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農業部備戰禽流感、維持雞蛋穩定生產 陳駿季:進口蛋源液蛋不輕易釋出

周六將有大陸冷氣團等級冷空氣南下,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12)日表示,農業部自9月即啟動禽流感防範專案,確保國內雞蛋穩定生產;國內雞蛋安全庫存包含進口蛋源及業者自主庫存,後續市場需求增加,以業者自主調節釋出為主,進口蛋源液蛋「不會輕易釋出」,除非國產雞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才會釋出提供加工使用。

鳳梨酸酸甜甜的口感,夏季入菜膾炙人口。(攝影/游昇俯)
新聞
鳳梨入菜夏季料理良伴 20校學校午餐採購百公噸 農糧署明年目標300公噸

學校營養午餐菜單使用水果相當普遍,但鳳梨仰賴人工削皮截切,過去因此鮮少「入菜」;鳳梨產業策略聯盟今年與全國餐盒食品商業同業公會合作,媒合CAS水果截切加工廠以自動削皮機協助鳳梨截切,製成規格化食材供應團膳業者,克服學校使用門檻,計有全臺20間學校、採購達100公噸,明年預計擴大至50校、採購300公噸規模。

新聞
不讓香蕉專美於前 臺灣鳳梨首度成為日本校園午餐水果

農委會農糧署自108年起推廣日本學童認識臺灣水果,讓國產優質香蕉成為日本校園午餐水果,農糧署今(27)日再於屏東縣龍潭果菜生產合作社召開臺灣鳳梨銷日記者會宣布,臺灣金鑽鳳梨品質獲得日本茨城縣中小學及幼稚園等9所學校認同,今年首度獲採用作為校園營養午餐水果食材。

農業經營
不只是活動體驗 食農教育是農業結構轉型的重要助力

每當食安議題浮上媒體版面,食農教育往往是大家思索如何解決問題的一個可能。
而在許多農食研究(Agro-Food Studies)的討論中,食農教育日益受到重視的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現代社會人們對於食物,以及「從產地到餐桌」的疏離與陌生。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6】吃當季.識當地 「斗南食物日」讓校園午餐融入食農教育

雲林縣斗南鎮農會自今年9月起,與鎮內8所國中、小學合作,將每月15日定為「斗南食物日」,將精選的斗南在地優質農產品,包括在地當季的農產品,融入校園午餐菜單之中,並搭配一系列食農教育課程及影片,希望增進孩童對家鄉的認識。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5】天天有機,100%三章一Q 新竹縣竹北國小的模範校園午餐

2017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推行校園營養午餐三章一Q,新竹縣為第一批試辦縣市之一,其中擁有104年歷史的竹北國小,午餐更是天天都吃有機蔬菜,且全品項生鮮食材幾乎百分之百符合三章一Q標準。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4】城鄉差距大,營養師編制不足 臺灣校園午餐何時法制化?

臺灣學校午餐目前仍屬地方自治事項,全國22縣市政府各行其政,依地理位置條件、地方財政甚至選票考量,從收費方式到人力配置做法不一,長年以來累積不少問題;相較於日本早在1954年就制定《學校給食法》,臺灣是否也該催生一部午餐專法,建置完善且整體的學校午餐制度?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3】團膳校園午餐食安控管如何再升級?

臺灣學童目前中午吃的營養午餐,除了學校公辦公營、公辦民營之外,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委由團膳業者專業辦理午餐。從菜單設計、食材選購到烹調衛生,站在供應校園午餐第一線的業者要怎麼配合校園營養午餐三章一Q,採購符合標準的食材?在過程中如何把關食品安全?而業者又認為校園營養午餐可以如何再升級呢?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2】校園午餐穩定基礎銷售量,進一步邁向消費市場 桃市農會有機流通中心

桃園市農會從2012年和2013年起開始供應新北市和桃園市有自立廚房的學校營養午餐,在推行有機校園午餐兩年之後,桃園市農會(以下簡稱市農會)從一開始單純的「賣菜」搖身一變成為「供貨中心」,並在2014年設立有機蔬菜截切廠,處理蔬菜截切、清洗、分類裝籃,增加學校或團膳業者的採購意願,提供學童品質優良的有機蔬菜,更提供契作農民一個穩定銷售源。

封面故事
【校園午餐的升級路1】校園午餐不只是午餐 餐盤上的公民實踐與農業結構轉型

從產地到餐桌、地產地銷、身土不二……大家對於這些口號一定不陌生,特別是食農教育近年來在臺灣社會日益受到重視,飲食所鑲嵌的價值及改變後能得到的成效,又重新回到政策規畫、社會大眾的關注。以農業政策為例,在新農業與食安五環政策的引導下,鼓勵國內近3,500所國中小學校園,在午餐食材的選擇上,優先使用國產、可溯源的標章(示)農產品,寄盼達到推動食農教育、強化食材安全,以及促進農業永續發展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