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牧場
封面故事
梅桂牧場科技化養牛 擠乳機器人上線讓酪農第一次睡到飽

位在臺南市佳里區的梅桂牧場,主要飼養黑白乳牛的荷斯登牛(Holstein Friesians),不算大規模的牧場約飼養200頭牛,每日產乳量卻達2.5公噸,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從傳統飼養走向自動化,牧場第三代甘智仁與沈月春夫妻前瞻引入丹麥LELY擠乳機器人系統,把榨乳權真正還給了乳牛,牧場產乳量更是大爆發! 這個大規模的轉型看來成功,梅桂牧場既為臺灣酪農業的未來發展指引新路,也揭示了酪農業可永續傳承的重要關鍵。

加工組組長郭卿雲(右)與助理研究員葉瑞涵(左)期待能為國產起司建立基礎技術,幫臺灣起司產業鋪路。
封面故事
國產起司修煉之路 畜試所練功10年,為產業建立基礎製程

從早餐麵包夾的起司片、起司口味的甜點零食,到披薩少不了的「牽絲」起司,近年來起司以各種面貌快速融入臺灣人飲食日常,不過因臺灣生乳有限、乳品業以往較專注發展液態乳產品,加上國內普遍缺乏製作起司技術,目前臺灣起司市場皆以進口起司原料進行再製或販售為主。

為提供畜牧業及加工業者更多元化的乳品應用管道,提振臺灣起司產業的發展和自給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從10年前開始著手研發起司製程,如適合大型食品廠量產的硬質起司、適合中小型業者和觀光牧場發展的莫札瑞拉起司,期能逐步建立國產起司的生產技術資料庫,讓臺灣起司有朝一日出現在更多國人的餐桌上!

營養飼糧不斷鏈 酪農業的地產地用哲學
封面故事
酪農業飼糧不斷鏈!「地產地用」廣植國產牧草、添加農業副產物

臺灣酪農業近年整體表現暢旺,根據農委會2020年《農業統計年報》,在畜牧生產類疇中,截至年底臺灣產乳牛合計6萬2,916頭、產乳量共43萬7,155公噸,相較10年前不僅飼養頭數增加10%,產乳量也提升24.5%;再將時間軸拉回20年前,相較過往,今日產乳牛頭數只微幅減少0.3%,但產乳量卻提升了26.4%,足見受惠飼養管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產乳量增加。要帶動國內乳品更具競爭力,產乳量一直是關鍵環節,而這部分又與牛隻採食營養休戚與共。本篇將從牛隻日糧營養觀點探討產乳量,同時觀照地產畜牧飼料自給率提升辦法,以冀降低極端氣候與國際航運風險對糧食安全的衝擊。

危及酪農業的疾病之首 乳房炎的防範與治療
封面故事
危及酪農業的疾病之首!乳房炎的防範與治療

乳房炎(mastitis)是最普遍也最耗成本的乳牛疾病,是臺灣乳牛遭淘汰的三大疾病因素之首,嚴重影響到臺灣乳牛的使用年限和酪農的生計,包括:一、乳牛感染乳房炎時,每天的產乳量會減少,生產的牛奶品質亦會降低;二、感染乳房炎的牛隻需進行藥物治療,期間每天所生產出來的牛乳有藥物殘留必須捨棄,直到牛隻痊癒及牛乳通過無藥物殘留檢驗後才能恢復出售;三、治療牛隻的藥品費、獸醫治療費及額外照護牛隻的勞力支出等;四、牛隻病情嚴重時會引發全身性感染,甚至造成死亡。此外,感染乳房炎的牛隻除了自身會發病外,亦具有高度傳染性,成為牛群內不定時的傳染源。

蒸牧場 與牛一起過進步好日子
封面故事
吉蒸牧場精緻化經營鞏固獲利,與牛一起過進步好日子

2008年是全臺鮮乳產業的重要轉捩點。當年中國奶製品被驗出三聚氰胺汙染,使國人轉而支持國產鮮奶;同時超商咖啡日復流行,鮮奶需求量隨之大增。面對此轉型契機,吉蒸牧場第一代經營者范紀明主張擴大規模,提高鮮乳產量;身為第二代接班人的范君諺,則傾向學習日本精緻化農業,研發銷售鮮奶加工品以提高獲利。一路走來,吉蒸牧場不安逸於眼前成果、不斷自我充實精進,今(2021)年6月更成為全臺第一家通過「動物福利認證標章」的牧場,一起來了解他們的故事。

臺灣酪農業
封面故事
讓臺灣酪農站穩國際賽舞臺!打不了價格戰,就靠高品質、差異化突圍

走進賣場或超商,鮮奶區貨架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品牌供消費者選擇,除了傳統四大乳品廠和許多小農鮮奶外,眼尖的人或許發現,近年來還多了紐西蘭、美國原裝進口鮮奶,且價格比國產更優惠。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資料,臺灣鮮奶不僅以每公升新臺幣92.72元,受封世界第二貴鮮奶的國家,且即使國產鮮奶增產有成、2018年起生乳年產量突破40萬公噸,仍不足供應內需,每年約四分之一得靠進口補足缺口。

臺灣人對鮮奶需求持續上升、國產鮮奶始終供不應求,但國內酪農產業發展至今面臨的挑戰從沒少過。較遠的有產業起步時間晚、規模小,土地和人力成本高、難自動化生產,及飼料仰賴進口等不利條件;較近期則有食安事件波及、錯誤報導打擊和外國鮮奶逐漸崛起的影響。2013年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簽訂後,臺灣酪農產業再覆上新一層陰影,需要再次進化升級,才能因應未來挑戰。

harvest7110
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2021年10月號 進化吧!國產鮮奶

一邊是具價格優勢的美紐澳鮮奶叩關壓力日增,一邊是國人對鮮奶的需求持續擴大,臺灣鮮奶的機會與挑戰並存,不僅亟須重塑國產鮮奶的特色與優勢,酪農業產官學界也正分別研擬不同的備戰策略,從升級自動化設備、研發國產飼糧到鑽研乳牛三大淘汰因素的乳房炎預防、跟進動物福利標章的全球趨勢等,希望帶領產業再次挺過貿易開放威脅,也期許能讓臺灣人繼續對國產鮮奶感到驕傲與信賴!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徐濟泰
封面故事
客座總編輯|臺大動科系教授徐濟泰 有健康快樂的乳牛 就有安全好喝的優質鮮奶

牛從出生到泌乳,有兩道關卡特別容易折損,需要我們悉心照顧。第一是剛出生的前八週,也就是小牛的哺乳期,這段時間小牛容易生病,嚴重時甚至會死亡。因此就像人類新生兒要打預防針,一般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會在此階段為小牛接種疫苗。但是臺灣酪農產業因為規模不夠大,目前只有牛結節疹和流行熱疫苗可施打,因此在臺灣,小牛健康唯一的防線,就是母牛分娩後24小時內的初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