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976 文章

疫情全球化,「生物安全體系」全面管控風險

2015 年,全球爆發嚴重的禽流感疫情,臺灣也淪陷,9 成鵝隻遭到撲殺,重創養鵝產業,至今都還未恢復元氣。

生物安全守備廣泛, 衛生管理與飼養管理缺一不可

禽流感議題在臺灣延燒多年,近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輔導業者一改過去露天放養方式, 轉型為非開放式或密閉式禽舍,不讓禽場內家禽與外界禽鳥接觸,以降低感染病原體的機率

縮短學用落差, 建構農業產學合作藍圖──專訪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

臺灣務農人口老化,亟需補充新血,財團法人豐年社南部辦公室於 2017 年 9 月完成「首次全國高職農校學生從農意願調查」,發現 62.3%學生願意務農

客座總編輯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退休研究員楊秀珠

作物出現問題,一定是「病蟲害」引起的嗎?有時是因為土壤、營養或氣候 等其他因素所導致,因此談論作物異常時,改稱「作物健康診斷」更為貼切。

更精準的未來, 農藥時代如何斷捨離? – 經濟安全還不夠!全面解讀農業風險

臺灣位處亞熱帶,溫暖潮濕的氣候,適合各種生物生存,因此病蟲害特別嚴重。近年氣候變化劇烈,病蟲害更難以掌握,立即見效的化學農藥因而備受農民依賴。

病蟲害的聰明管理學,IPM 全方位提升農業經濟效益 – 捨棄農藥全效思維,整合發展最適策略

關於IPM 原文字意分別為「使成一體」(Integrated),指整合各種防治方法,擬定一個合適的防治策略;「害物」(Pest),泛指所有不利於作物生長的生物,包括病害、蟲害、草害、其他有害生物;綜合而成一種管理(Management)方式。

截斷病菌溫床,降低後期用藥 – 開花、結果、採收並行,連續採收作物顧本防交叉汙染

農藥殘留超標屢屢躍上新聞版面,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16 年抽檢 3,341 件農產品, 不合格率達 89.1%,其中以大漿果類、豆菜類、核果類,例如連續採收的菜豆、病蟲害嚴重的芒果等,違規比例較高。

作物管理溯源,破解病蟲害成因

根據 2014 ~ 2016 年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布市售及包裝場農產品農藥監測檢驗結果,以連續採收作物、十字花科作物不合格發生率最高。其中,十字花科作物生長型態, 常常臨近採收期才發生嚴重病蟲害,

健康果實從葉片開始 – 一年一收成敗一瞬,果樹枝條療傷解罩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16年抽查市面水果554件,農藥殘留不合格率將近 15%,其中又以大漿果類、核果類為主,包括受歡迎的百香果、木瓜、芒果都榜上有名。

「傷害降到最低」的農業整合管理指南 – 從IPM 到ICM,打造永續農業之路

自農業時代以來,無可避免的病蟲草害發生時,連帶影響作物健康與產量,為解決此問題,故有了農藥的誕生。農藥能快速發揮防治效果,價格便宜且種類多,可依不同病蟲草害狀況做選擇、使用,農民趨之若鶩,而漸漸養成依賴農藥防治病蟲草害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