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農產加工新紀元7】不只是農產品加工 串聯生產、加工與銷售的Me棗居

食品加工是一項古老的風土技藝,也是記憶;人類遵循自然法則跟微生物相處,是農業社會保存食物的方式,也是這個世紀的人同時解決傳統農作衰微與鄉愁的一種方法。

【農產加工新紀元6】中福酒廠——小農米酒品牌推手

夏季是一年僅有一穫的宜蘭收割稻穀之際,蘭陽平原的稻農在接獲訂單後陸續將鮮米出貨,隨著氣溫漸涼一路來到籌備來年春耕的秋冬,許多農友為了將手邊的庫存清空,造訪三星鄉老字號的中福酒廠,將稻米製成一瓶瓶純釀米酒,經過這道加工工序,農產品的銷售時間壓力能稍獲緩解,同時還能替自有品牌增添品項,豐富產品線。

【農產加工新紀元5】從一人好到眾人好,淺草堂的有機加工

「淺草堂」擁有合法、安全、在地、完整的六級農場,是花蓮第一家有機加工驗證的業者,全程通過有機驗證,一條龍生產製作,其中山苦瓜產品全國唯一連續3年獲獎,出自淺草堂的每一項商品都有有機標章。

【老頑童說故事】九九登高去踏青

重陽節是農曆九月初九,又稱敬老節或踏秋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二個九相疊,故稱九九、重九、重陽,是依據《易經》九為陽之說,這天在民間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也稱重九節、茱萸節、菊花節等等。「九九」諧音「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重九祭祖,是敬老崇孝的傳統。

【農產加工新紀元4】雜糧加工前的關鍵工序:採後專業篩選

保證責任臺中市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中都農合)透過各式各樣的加工品,為國產雜糧在消費市場打開一扇大門,而中都農合理事主席馬聿安認為,在談農產品加工之前,有一個步驟不可不重視:採後處理與專業篩選。

【農產加工新紀元3】小農初入農產加工的試驗場 臺中農改場農產加值打樣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在2019年4月於各區農業改良場正式啟用「農產加值打樣中心」,在小農進入農產初級加工的準備階段,提供概念建立與技術支持的協助。讓有意了解農產品初級加工的農友,在正式投入加工之前,有了諮詢與試驗的機會,少了走冤枉路的風險,多了迎戰市場的武器。

【農產加工新紀元2】擺脫去化思維,推動產業升級 農產加工整合服務中心×三峽谷芳有機茶園

為使擁有豐富農產加工品開發技術的農民,也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今年(2020)3月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正式公告、上路的《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明確賦予小農初級加工的法律依據。

【農產加工新紀元1】農產初級加工如何協助小農品牌化?

蜜餞、果乾、醃漬品是平常人想像的農產加工品,看似不起眼的老滋味,卻是臺灣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而小農加工可不單單只有口味創新而已,往往融入了加工者對於農鄉的價值觀,透過品牌包裝、行銷,小農擁有更高的經濟自主,可以跳脫既有的農業產銷體系,直接與消費端連結,小農經濟也悄悄翻轉農鄉與農人的單一想像。

第二屆產銷履歷卓越貢獻獎 各界高手共創安心好農產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舉辦第二屆產銷履歷卓越貢獻獎活動,選出5位在產銷履歷制度推動上具有卓越貢獻的得主。

客座總編輯|農委會臺中農改場場長李紅曦:農產初級加工回歸農方 創造農業新價值

為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決議,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今年(2020)3月發布《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初級加工,納入農委會管理,建構一元化管理制度;農產品初級加工回歸農方,為農民多開一條路,讓農業生產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