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高溫生產特輯3】強健樹體與產期調節 木瓜的高溫生產策略

木瓜為臺灣重要經濟熱帶果樹,其市場售價與生長發育特性和高溫有關,為穩定木瓜生產及獲利,栽培者須重視高溫期間栽培管理問題。(圖片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文.圖/王仁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種植木瓜最重要的觀念是建立產量風險的概念,採收在高價時期,避免過度追求「殺雞取卵」式的高產,才能持續採果獲利。

高溫對木瓜生長的影響

臺灣木瓜產區主要的高溫期在5~9月之間,以位於屏東縣長治鄉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的氣象站為例,2020年5月至9月最高氣溫月平均達到34℃以上,網室內溫度更經常超過40℃以上。木瓜在高溫逆境的環境主要的影響如下:

一、生長勢衰弱

木瓜在30℃以上,葉片氣孔與環境間的蒸氣壓差值會加大,若根系無法供應足夠水分,木瓜會關閉氣孔以避免過度水分蒸散,因此有許多木瓜果園在夏季近中午時會發生葉面下垂的現象,較嚴重情況甚至會出現葉面日燒。葉片光合作用是木瓜產能的基礎,當氣孔關閉時,光合作用能力也大幅降低,但是在高溫情況下,樹上的果實仍然有很高的呼吸作用,損耗了樹體的碳水化合物養分,且高溫時間越久、溫度越高,呼吸作用的損耗就會更嚴重,因此在夏季高溫期間經常發生樹體嚴重衰弱的情形,進而影響後續正常開花著果。

二、無籽或少籽小果

木瓜在12月到隔年2、3月間所採收的果實,經常發生無籽小果現象,果重僅約200~400公克。木瓜果實的發育與種子有關,一般而言,若木瓜花朵能順利完成授粉受精,便能產生種子與果實,而種子發育和數量,影響果實重量與形狀,通常種子較多且均勻分布於果腔內者,果重也較重;相反地,無籽或少籽的果實,果重會較輕,顯示木瓜果實發育受到種子影響。

雖然木瓜季節性無籽小果的問題存在已久,但近年來比例持續增加,且發生時間也加長。當溫度高於35℃,木瓜花粉的發芽率便會降到5%以下,且花藥中花粉數量也變很少,而在夏季高溫期間,網室內溫度經常超過35℃,7~9月期間部分果園無籽小果的發生比例甚至可達80%,10月後發生比例即降至20~40%,顯示夏季高溫為造成無籽小果的主因。此外,若木瓜前期背果較多,到夏季期間光合作用低落樹體較弱時,容易開出偏雄花,或是花朵明顯變少變小,花粉的授粉狀況也會較差,果實無法順利形成種子,更增加無籽小果的數量。

無籽或少籽果實嚴重影響產量。左圖為夏季著果的無籽或少籽果實;右圖為非夏季高溫期正常著果情形。

木瓜果腔內有種子的位置,果肉明顯增厚,發育也較良好。

三、果實後熟異常

當溫度越高,果實呼吸率也就越高,高呼吸率會加速果實的後熟與損壞,因此在夏季高溫期間,果實採收時若田間溫度過高,且在集貨期間無法降溫,便會造成果實迅速後熟,儲運期間若果實持續維持35℃以上高溫,甚至會造成果皮轉色不良等現象,嚴重影響商品價值。

木瓜果實外觀轉色不完全,但內部果肉已嚴重軟化。

因應高溫的木瓜生產策略

一、強健樹體並調整著果量

木瓜高溫期間著果障礙問題,其實可視為木瓜樹體本身的自我調節機制,只有在樹體能夠充分負擔著果時,才會開出正常花朵與結實,因此持續培養強健的樹體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為達到上述的目標,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夏季高溫前,透過整地時打破犁底層,增施有機肥,延遲始花期著果及肥灌管理等穩定生產技術,培養強健的根系與樹冠;此外,可以利用產期調節的概念,於2~4月間疏除部分花朵,減少夏季7~9月間採收的木瓜果實,將果實採收期調整至11月至隔年2月之間,相較於未調整著果期者,約可減少30%無籽小果比例。

果串上方未著果處為木瓜著果斷節的情形。

木瓜調整夏季著果的技術,正如定期存款的概念,夏季期間減少提款(減少採收果實),努力培養強健的樹體與根系,在高價秋冬季時期連本帶利領出(採收高價果實)。如此一方面可以降低夏季期間果實對光合產物的需求,讓碳水化合物供應葉片及根系發育,也避免遇到雨季期間果實價格也較差的情形。

果園上層土壤為硬土層,容易造成園區積水,需打破犁底層。

二、改善網室環境

搭設網室時將網室高度增加至5公尺,雖然搭設成本較高,但可以有效減少網室高溫問題,此外,可運用智慧農業系統,架設自動灑水降溫設備,將自動灑水時間設在每天的上午11點到下午2點,當溫度高於38℃,相對溼度低於75%時,啟動5分鐘灑水,間隔5分鐘後再執行下一次灑水,若環境條件沒有達到設定值則會跳過當次灑水,因此每小時最多會噴6次,共30分鐘。利用上述的設備條件約可降低3~6℃(依環境溼度而異),減少10~20%無籽小果發生。

產量風險分散,追求穩定採果品質

未來木瓜栽培環境的高溫頻率與強度將持續增加,其實生育強健的木瓜樹在高溫季節仍可正常生長,但若負載過多果實,非常容易造成樹體衰敗與無籽小果的問題,進而影響產量與品質的穩定性。因此種植木瓜最重要的觀念是建立產量風險的概念,採收在高價時期,避免過度追求「殺雞取卵」式的高產,才能持續採果獲利。(參考文獻請逕洽作者)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