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008 文章

印度維達巴以滴灌抗旱,轉型有效水管理示範區

位於印度中部的馬哈拉什特拉邦維達巴(Vidarbha,Maharashtra)西區,2014年因為嚴重乾旱導致農民無法收成,短短50天內即有42位農民因為無力償還龐大農業貸款而選擇自殺,自此成為舉世聞名的「農民自殺國」。

摸透田間微氣候,看透天公伯仔微表情

《阿龜微氣候》(AgriWeather)發源於開源社群,由一群科學家、工程師和各領域貢獻者組成,基於物聯網架構進行智慧農業的應用,整合軟硬體及資料科學,致力於微氣候資料分析。

雲端巡田水,i-Water讓掌水工更輕鬆

面對極端氣候的影響,如何有效控制、利用水資源將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在2017年正式提出《農業尚愛水(i-Water),智慧管理田水》計畫

節能翻轉汙名,低環保產業微革命—養殖不抽地下水,畜牧廢水零排放

依據經濟部水利署各項用水統計資料庫,2003~2013平均每年約127.7億公噸的農業用水中,養殖用水與畜牧用水分別約14.14億公噸(11.1%)、0.94億公噸(0.74%),雖然占比不高,但在水資源日漸稀缺的今日,養殖業與畜牧業該如何節水,也是亟需思考的課題。

轉型管路灌溉,非灌區擺脫看天田—省水省能只是基本,連帶省工提升生物安全指數

來到距離桃園市鬧區不到10公里的桃園市八德區蔬菜產銷班第3班,一棟棟散布在田野間的白色溫室映入眼簾,這裡是供應北臺灣蔬菜的重要基地,第3班種植面積將近30公頃,百分之百都是設施栽培,避免蔬菜受到惡劣天候影響。

農業水資源調配策略,關係臺灣產業平衡發展—循環設計優先,朝向生態性綠色設施

人體70%由水組成,水是生命之源,更是農業經濟命脈,如果問農民租地最重要的考量是什麼?十之八九會先問那塊地有沒有水源。

灌區水情不穩,節水栽培緩解休耕衝擊—供水調節搭配精準灌溉,抗旱也兼顧水源涵養

從數據面來看,灌溉用水雖占大宗,卻具有地下水補注等多項公益機能,然而每當水情吃緊,水田便往往首當其衝而面臨休耕的命運。

客座總編輯—林庚辛

【林庚辛】台灣南投農田水利會會長

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歷任臺灣省南投農田水利會總務組長、管理組長、財務組長,現任臺灣南投農田水利會會長、台灣農業灌溉協會理事。

密閉空間免疫力高?魔鬼細節通常不在田間,溫網室更須慎防高傳染力病蟲害

生物安全不只是養殖場、家禽畜牧場必備的基本條件,近年越來越多農民砸大錢蓋溫網室,栽培高價值的洋香瓜、小番茄等作物,然而生活在溫網室的植物同樣也面臨病原、昆蟲威脅

把關流動水,疾病難越雷池──「引水」思源,養殖漁業生物安全第一道防線

國外水產養殖生物安全管理早已行之有年,不過臺灣養殖業者以個體戶為大宗,多數情況,魚塭僅隔一條土堤就分屬不同業者,疾病、藥物可能隨著空氣、水源或鳥類的傳播, 影響到鄰近魚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