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100 頁
Malavi,大家一起來做某件事 林務局與慈心共創的綠色保育標章
發展綠色保育標章建立於生產經濟和生態保育能夠雙贏的基礎,附帶守護環境的意涵,重視農民的生產價值,不同於有機驗證的細緻規範、數據化的框架形式。綠色保育的精神包含生態、環境、生產、生活等面向。
越林壑深處,朝向淺山隴畝 國土生態綠網,串起臺灣森、川、里、海
里山(Satoyama)是源自日本的用語,指稱分布在淺山區的傳統農村聚落,其最大特徵在於複合式地景組成,包括森林、社區以及農業生產景觀,屬於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農村形態。
客座總編輯——林華慶 讓保育踏出圈地思維,並交責在全民肩頭
並不是畫個保護區隔離人類干擾就是保育,而是要避免新興的農藥、化肥濫用,保存人類管理農田,修築埤塘、溝圳和邊坡等傳統的有益擾動。
沼液沼渣護農養畜 灌溉等同施肥,省肥省工輕鬆布田
在王文曲種畜場的積極推廣之下,雲林縣不少農民已採行新形態澆灌作業,把沼液混合田水使用,一邊灌溉就等於一邊施肥,既可省肥,又可省工,還可以兼顧環境!稱得上一舉多得!
綠色養豬業,實踐循環經濟 集美牧場,把豬糞尿化成能源和有機肥
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集美牧場,在兩年前開始投入畜牧場的糞尿再利用,從飼養豬隻、排泄物醱酵、提供肥分給農民,通通靠著自己一條龍完成,對於畜牧場綠化經驗,絕不藏私。
沼氣發電,翻轉30年養豬場 新合興牧場,新厭氧技術倍增產氣量
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新合興牧場借助學界最新研發的「HyMeTek二階段高效厭氧醱酵技術」,成功運用於養豬場沼氣發電工程,大幅提升產氣量。
颱風來了也不怕!防颱設施保護優質青蔥 花蓮區農改場開發的四款防減災設施
為減少強風及豪雨等災害對青蔥的損害,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花蓮場)改進現行設施栽培模式,發展實用可行的防減災設施,降低強風、豪雨等對青蔥的折損。
養鴨廢水從何來、往哪走?養鴨廢水特性、廢水處理設備與流程
養鴨為臺灣第二大家禽產業,傳統上鴨隻飼養無論舍飼或戶外養殖均離不開水源池塘,又因鴨隻集中圈飼,密集飼養的結果,形成大量排泄物造成環境汙染。如何提供高品質的產品並防止環境汙染,以求養鴨產業永續經營,乃時勢所趨。
臺灣香檬新亮點!皮渣開發動物保健飼料 農業廢棄物提升畜牧業產值
臺灣香檬榨汁後剩餘的果皮殘渣再經加工烘乾後研磨成粉,製成可添加於畜禽飼料的產品。
桃紅色「女神」降臨!強勢生長的聖誕紅新種
國立中興大學花卉創新育種研究室陳彥銘教授研究團隊,自2013年積極投入聖誕紅育種,歷經六年,完成聖誕紅優良營養系及新品種評估作業,新品種名為「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