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總編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主任秘書陳啓榮:校園午餐採用國產可追溯食材,帶動三章一Q農業生產

口述/陳啓榮 採訪.整理/陳慧萍 攝影/黃毛

以有機蔬菜為例,2017年剛推動學校午餐政策時,國內有機蔬菜驗證面積為2,481公頃,至今年(2020)9月已成長至3,104公頃,增幅達25%,成功帶動有機消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自2017年試辦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政策,隔年全面推動,迄今全國各縣市學校午餐採用三章一Q食材的覆蓋率,已經從試辦初期的44%提升到61%。

目前臺灣校園午餐供餐人數約為174萬人,占全國人口8%,推估每年需求蔬菜可達7萬噸,這是很大的消費市場;我們希望藉由消費驅動生產,增加農民契作面積,不僅穩定安全供應國產可溯源食材,也能帶動三章一Q農業生產。

以有機蔬菜為例,2017年剛推動學校午餐政策時,國內有機蔬菜驗證面積為2,481公頃,至今年(2020)9月已成長至3,104公頃,增幅達25%,成功帶動有機消費。

產銷履歷蔬菜成長也很明顯,2017年為3,319公頃,目前是6,048公頃,增幅達82%;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部分,2017年底栽培面積共1萬3,516公頃,2020年9月底成長至5萬3,048公頃,增加近3倍。今年,農委會進一步加強輔導農友升級申請產銷履歷,期望提升農產品風險管理概念。

為了做好食安把關,農糧署提高蔬果農藥殘留查驗頻率,特別針對學校午餐蔬果食材,以及連續性採收、高風險作物加強查驗,每年辦理田間及集貨場抽驗1萬1,000件,學校午餐3,000件;不合格者由農政單位依相關法規查處,並加強農民安全用藥講習;無法追溯生產者,則移請衛生單位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查處。

農委會也持續精進檢驗技術,2019年起推動「質譜快檢」,過去法定化學檢驗要3至7個工作天,現在應用農委會藥毒所開發的質譜快檢技術,檢驗時間大幅縮短至只要15到20分鐘;藉由最新檢驗技術,不只在批發市場,也在田間加強抽驗,今年增加至2萬件,協助農友自主把關農產品安全。

農委會全力推動校園午餐政策,也注意到偏鄉學校午餐資源落差問題,主因是偏鄉學校學生人數少,經濟規模小,例如1所100人的學校,1天可能只能領到3,500元補助,加上地處偏遠, 運費高昂,往往造成學校或業者請領採用可溯源食材經費意願較低。

對此困境,農委會除額外就偏遠地區學校及非山非市學校,針對使用有機或產銷履歷蔬菜、米,各加碼提供每人每週20元、8元補助,未來將配合教育部, 規畫系統性偏鄉區域合作方案,例如併同統一菜單、共同運輸等, 希望結合農民團體產銷通路,建立區域性食材供應系統, 讓偏鄉地區學童,也能享用高品質國產食材的學校午餐。

此外,為了方便學校採購三章一Q食材,我們也輔導農民團體及批發市場作為聯繫窗口,並在臺北、臺中、高雄的批發市場設立產銷履歷及有機蔬果專區,提供採買單位採購或預約採購,並持續投入經費強化溯源蔬果供應體系。

2021年農委會將推動學校午餐全面使用國產食材,並將補助由每人每餐3.5元提高到6元,讓國中、小學童享用來源明確、優質安全的國產農產品,全面提升學校午餐品質。

陳啓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主任秘書

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曾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東區分署分署長,農委會企劃處簡任技正兼科長、企劃處經濟研究科、企劃科科長。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0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