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虌果攻略4】木虌果的常見蟲害與防治 落實清園並留意發生期

瓜實蠅雌成蟲會在木虌果果皮下產卵,是造成木虌果嚴重危害的害蟲之一。

文.圖/許育慈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植物保護研究室助理研究員 蔡恕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作物環境課課長

害蟲管理在於落實清園工作,配合設置克蠅香誘引劑陷阱及套袋;此外,隨時注意田間害蟲發生情形,及時採取因應措施。

瓜螟(Diaphania indica (Saunders))

瓜螟又稱瓜絹野螟、瓜野螟,因幼蟲為綠色,故又稱為青蟲。幼蟲頭部淡褐色,胸腹為淡綠色,背面有2條白色縱帶,各節近氣門處有細毛,體長22~27毫米,以葫蘆科瓜類葉片、花或果為食。成蟲頭胸部為黑褐色,腹部基部呈白色,末端為黑褐色,端部常有展開呈放射狀的褐色毛叢;翅呈白色透明,前翅前緣及後翅後緣呈一黑色寬帶,展翅長22~26毫米,具趨光性,多以花、露水、蜜露等為食,不直接為害作物。卵散生於植株葉脈,初孵化的幼蟲聚集於葉背取食嫩葉,常造成葉片僅存上表皮的一層薄膜;隨著蟲齡期增加,會逐漸開始取食較成熟的葉片;木虌果發育小果時亦可能遭鑽入取食。老熟幼蟲會在葉背或植株隱蔽處吐絲結薄繭化蛹。

瓜螟於全年皆可發生,當木虌果植株於3月定植後,瓜螟便會到葉片上取食,其密度隨溫度上升而增加。5、6月木虌果進入開花結果期,除了葉片會受害外,瓜螟幼蟲亦會取食花、幼果;中果後果的皮較硬,幼蟲則會取食表皮,造成果實產生不規則食痕,影響果實外觀。進入7、8月,害蟲密度會些微下降,待至9月下旬又開始上升。

瓜螟的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一、種植木虌果前,移除田間其他寄主及殘枝落葉,避免成為蟲害孳生源。一年生以上的木虌果園,於冬季休眠期清園時,應集中銷毀殘枝落葉,以減少越冬蟲源。

二、在田間發現幼蟲時,摘除蟲體,移出田間並銷毀。

三、在栽種早期可採用套袋或設施栽培,能阻隔瓜螟為害。

四、若想進行化學防治,可在害蟲發生初期施用針對瓜菜類鱗翅目害蟲的核准藥劑。

瓜螟幼蟲取食果皮,造成不規則塊狀食痕,影響果實外觀。

象鼻蟲類(Acythopeus spp.)

象鼻蟲是木虌果重要害蟲之一,成蟲在葉片、葉柄或莖上取食,受驚擾時會假死掉落或飛走。雌成蟲以口器在藤蔓上造成數處縱向缺刻,並將卵產在藤蔓中,少部分會在葉柄處產卵。卵呈乳白色腎形,外表被覆一層蠟質。孵化後的幼蟲,頭部為淡褐色,體部位呈乳白色,無足;幼蟲會在藤蔓中取食,刺激藤蔓產生不正常膨大的蟲癭,若發生在新梢處,則可能會影響植株生長及開花。象鼻蟲在4、5月木虌果定植或萌芽後開始發生,以有機或友善不施藥田區的發生情形較為嚴重,若大量發生時會影響果實產量達50%以上。

象鼻蟲的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一、清除被害藤蔓及殘體並移出田間,避免成為孳生源。

二、象鼻蟲暫無核准的防治藥劑,可參考選用針對瓜菜類金花蟲或植食性瓢蟲的核准防治藥劑,於害蟲發生初期施用。

象鼻蟲成蟲停棲於葉柄取食。

象鼻蟲幼蟲於木虌果藤蔓中取食,刺激組織膨大,產生蟲癭。

咖啡硬介殼蟲(Saissetia coffeae (Walker))

咖啡硬介殼蟲的寄主植物範圍廣,多達111科以上。初齡若蟲身體扁平,觸角及足部發達具移動性,遇適合的環境即固著取食,也是生活史中唯一具有行動力的時期。固著取食後,蟲體逐漸拉長,體色由黃橘色轉為淡黃色;成蟲期體色由淡棕色轉為深褐色,背板隆起呈半圓形。成蟲將卵產於背板及母體下方,雌成蟲產完卵後便乾扁死亡;每隻雌成蟲產卵量806~1,680粒,產卵量隨溫度上升而遞減。

木虌果於春天定植後,至4月開始即可發現咖啡硬介殼蟲危害。初期聚集排列於莖蔓上取食,其後蔓延至其他莖蔓或葉片。莖蔓部組織受害會影響葉片正常發育,若直接為害葉片,被害部會黃化,嚴重時會導致萎凋、落葉。咖啡硬介殼蟲分泌的蜜露,在溼度高的環境下易誘發植株產生煤煙病,影響植株光合作用。若未及時防治,被害植株將會營養不良、落葉,甚至枯萎死亡。一年生以上的植株,常見在每年9月後陸續受害,至隔年春季修剪前發生最嚴重。

咖啡硬介殼蟲的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一、修剪清園時,移除被害枝條,避免成為孳生源。

二、害蟲發生初期施用稀釋倍數500倍的礦物油或苦楝油等油類資材防治。

咖啡硬介殼蟲於藤蔓上取食,影響植株生長。

瓜實蠅(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

瓜實蠅又稱「蜂仔」或「瓜仔蜂」,主要為害葫蘆科瓜類,成蟲外觀近似東方果實蠅,最大的差異在於瓜實蠅前翅有明顯的翅痣,東方果實蠅則呈透明狀。瓜實蠅雌成蟲以產卵管刺穿果皮將卵產於皮下,每次產下10~15顆卵。幼蟲在果實內取食成長發育,老熟幼蟲會跳入土裡化蛹;羽化後的成蟲即具飛行能力,至性成熟後於夜間交尾,僅需交尾1次,雌成蟲即可終生產下有效卵。瓜實蠅飛行能力強,多數時間在竹林、雜木林、樹林或灌木叢中遮蔭處棲息,僅在清晨或黃昏覓食,以及尋找寄主產卵時才會飛至瓜園活動。

調查瓜實蠅消長結果發現,瓜實蠅密度分別在6、10及11月會出現高峰。交尾後的雌成蟲以產卵管刺破表皮將卵產於果實皮下,造成產卵處流膠,導致果實腐爛而失去商品價值,甚至落果。

瓜實蠅的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一、清除田間落果及被害果,減少孳生源。

二、使用黃色黏蟲紙、黃色黏膠或設置克蠅誘殺劑陷阱誘殺。

三、利用套袋或設施防止瓜實蠅為害。

瓜實蠅幼蟲取食木虌果肉,造成流湯、腐爛。

細帶實蠅(B. cilifera (Hendel))

細帶實蠅的體型普遍較瓜實蠅小,腹部為黑色;卵、幼蟲形態及習性皆與瓜實蠅相似。文獻紀錄細帶實蠅的寄主為葫蘆科的異葉赤瓟(Thladiantha hookeri)及雲南木虌(Momordica dioica)的花器。田間調查發現,於木虌果栽培時,常見細帶實蠅為害並造成損失。此蟲在木虌果園中,10月中旬會出現密度高峰。成蠅多停棲於木虌果葉片下方或花器附近,以露水、木虌果植株汁液或花蜜為食。細帶實蠅以木虌果花器及幼果為主要寄主,雌成蟲在花器上以產卵管刺破表皮,在皮下產卵,造成表面流膠,孵化的幼蟲則鑽食花器組織,造成腐爛、落果。細帶實蠅的防治措施與瓜實蠅防治方式相同。

木虌果為新興作物,發生害蟲種類與葫蘆科瓜類蔬菜害蟲種類大致相同,其中以咖啡硬介殼蟲、瓜螟、瓜實蠅,以及細帶實蠅等對木虌果為害較嚴重;有機或友善農業耕作田區,則應特別留意象鼻蟲的發生。害蟲管理在於落實清園工作,配合設置克蠅香誘引劑陷阱及套袋;此外,隨時注意田間害蟲發生情形,及時採取因應措施,必要時亦可選用葫蘆科瓜菜類害蟲核准使用的藥劑進行防治,同時注意安全採收期規定,才能生產優質的木虌果。

細帶實蠅(左圖)與瓜實蠅(右圖)成蟲側面觀。

細帶實蠅成蟲停棲於花器上。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