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51 文章

當農業融入都市日常 你今天「都市農業」了嗎?

全球在極端氣候,以及嚴峻疫情的肆虐下,對各國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糧食供應,產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與影響,尤其是都會地區的居民,該如何思索應變,更形迫切;最近幾年逐漸興起的「都市農業」生產模式,提供了正向而多元的發展趨勢。

中秋佳節_文旦

柑橘家族站出來!開發檸檬、文旦、桶柑加工妙用

「落實農產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價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非常重視的產業策略,並於2020年度起推動「建構高值化農產素材開發與產業鏈結服務計畫」(簡稱高值化計畫),力求打造國產農業素材供給平臺,將高品質穩定的農業素材,提供給後端食品、生技及相關農企業,進行多元產品研發,為農業產業升級奠定良好基礎。

和美綠色照顧站

和美綠色照顧站 攜手農村長輩玩出田園療癒力

臺灣農村人口結構老化嚴重,為了營造高齡者在地安養的友善環境,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農委會)2020年起,擴大輔導全臺31家農漁會成立「綠色照顧示範站」(以下簡稱綠照站),歷年來高齡輔導工作深受好評的彰化縣和美鎮農會,也名列其中。在農會總幹事謝燕如、家政指導員謝佳純和園藝治療師黃淑菁的用心耕耘下,和美綠照站的課程設計融入園藝療育的概念,每堂課都有料又好玩,讓參加的爺爺奶奶們自我調侃「玩到都不想回家啦」!

酪梨剖半_首圖

想要懂吃幸福果?讓酪梨農來解答!

臺灣酪梨的品種,可用會轉色與不轉色兩類來做區分,會轉色的酪梨又因品種、後熟環境不同,而有不同的轉色情形。但一般市售酪梨不太會標示品種,所以大眾對於酪梨品種的認識較不足,常常不知道買到的酪梨是什麼品種?會不會轉色?

左岸幸福莊園_楊金坤、李香芬夫婦、長女楊子賢

幸福如果 乘載母愛與大地共生的美味酪梨

酪梨,又稱「幸福果」,也被譽為「森林中的奶油」,富含高營養價值,口感如乳酪般滑順。隨著養生、健身的風氣,帶動低碳、生酮等新飲食法的崛起,酪梨成為健康飲食的新寵。臺南大內是臺灣酪梨的大產區,這一波熱潮之前,「左岸幸福莊園」主人楊金坤、李香芬夫婦已在土地上耕耘好幾年,以自然農法著稱,出產有機的美味酪梨。

花園池塘_園藝療育

園藝療育不只靠感覺!實測你的好心情與生理效益

園藝療育是新興的農業研究課題,也是一種體驗服務,有別於一般食用農產品的形式,透過設計的園藝活動與帶領,提供參與者健康、幸福及愉悅的體驗。相關的研究和推動成果都顯示園藝療育具有改善生理、心理、社交、認知及經濟的效益,在北美和歐洲部分國家已將園藝療育歸屬於輔助治療的一環,醫師開立親近大自然的醫囑建議,甚或處方箋。然而目前在臺灣,卻仍有一大段路要走,主要在於園藝療育活動與一般園藝活動雖然核心目標不同,從外界看來卻差別不大,時常造成誤解,而且輔助治療注重健康效益評估技術與成效,相關運用評量和監測技術都有待推廣與應用,才能讓如此美好的服務,被更多人認識與理解。

老頑童說故事_番石榴葉煮奉茶

番石榴葉煮奉茶

「番石榴葉煮奉茶,強身補氣賽參湯。行善奉茶傳美德,溫情處處滿台灣。」早年許多善心人士會在路邊為行人「奉茶」。阿欽從小住在山區,母親大嬸婆心腸好,看路人挑著重擔趕路,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非常不忍,每天煮一缸茶水,擺在山路邊大樹下,讓來往的人可以坐在陰涼的樹下歇歇腿,喝一杯涼茶。

園藝治療_盆栽

園藝療育實作篇 帶高齡長輩一起做療癒香包和組合盆栽!

隨著臺灣老年人口漸增、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讓老年人從事園藝活動,幫助他們健康老化、從慢性疾病中恢復或延緩失智,已成為重要趨勢,其中精心設計的園藝治療活動,更已被證實可有效改善年長者社交、教育、生理和心靈等層面,好處多多!

綠海咖啡館

來一盆綠色魔法植栽!田尾從公路花園到療育花園的新方向

園藝治療作為輔助療法,在國外行之有年,引入臺灣也已十多年,然而始終囿限於機構與專業社群之間,缺乏產業層面的結合……彰化縣田尾鄉身為全臺灣園藝重鎮,挾帶地方優勢,近年來投入園藝治療與人文美學的領域,開設相關課程。有民眾體驗課程,也有專業師資班。學員與業者迴響熱烈,重新看見了植物與自身的關連性。此舉不只為在地業者加值,也使得田尾的園藝產業翻新升級,未來社區及產業新方向就此誕生!

園藝治療_多肉植物

當園藝深植醫療場域 基隆長庚「心栽園」與雲林臺大「悠栽小舖」

「園藝治療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古埃及,醫師會帶著病人在迷宮花園漫步,穩定病人的情緒。」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暨情人湖院區(以下簡稱基隆長庚)職能治療師牟燕齡說。基隆長庚及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以下簡稱雲林臺大)皆投入園藝治療多年,在轉移病友對身體病痛或負面情緒的注意力、提升學習和生活動機、減少對醫療人員的抱怨等面相頗有成效,也嘗試透過在地志工或鄰里的支持系統,建構微型社會企業的自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