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豐年雜誌 第 68 頁
《豐年雜誌》2021年11月號 島嶼精釀-以啤酒工藝淬鍊農產新火花
有別於大量生產的商業啤酒,精釀啤酒業者堅持少量多樣與原創精神,經過無數次試驗,耗資費時推出各種酒款,有的獵奇奪目,有的雋永暢銷,帶給世人無窮驚喜。臺灣農業技術精良,品項繁多,提供釀酒人源源不絕的創作素材,各大精釀啤酒品牌,近年爭相從臺灣在地農產汲取創意,以釀酒工藝淬鍊出新滋味,在各項國際比賽大放異彩。精釀啤酒精神,象徵的是無限可能,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支爆紅的作品會是什麼。
延續女神之力!聖誕紅新品種「愛神」降臨
聖誕紅為世界重要盆花作物,於美國產值高達1億4,500萬美元。臺灣聖誕紅盆花年產量達150萬盆以上,產值約新臺幣2億餘元,僅次於蘭花類盆花作物銷量及產值。
用「甘藷萃取物」保濕敏感肌!甘藷未來市場妙用多
甘藷(Ipomoea batatas L.)昔日被作「豬菜」,在臺灣1970年代以前,是餵豬的材料及窮困家庭的主食,栽培面積曾達20萬公頃以上,年生產量可達300萬公噸以上,是臺灣甘藷栽培最蓬勃的時期。後因民眾飲食習慣改變,以及開放飼料玉米進口,導致甘藷需求量銳減,栽培面積及年產量逐年降低,近10年的栽培面積約維持在1萬公頃左右,而每年總產量約維持在20~25萬公噸,產值約為30億元左右,大多作鮮食、食品加工或夏季葉菜使用。近幾年隨著甘藷營養價值嶄露,以及國人飲食習慣趨向養生、健康,開創新興保健產品及寵物食品,是未來甘藷產業的發展趨勢。
老來無事愛種瓜 瓜高難摘眼巴巴
早年的臺灣,經常可見瓜類植物在院子籬笆恣意攀爬。有人搭起瓜棚,讓瓜藤爬上棚架,院中充滿綠意,夏天還可以乘涼,一舉兩得,當中最常見的有苦瓜、瓠瓜和絲瓜。
民族植物學|戰神所愛的金草蘭
金草蘭或稱木槲蘭,在鄒族的語言裡是fiteu。傳說天神哈莫(Hamo)在天界居住的聖所,到處都生長著她,同時金草蘭也為掌管戰爭的戰神亞伐霏歐(ya’fafeoi)所喜愛,會在帽冠上插著它四處征戰。
因此,我們鄒族人視金草蘭為神花,在舉行戰祭(Mayasvi)時,我們會於庫巴(kuba,鄒族男子聚會所,為傳統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和宗教中心)的屋頂及正門重新種植金草蘭,象徵會所的更新,以接引天神和戰神降凡,且所有參與祭典的男性,都需在頭飾上插2根金草 蘭,以做為戰神識別族人的標誌;在胸前佩戴木芙蓉樹皮纖條,以做為護身符,使蒙神靈護佑、驅除不潔。
甘藷有害生物整合管理 掌握病源全貌、多向提升植株健康
北部地區甘藷重要危害有蟻象、白絹病、基腐病、病毒病等及長期乾旱造成食葉性害物如斜紋夜蛾、鳥羽蛾等。現行防治甘藷病蟲害以化學藥劑為主,近年氣候連續乾旱適合甘藷蟻象及螟蛾等害蟲發生,連續降雨又使田區無法及時排水,引起甘藷白絹病及基腐病等病害好發,單靠化學藥劑難以有效控制,應建立IPM防治方法,控制病蟲蟎等有害生物,減少作物損失、穩定生產。
農業永續發展的危機與轉機 淺談CPTPP對臺影響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於2016年簽署,因為美國前總統川普的退出,2017年更名為CPTPP後,主要由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智利、秘魯、馬來西亞、汶萊、墨西哥等11個國家組成。從TPP到CPTPP,農業議題始終是爭端核心;臺灣於今(2021)年9月正式遞交加入申請,農業部門也已做足準備,希望能為農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保障。
梅桂牧場科技化養牛 擠乳機器人上線讓酪農第一次睡到飽
位在臺南市佳里區的梅桂牧場,主要飼養黑白乳牛的荷斯登牛(Holstein Friesians),不算大規模的牧場約飼養200頭牛,每日產乳量卻達2.5公噸,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從傳統飼養走向自動化,牧場第三代甘智仁與沈月春夫妻前瞻引入丹麥LELY擠乳機器人系統,把榨乳權真正還給了乳牛,牧場產乳量更是大爆發! 這個大規模的轉型看來成功,梅桂牧場既為臺灣酪農業的未來發展指引新路,也揭示了酪農業可永續傳承的重要關鍵。
國產起司修煉之路 畜試所練功10年,為產業建立基礎製程
從早餐麵包夾的起司片、起司口味的甜點零食,到披薩少不了的「牽絲」起司,近年來起司以各種面貌快速融入臺灣人飲食日常,不過因臺灣生乳有限、乳品業以往較專注發展液態乳產品,加上國內普遍缺乏製作起司技術,目前臺灣起司市場皆以進口起司原料進行再製或販售為主。
為提供畜牧業及加工業者更多元化的乳品應用管道,提振臺灣起司產業的發展和自給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從10年前開始著手研發起司製程,如適合大型食品廠量產的硬質起司、適合中小型業者和觀光牧場發展的莫札瑞拉起司,期能逐步建立國產起司的生產技術資料庫,讓臺灣起司有朝一日出現在更多國人的餐桌上!
酪農業飼糧不斷鏈!「地產地用」廣植國產牧草、添加農業副產物
臺灣酪農業近年整體表現暢旺,根據農委會2020年《農業統計年報》,在畜牧生產類疇中,截至年底臺灣產乳牛合計6萬2,916頭、產乳量共43萬7,155公噸,相較10年前不僅飼養頭數增加10%,產乳量也提升24.5%;再將時間軸拉回20年前,相較過往,今日產乳牛頭數只微幅減少0.3%,但產乳量卻提升了26.4%,足見受惠飼養管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產乳量增加。要帶動國內乳品更具競爭力,產乳量一直是關鍵環節,而這部分又與牛隻採食營養休戚與共。本篇將從牛隻日糧營養觀點探討產乳量,同時觀照地產畜牧飼料自給率提升辦法,以冀降低極端氣候與國際航運風險對糧食安全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