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蒸牧場精緻化經營鞏固獲利,與牛一起過進步好日子

蒸牧場 與牛一起過進步好日子

吉蒸牧場推出3支獨立鮮乳品牌——阿秀鮮乳、秀姑巒鮮乳和全臺第 一支動物福利標章認證的「透明鮮乳」。

文/莊傳芬 攝影/林靜怡

2008年中國奶製品被驗出三聚氰胺汙染,使國人轉而支持國產鮮奶;同時超商咖啡日復流行,鮮奶需求量大增。面對此轉型契機,吉蒸牧場第一代經營者范紀明主張擴大規模;身為第二代接班人的范君諺,則傾向學習日本精緻化農業,研發銷售鮮奶加工品。吉蒸牧場不斷自我充實精進,2021年6月更成為全臺第一家通過「動物福利認證標章」的牧場。

吉蒸牧場座落於花蓮縣瑞穗鄉秀姑巒溪旁,擁有大片腹地和乾淨水源,1987年出生的范君諺是牧場第二代接班人。原先他學的是人力資源管理,畢業退伍後決定返鄉投入牧場工作,從基礎學習各環節運作,最後才逐步接手父親的管理工作。

談起這些年的工作歷程,范君諺說自己和父親間幾乎不曾起衝突,因為父親非常尊重他,即使有時意見分歧,牧場顧問也能協助他們一起下決策,包括十多年前吉蒸牧場轉型的關鍵時刻。牧場顧問協助他們調整經營管理模式,導入自動化設備,精算不同階段牛隻的營養配方、透過電子項圈與e化系統監測牛隻健康狀況等,不僅讓牛隻獲得更完整的照顧,平均泌乳量也大幅提升。

從家庭牧場轉向企業化經營

「前提是要相信,然後嘗試去做,漸漸就會有心得!我意識到自己不再只是個需要早上4點起床的農民而已,同時也是個小企業家。」這樣的改變,促使吉蒸牧場決定擴大經營規模,從原本僅300頭牛的家庭牧場,逐步轉型為有1,100頭牛的半企業化經營牧場。目前園區內還有一大片空地準備建造新牛舍,他預期將規模擴大至1,300~1,500頭牛後,就會暫緩擴張腳步。

具備管理者眼光的范君諺,認為多與國外酪農業者經驗交流相當有幫助,早期牧場僅有300頭牛時,他就會到國外參訪500頭以上規模的牧場,做為自己下一期程目標的參考,現在他則會去考察大約1,500~2,000頭牛的牧場。他預期,牧場管理未來必得走向更細緻的經營,包括原物料取得與供應、對牛隻健康的掌握等,每個做法都要準確而堅定,不能再有試驗性質。范君諺幽默地說,現在的他可以月休6天、一年出國考察8~ 10次,「我爸給我的福利還蠻好的!」

臺灣氣候炎熱潮溼,對原生於溫帶大陸型氣候的荷斯登牛來說,一年有6~8個月以上都處於熱緊迫狀態,導致母牛配種率差,常在受孕10~20天、胚胎尚未成形前,就出現「胚胎早期死亡」。而潮溼氣候也使牛隻容易發炎感染,讓乳房炎、蹄病、繁殖障礙,成為臺灣乳牛三大淘汰因素。

吉蒸牧場從僅300頭牛的家庭牧場轉型為1,100頭牛的半企業化牧場,背後是范家人與員工多 年的努力。圖為范君諺(右)與媽媽合照。

照顧動物福利,讓酪農與牛共好

面對這樣的劣勢,吉蒸牧場除了增設大量飲用水槽、密集架設大型風扇通風外,也投入大筆資金購買水床,供牛躺臥。一般乳牛一天中約有8成時間在躺著休息或反芻,乳量較高的牛會滲乳,潮溼的環境容易造成乳房發炎或長褥瘡,情形嚴重者就必須淘汰。水床大小120×180公分,前端設計的粗橫桿,可避免牛躺太進去而將排泄物落在水床上。更主要的優點在於,當牛躺臥變換姿勢時水床會搖晃,可增加透氣度;當牛起身離開,水床會浮起形成小山狀,讓液體向低處流,再吹一下電扇,牛的床鋪自然就乾了。范君諺指著水床說:「牠們睡得很高級,一個床位要1萬元!一開始只先買300個,結果效果太震撼,立刻買進下一批,現在一千多頭牛都有自己的床位。」

早期酪農用灑水方式幫助散熱,但乳牛皮厚,單純灑水幾乎起不了作用,反造成牛舍更加潮溼。故吉蒸牧場從以色列引進散熱技術,他們經實驗,將牛移動至特定區域灑水30秒、吹電扇5分鐘,如此反覆進行半小時,並先在牛的瘤胃中投入感溫器,感測其體溫變化。結果發現此番做法,確實有效幫助牛體降溫且效果可維持5小時之久。因此牧場特聘有一位專人負責這項工作,每日分批反覆執行。

牛群存在階級制度,體型較小的初產牛,易被高產牛欺負驅趕,群居動物在圈養狀態下容易出現「霸凌」。而同一群體數量若超過150頭,牛隻會變得不認識彼此,情緒緊張而無法安穩休息。面對牛隻緊迫問題,吉蒸牧場依照高產牛、低產牛、初產牛等標準將牛分區,每區上限150頭,棟舍設計嚴格落實分區飼養,以保留足夠空間供牛活動。此外牛舍內的清掃和餵食等工作,也都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盡可能將對牛的擾動程度降到最低。

每到一日2次的擠乳時間,乳牛們自動就定位站上轉盤式擠乳設施,工作人員依序為牛進行乳房健康檢查、消毒、安裝自動擠乳器等動作。當擠乳量低於某一水平,擠乳器還會自動脫落,不會因過度榨乳,讓牛產生不適感或受傷,接著工作人員也會再為牛乳房上一層保護液,以預防乳房炎。整套擠乳程序約10分鐘,轉盤轉速緩慢、操作過程安靜平緩,設備要價雖一千多萬元,但范君諺仍認為是相當有價值的投資,有效舒緩了牛在擠乳時可能產生的緊迫情緒。

為讓牛生活舒適,吉蒸牧場除了密集架設大型風扇(左下),更砸下重金購買水床(左上)和轉盤式擠乳機(右)。
自動擠乳器不會過度榨乳,讓牛產生不適感,且過程安靜平緩,有效舒緩牛擠乳時可能的緊迫情緒。

建議動福認證對接實質獎勵

范君諺認為,動物福利認證目前鮮少人申請,主因在臺灣約9成酪農戶都是供貨給大廠,通過認證並無法提高牛乳收購價,反而會提高飼養成本,影響酪農參與意願。如果政府能開出獎勵條件,許多酪農應願意配合執行。因為「我們都希望牛的生活條件好一點,透過改善環境盡可能減少牛的損失,我們的目標是希望獲利,且讓牛隻和飼養者共好。」

不過,范君諺也指出有幾項驗證標準相當困難達成。例如其中一項評比是每月都要為每隻牛進行體態評分,但對牧場而言,此做法相當耗時費力。吉蒸牧場管理牛隻的方式是以群體為單位,透過電子項圈判讀健康狀況,再從中找出未達標準值的牛進行治療或其他處理,因此他們在這項評比未能達標。

另外,對多數酪農戶最困難的一項指標,是畜舍大小的規定。現行法規對畜舍建造要求日益嚴格,不同縣市又有各別自治法,例如牛舍須和住宅區、建蓋水濂畜舍等。因政府未能規畫完整酪農專業區用地,造成牧場舊有空間不足,又無法增建新牛舍,若要符合認證標準,酪農戶只能減少牛隻飼養數量,但這種需透過減產降低獲利以通過認證的方式,幾無可能取得酪農業者共識。

吉蒸牧場為牛隻穿戴電子項圈,方便追蹤管理其健康狀況,也節省人力。

統一乳源與加工廠為品質把關

對於消費者經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到底該不該使用抗生素?范君諺表示,場內使用抗生素時機通常是牛隻乳房發炎嚴重時。強壯的乳牛,若出現炎症反應通常能自行痊癒,但若免疫系統失調,兩三天後仍未改善,牧場就會使用抗生素介入治療,否則恐造成乳牛更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同時也是牧場極大損失。

另外鮮奶最可能出現的兩大問題,是生菌數過高和藥物殘留。生菌數多寡與牛隻健康狀況呈正相關,若牛隻獲得妥善照顧,乳品生菌數自然降低,在安全範圍內,亦可能透過加工廠殺菌技術處理。藥殘部分,因為快篩試劑普及,20噸鮮奶中,即使僅摻入2毫升抗生素劑量也能被檢測出來。因此牧場處理時會非常謹慎,治療中的乳牛,會被安排在最後才擠乳,並會將交乳的乳管拔掉以免混入總奶,最終提供給附近農戶做液肥使用。

范君諺指出,目前法規對鮮乳包裝上乳源和代工廠的標示,並無嚴格規定,若商品出問題,難以追溯問題點是源自牧場端或代工端,不利整體鮮乳產業升級。吉蒸牧場的優勢,在於統一乳源且擁有自家乳品加工廠,從牛隻飼養、擠乳到後端殺菌、包裝等加工程序皆獨立完成,因此在不需委外的條件下,產品容易溯源,牧場也能為商品安全,做到最嚴格的把關。

目前吉蒸牧場推出3支獨立鮮乳品牌——阿秀鮮乳、透明鮮乳和秀姑巒鮮乳。前兩者採130℃高溫殺菌,分別可在全聯、家樂福與地方農會超市購得。「秀姑巒鮮乳」採用業界極少數的65℃低溫長時間殺菌法並通過產銷履歷,口感更接近生乳的清爽感,且能保留乳鐵蛋白與其他營養素。因成本和售價相對較高,12年前剛推出時,一天只有300公斤產量,現在越來越多消費者願意嘗試,產量已提升到一天2噸(2,000瓶),在大潤發和有機通路皆可購得。

清掃牛舍、餵食牛隻等工作交由自動化設備完成,盡可能降低對牛的擾動。

支持國產好奶更是為地球減碳

目前臺灣小型酪農場逐漸面臨缺乏足夠資金投入自動化設備、沒有接班人、土地取得不易等問題,發展前景可能呈現總生產量不變,但大場越來越大、小場逐漸萎縮的趨勢。面對2025年紐西蘭牛奶零關稅進口衝擊,范君諺樂觀地說:「吉蒸有8~9成產量是透過零售通路直接銷售,影響應該不大」,但預期對其他供貨給業務通路的牧場,因進口鮮奶成本低、售價便宜,影響相對較鉅。

站穩吉蒸牧場今日的成果,范君諺認為酪農端能對環境負起責任的方式,是提高飼養CP值,透過精緻管理與照護,讓乳牛更健康快樂,進而提高產乳效率,相對紐澳粗放式飼養,更能減少每公升鮮奶背後所造成的碳排放量。因此他不忘呼籲消費者支持國產鮮奶,「我會更細緻地照顧我的每一頭牛,讓牠們身強體壯。如果能顧及經濟效益,也是為減少地球碳排盡一分心力!」

范君諺認為「酪農端能對環境負起責任的方式,是透過精緻化管理,讓乳牛更健康快樂」!

更多內容請見《豐年雜誌》2021年10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