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著竹箕柴上坐,四炆四炒全上桌

圖.口述/劉興欽 文/林少雯

「親家壽宴我做客,圍著模欄柴上坐。四炆四炒全來過,裡面就是少些肉。」

住山區的客家人,平時省吃儉用,吃的是番薯飯、番薯葉和自家醃製的醬菜與醬筍。但客家人請客從不小氣,逢年過節、嫁娶喜慶或酬神,殺雞、宰鴨、殺豬宴客,讓親友填飽缺少油水的肚子。宴客的菜餚都是湯湯水水,但其中有幾道不可或缺的經典名菜,就是「四炆四炒」。

炆,是用大鍋烹煮。炒,是以大鍋快炒。這8道經典名菜是全豬料理的極致。炆的菜色有炆炕肉、菜頭炆排骨、肥湯炆筍乾和酸菜炆豬肚等,合稱為四炆。料理方式是在大鍋裡加火炆煮,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三尺,不過當時沒有這麼大的鍋,人們會拿日本人丟棄的煤油桶當鍋子用。

炒的菜色有客家小炒、豬腸炒薑絲、鴨血炒韭菜、豬肺黃梨炒木耳等四炒。大炒鍋裡將蔥蒜或薑絲爆香,菜丟進燒得火熱的油鍋,滋滋聲震天價響,油煙飄散,香聞十里。

鄉下地方沒有燈,宴客都在中午舉行。客人帶著自家種的各種青菜蘿蔔來共襄盛舉,也不忘帶大、小鍋子或桶子來裝剩菜。主人家沒那麼多桌椅,親友便將自己家的桌椅板凳搬來湊,還不夠坐時,小孩子就坐到地上。大竹箕擺地上當桌面,用木柴當椅子,小孩子圍坐在克難的桌椅前,一樣吃得興高采烈。

那個年代,有得吃是多麼快樂的事,坐在地上打牙祭,沒關係!而且多多益善呢!

「親家壽宴我做客,圍著模欄柴上坐。四炆四炒全來過,裡面就是少些肉。」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