灣木材」標章和QR code,手機一掃,便能知道商品是否為合法國產木材,還能一覽商品產地與製程。
【臺灣的後盜伐時代】查緝篇:盜伐查緝,現場第一前線
第一線的山林查緝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林警之間如何合作無間?盜採模式、人員與樣態有什麼改變?民間力量又是怎麼參與其中?透過來自不同單位,但都一樣親自參與過山林查緝第一線的「山林守護員」,一窺非法盜採的樣貌。
【臺灣的後盜伐時代】法規篇:面對蛻變的盜伐 森林法的進化之路
森林盜伐案件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簡稱林務局)與執法機關強力查緝下,近年已有減少趨勢,但山老鼠破壞林木仍未能根絕。林務局已多次修正《森林法》,針對竊取森林主、副產物之贓物罪大幅提高刑責,未來將研議增訂「擴大沒收」規定,並明確定義「贓額」計算方式,讓法規更加完備。
保育醫學:避免新興傳染病爆發的不二法門
當環境不斷變化時,疾病發生模式與疾病對人類及動物族群的影響也會改變,因此這門新興研究領域連結了不同學門,範圍包含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及生態系統健康等相關學門,希望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並解決在生態環境中所發生的疾病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