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農藥管理大躍進!植醫一條龍式整合添戰力

農藥是必要之惡,也是必要之善。在永續農業和食安五環的願景下,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推動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已進入第四年的第二階段,農藥實名制能補上當前農藥管理的哪些缺角?遍地開花的植物醫師如何幫助農民精準用藥?販售農業資材的業者又有哪些建言?回到農藥使用的出發點和作物栽培管理核心,想拚農藥減量,解決之道應不只關注農藥本身,更沒有速成之道。

消滅果樹公敵斑星天牛 高壓空氣灌注法高效又友善

天牛在分類上屬昆蟲綱、鞘翅目、天牛科,全世界約2萬種以上,臺灣已知有289屬,超過800種,但並非每一種天牛都會危害果樹;其中主要危害果樹枝幹的天牛種類有斑星天牛、皺胸深山天牛及桑天牛,目前公認危害最為嚴重者是「斑星天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東場)研發友善環境的果樹斑星天牛防治技術,以降低果農損失,維持產業永續發展。本文以常見且較熟知的斑星天牛為例,進行防治技術說明。

帶動健全減藥農業!嘉大青年植醫上線

2017年10月農委會提出最新《植物醫師法》版本,並訂下化學農藥十年減半的目標,植物醫師在十多年來的倡議之下,在臺灣終於有了明確的實行方向。身為臺灣農業教育先驅的國立嘉義大學(簡稱嘉大),於2012年成立四年制的植物醫學系(簡稱植醫系)、2018年成立植物醫學系碩士班,並設立植物教學醫院,以「教、考、用」的教學目標,率先帶領學生下鄉看診,且看他們如何培育出一身實戰經驗的植醫人才。

植醫制度勢在必行!提升植保量能、確保生產者收益

臺灣屬熱帶及亞熱帶氣候國家,物產豐饒,生物多樣性豐富,作物有害生物種類亦多,農民於栽培過程中常需施用化學農藥進行即時防治工作,以確保作物收成。然而近年全球食安意識抬頭,且積極推動對環境友善的永續農業,國人對於食的安全要求越趨嚴格,並逐漸重視購買的農產品栽培過程之用藥合理性。為達總統食安五環改革方案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化學農藥十年減半政策目標,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簡稱防檢局)規畫推動植物醫師制度,期望透過訂定「植物醫師法」及「國家考試」,選出經過認證的植物醫師,提供農民專業、即時的服務。

【番石榴南向特輯-馬來西亞篇】掌握當地夏季需求 跳脫低價競爭

馬來西亞為東協十國中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僅次於新加坡和汶萊,有機會在未來10年內成為東南亞第3個高收入國家。馬來西亞人口約有25%華人,且在各大城市如吉隆坡等地,占有僅略低於馬來人的比例(43.2%),在部分文化飲食上與臺灣相近,是拓展農產品外銷市場的一大優勢。本文分析臺灣鮮果進入馬來西亞市場的優勢與瓶頸,作為臺灣推動番石榴鮮果出口的參考依據。

植醫四校育才之道!從課綱到實習,全面落實學用合一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加速推動植物醫師專法的修訂,「植醫四校」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也配合政策,先後成立植物醫學相關系所和植物教學醫院,以培訓這群未來臺灣農業管理前線的中堅分子。無論是以分子檢測技術見長、擁有以農立校的百年基礎或是熱帶植物醫學翹楚,四所大學以植物醫學為核心,從不同的歷史沿革和師資陣容出發,依循設計嚴謹的課綱,帶領學生們領略植醫精髓,也實踐服務人群的社會責任。

冬作的浪漫粉色系 蕎麥「台中6號」

蕎麥為蓼科蕎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常見的栽培種有普通種(common buckwheat)及韃靼種(tartary buckwheat)兩種,在臺灣的栽培時期為每年11月至隔年2月。根據研究顯示,蕎麥含有芸香苷(rutin)及多種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日益受到消費者重視,此外也兼具糧食、景觀、綠肥、保健及蜜源等功能,故臺灣蕎麥除作為穀類加工外,常配合景觀花海營造,為重要冬季裡作推廣作物。

培訓重實戰!屏科大植醫照顧植物,更帶動農產業向上

國內培訓植醫人才的大專院校共有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和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簡稱屏科大)等4所,其中屏科大植物醫學系以病蟲兼修、業界實習為基礎,積極培育能在未來走進田間與農民接觸、解決作物問題的植物醫師。

美濃植醫的五年進化史

2016年9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培訓的全臺第一位「專任實習植物醫師」高佩琳,在美濃正式上線。她背負著許多人對植物醫師制度試辦成效的期待,也感受到在生產現場協助農民找出作物病因的壓力,沒有前輩可參考,她如何直面一道道關卡對症下藥?哪一樁案例又給了她成長的養分?

2021年5月,鄰家女孩般的氣質不變,已成為美濃資深植醫的高佩琳,身旁有新到職的植醫陳原諄分擔勤務,背後是農會大家長鍾清輝始終如一的支持,如今的她如何從容處理每一次的田間會診?一路走來的心得會是什麼呢?

【番石榴南向特輯-越南篇】與進口商建立長久關係 形塑臺灣品牌形象

越南近年GDP穩定成長,有望成為東南亞第四大經濟體,近1億人口之中,以20~50歲的人口為主。隨著人均可支配所得的成長,對於非生活必需品和進口蔬果的需求也逐步上升。番石榴為臺灣重要出口鮮果項目之一,品種多元且營養豐富,可週年生產。本文將以番石榴為例,說明及分析臺灣鮮果進入越南市場的優勢與瓶頸,作為臺灣推動番石榴鮮果出口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