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雜誌

豐年雜誌 image
  • 1198 文章
乳牛

臺灣需要什麼樣的畜牧業?精準畜牧飼養的機會與省思

這幾年由於COVID-19衝擊,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及運輸,全球性糧食安全及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畜牧業如何提高生產兼顧動物健康福祉、環境友善、降低碳足跡,生產價格合理、品質優良、符合食品安全的動物性產品,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精準畜牧飼養(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在畜牧產業各項科技持續進步,許多公司提供各種省工、有效率,並兼顧動物福祉等飼養方案,使得全球使用精準畜牧飼養的比例逐年增加。過去4年,臺灣畜牧業在政府的經費挹注下,也積極朝向智慧化及精準化發展,如今,臺灣畜牧業真的「精準」、「智慧」了嗎?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呢?

稻田

研發打底,應用搭橋 智慧農業共創農民幸福路

過去大家都認為農業的感覺就是傳統、缺乏想像的產業,如今政府持續推動智慧農業,還有產學研協力研發與推廣,吸引很多科技公司開始跨領域、跨產業投入,將科技延伸到農業場域。除此之外,目前有很多農企業或農民,也逐步在生產管理階段導入智慧化,以前很難想像農民會在田邊裝設相關感測器,現在知道智慧化管理能夠幫助生產優化,很多農田都開始有了新氣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科技處研究發展科技正游舒婷說明,智農計畫從2017年執行到現在,造成的最大改變就是讓「智慧農業」這個名詞變得很普遍!

柑橘落果

不再怕低溫突襲 預防柑橘寒害、提升果園耐寒力的管理策略

柑橘是芸香科亞熱帶常綠果樹,為果樹中的大家族,目前臺灣主要栽培種類除椪柑、柳橙、文旦、桶柑及檸檬外,茂谷柑、萊姆、明尼桔柚、帝王柑及砂糖橘等栽培面積也逐漸增加。柑橘原生地主要分布於亞洲的亞熱帶與熱帶地區,部分種類對於低溫較為敏感。近年來氣候變遷,全球氣溫上升,極端低溫發生頻率亦隨之增加,例如2016年霸王寒流襲捲全臺,造成臺灣北部低海拔山區出現冰霰或降雪,使桶柑果實出現嚴重寒害;2018年年初,低溫伴隨降雨,導致尚未採收的椪柑與海梨柑表皮褐化、凹陷及腐爛等。對柑橘而言,寒害預防措施是不可忽略的種植管理策略。

茶園

茶園的抗旱管理術 茶改場架設「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助農民精準管理

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遷,導致臺灣天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與程度加劇,重要的嗜好性作物——茶樹也受到嚴重影響。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整理的統計資料顯示,臺灣於1999年~2019年期間,茶樹發生次數最多的天然災害種類為颱風,自2011年後乾旱發生次數則有增加的趨勢(劉秋芳與邱垂豐,2021)。

海金沙

海金沙的部落,奇美草藥學

奇美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秀姑巒溪沿岸,整個部落的範圍有40平方公里,和蘭嶼一樣大,人口少,大約有500位居民。早期因為交通不便利,奇美部落接觸外來文化的時間較晚,卻也因此保留完整的年齡階級制度、捕魚祭、草藥的採集等阿美族傳統文化與生活智慧。古老的時代,我們的祖先從聖山經過一次又一次遷徙來到此地時,發現這個地方長滿了海金沙,於是便把這裡命名為「kiwit」,即現今「奇美」部落的諧音。

採青蔥

三大絕招抵禦氣候變遷 青蔥栽培管理策略助你「蔥」破逆境

2021年8月,西南氣流挾帶豐沛水氣襲擊臺灣中南部,短短10日內雨量達2,427毫米,幾乎是臺灣一整年的年平均雨量,造成嚴重農損,其中青蔥產地價格每公斤飆破200元,讓民眾深刻感受到極端氣候的威力。

為因應極端天氣帶來的管理難度,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簡稱農試所)投入研究,針對青蔥建立一套高品質、抗逆境之青蔥栽培管理方法,不僅可提升青蔥品質,還可減少病害發生與產量損失,就算蔥田淹水也不怕。

水稻耐熱篩選圃

「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模擬未來氣候,提升育種效率

颱風、暴雨、乾旱等極端氣候日趨頻繁地發生,衝擊國內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為分析作物在不同環境壓力下的生長變化、篩選出具抗逆境基因品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以下簡稱農試所)建置「水稻耐熱篩選圃」和「多重逆境篩選設施平台」,透過科學試驗了解溫度、溼度、強風等環境因子對於作物性狀和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加速選拔、育種出更適應未來氣候形態的超級作物種原,期望藉由作物防災學前端的基礎研究,幫助產業即早建立預防措施,降低減產的經濟損失。

木瓜植栽

木瓜與芒果的防減災對策 導入智慧科技,不做氣候變遷苦主

相較蔬菜、花卉大多屬短期作物,栽植時間較長的果樹,承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更為複雜嚴重,需有完整的因應對策才能保障農友收益。為此,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果樹研究室副研究員王仁晃與李雪如,分別研擬木瓜綜合防減災五大招和培養健壯芒果植株的穩定栽培技術,強調從源頭做好管理、防患於未然,輔以智慧農業系統即時監控環境變化,讓農友面對霪雨、暖冬、乾旱等氣候災害時,心中已多了份篤定。

豌豆田,台中農改場,台中17號

甜豌豆「台中17號」 耐白粉病且豐產的新品種

豌豆可分為嫩莢用、甜豆用、嫩豆用、葉用及豆芽用等五種類型,其中甜脆可口的甜豆是國人所喜愛的秋冬季蔬菜。甜豌豆是採收肥圓的嫩莢供食,豆仁雖發育肥大,但豆莢還沒有纖維,豆莢連同豆仁可同時食用,無論是生吃或炒食,都非常清甜脆嫩,獨具風味。

鳳山試驗分所內的農業氣象測站

善用「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和「氣象&農業防災App」 奪回防減災主動權

當氣候變遷威脅加劇、氣象災害類型迅速演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農業工程組(以下簡稱農工組)「農業氣象與設施工程研究室」,在研究員暨計畫主持人姚銘輝帶領下,積極整合各農業改良場、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科技部國家防災中心等跨單位專業人員和資料庫,擬定新一代的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系統,向農民推廣更精進的防災整備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