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需要什麼樣的畜牧業?精準畜牧飼養的機會與省思

乳牛

臺灣畜牧業在政府的經費挹注下,積極朝向智慧化及精準化發展。(攝影/林靜怡)

文/陳明汝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特聘教授

這幾年由於COVID-19衝擊,加上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及運輸,全球性糧食安全及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畜牧業如何提高生產兼顧動物健康福祉、環境友善、降低碳足跡,生產價格合理、品質優良、符合食品安全的動物性產品,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精準畜牧飼養(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PLF)在畜牧產業各項科技持續進步,許多公司提供各種省工、有效率,並兼顧動物福祉等飼養方案,使得全球使用精準畜牧飼養的比例逐年增加。過去4年,臺灣畜牧業在政府的經費挹注下,也積極朝向智慧化及精準化發展,如今,臺灣畜牧業真的「精準」、「智慧」了嗎?目前所面臨的挑戰又是什麼呢?

精準畜牧飼養的定義是:「畜牧飼養管理藉由連續、自動化,以及即時監測動物生產、繁殖、健康和福祉,並監控對環境的影響。」(Berckmans,2017)其包含精準育種、精準營養、精準飼養管理及疾病管理。

精準畜牧飼養可藉由不同自動化設備及儀器監控,達到省工,提升生產效率及即時監控動物健康等優點。也由於精準畜牧飼養可以降低牧場工作負擔,並結合各種電子儀器設備,因此可吸引年輕人投入畜牧行業。以下說明4個精準畜牧飼養的目標:

一、精準育種:藉由分子育種選擇更廣的育種目標,其包含生長性狀、繁殖力、抗逆境、抗疾病等,並需維持遺傳多樣性。

二、精準營養餵飼(precision feeding):藉由精準估計營養需求及營養分析,使用飼料添加物,制定最佳配方比例,改進飼料加工技術。配合適當的餵飼管理方法,達到改善營養效率、降低或減少營養過量與養分排泄和積累。

三、精準畜禽飼養管理(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system):輔導業者導入現代化、智能化設施、導入節電、省能設施,以提高經營效率、建構生物安全網與降低不當使用抗生物質,推動對環境與動物友善的生產模式,並配合精準營養餵飼及穩定且方便操作的農場管理系統,幫助農民以可永續的方式增加畜禽生產和維持生產品質,為動物提供餵飼、擠奶和房舍等方面的照顧,並降低廢棄物產生。

四、強化疾病管理及動物福祉監控:強化疫苗效力、開發新技術以改善動物疾病治療;建構更好的疾病威脅識別監測系統;利用衛星資料收集全球的氣候環境資料,預測未來的疾病模式;並經由資通訊科技及物聯網收集更多與行為相關的資料。

擠乳器
精準畜牧飼養的目的是幫助農民以永續的方式增加畜禽生產和維持生產品質,同時為動物提供餵飼、擠奶和房舍等方面的照顧。(攝影/王士豪)

當科技取代真實互動 畜牧飼養的轉型課題

精準畜牧飼養目前仍面臨許多挑戰,由於完整系統需要高度科技支持,牧場也要投入較高成本,牧場規模大小顯著影響其經濟效益。另外,不同牧場有不同需求,科技本身是否可以符合各家牧場也非常重要。再者,動物是生命,人與動物的互動被機器取代後的影響仍值得關注。當機器取代人,人完全依賴數據、減少與動物互動,會改變牧場人員對動物的態度,也可能影響動物行為(Hostiou et al.,2017;Schillings et al.,2021;Werkheiser 2020)。以下特別說明4種挑戰:

一、科技的限制:牧場環境有許多變因,例如天候、動物的位置等,會使得數據收集困難;另外電池壽命、牧場建築結構無法安裝攝影機,或是灰塵、蚊蠅、潮溼等影響,不見得適用精準畜牧飼養系統。因此應用精準畜牧飼養系統,在現實牧場環境下,是否能達到設定的目標,需要被驗證。另一個重要的挑戰是資訊的整合,目前許多商業化的技術都是獨立,一般無法與其他系統連結,當牧場使用多套設備累積各種資訊卻無法整合時,經營者便難以利用這些結果做出有效的決策。

二、農民的投資與學習:對農民而言,精準畜牧飼養需要投資,不光是金錢改善牧場軟硬體設備,還包括操作及整合、解讀數據的知識和技能。每天收集到的大量資訊及數據,如何判讀、改變管理策略,以利提高生產效率,達到最佳生產表現,也讓部分農民感到焦慮。另外當農民長期依賴外在數據,減少與動物接觸,後續對牧場及動物飼養的影響,甚至對動物福祉的影響,都需要再觀察。

三、動物福祉的疑慮:動物身上所使用配戴的偵測器,並非為每隻動物個別設計,考慮飼養品種的不同、遺傳變異性、飼養環境及個體的差異,無法適用每隻動物,因此這些設備(例如重量、形狀),有時會引起動物受傷或行為改變,尤其當各系統無法整合,動物身上需要穿戴多種設備時更容易發生。

四、消費者的態度:對許多要求天然食物來源的消費者而言,會期待動物在較自然的環境下成長,當動物身上掛上許多監測儀器、高度電子化的管理時,應多加考量消費者的接受度。

市場肉攤
精準畜牧飼養的高度電子化,雖然能達到更高效率的管理,但亦須考量消費者的接受度。(攝影/王志元)

畜牧智能化限制多 飼養管理的實務困境

國人對國產生鮮畜禽產品存有一定程度的喜好及信任,因此奠立穩固的國內自有畜禽生產技術及基礎,後續藉由產銷履歷、產地標示或其他國產標示(例如鮮乳標章),強化國產畜禽產品與進口產品的市場區隔等措施,國產豬肉、雞肉及鮮乳臺灣市占率比例高,但是在逐漸自由化的貿易,低價進口畜禽產品的競爭已經不可避免,精準飼養管理也許可以提供部分解決方案。過去幾年政府積極推動智慧農業,導入科技於畜牧生產,積極解決缺工、廢棄物等問題,提高生產效率,但是成效有限。目前面臨的困境如下:

一、牧場規模及環境:臺灣大部分畜牧場規模小、人員有限,著重生產但部分缺乏專業管理,加上廢棄物、糞臭等問題,常被視為鄰避設施,擴大規模非常困難。部分牧場因其建築結構或地處偏遠,降低使用效率或無法裝置精準飼養設備。

豬場
臺灣大部分畜牧場規模小、人員有限,加上廢棄物處理、糞臭等難題,要擴大規模非常困難。(攝影/馬雨辰)

二、科技技術:政府補助經費發展本土畜牧所需設備及模組,包括影像辨識、臭氣偵測、環境監控等,但是大部分僅止於研究,也較缺乏跨領域完整溝通合作,設備與設備之間無法整合,技術也缺乏業界承接,再加上資料庫建立不完全,無法建立有效決策系統,因此國內自行研發的畜牧精準管理系統,目前推廣應用仍有限。國外進口的相關設備或系統,除了價格昂貴,由於畜牧飼養地域性非常不同,並不能完全解決臺灣飼養問題,再加上廠商維修技術承接及零件取得、進口系統並不一定適用於臺灣畜牧業。

三、人員訓練:精準管理系統雖然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但仍需有人判讀數據,做出現場處理決策,或即時解決排除現場機器問題,因此現場工作人員需要有人熟悉系統,並可排除故障,臺灣農民平均年齡偏高,相對需要花較長時間熟悉及訓練。

數據化資料
精準管理系統雖然可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但仍需有人判讀數據,做出現場處理決策,或即時排除現場機器問題,相對需要花較長時間熟悉及訓練。(攝影/馬雨辰)

客製化畜養模式 打造一條龍整合策略

臺灣禽畜產業有自有的生產管理技術及產銷模式,筆者認為目前臺灣畜禽產業發展需求如下:

一、培育臺灣自有優良種畜來源:以分子育種輔助傳統育種,選育生長性能佳、繁殖性能及產品品質好的種畜,由於氣候變遷,能抗逆境及疾病的選拔也非常重要。對於臺灣特色種源必須持續保種外,可作為肉或蛋來源的特色種畜,亦須加以研究育種,發展臺灣特有的禽畜。

二、建構適合臺灣的飼養生產模式:先排盤點過去幾年臺灣已建立可使用或具潛力的技術,及國外已有的相關技術,是否符合目前禽畜養殖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建立適合臺灣飼養管理模組,減少人力使用及廢棄物產生,再導入自動化畜禽產業汙染防治與循環利用,降低畜牧業對環境衝擊。模組的建立須結合畜牧、獸醫、環境、機械、機電工程、電資等各類人才一起加入,針對不同大小牧場及需求設計各種組合,並須有製造廠商及牧場加入,才能提高可行性。

三、確保動物健康:開發新形態疫苗及新技術,改善動物疾病治療並根除與防治重大疫病;大型牧場的動物頭數多,可結合資通訊科技,建構更好的疾病威脅識別監測系統。

四、提升專業知識並吸引新農、青農加入:結合產官學及業界專家,定期提供各類輔導訓練課程,並參考飼養管理標準流程,培養專業從業人員。另外為吸引更多青農及新農投入畜牧業,除提供相關飼養管理知識外,並需協助需面臨的相關經費、土地及法規問題。

五、調整產業結構:除了前端輔導畜牧場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生物安全、環境安全及動物健康外,後端改善運輸車輛設計、降低動物運輸緊迫及損失、強化屠宰動物福利及屠宰衛生(例如須符合危害分析重要管制點,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簡稱HACCP)、建立屠體分級、屠體計價、運輸衛生,建立產業鏈生產標準,並實施認證制度,以提升產業水準。

六、促進畜禽產品加值化、多元化、品牌化:設計符合臺灣加工需求的設備,並需導入智能化、自動化;開發多樣性、健康導向與具有機能性的加工產品;提高副產品加值化,以達到提高畜產品全利用,降低食品廢棄物的目標。

使用精準畜牧養殖的技術,牧場可以在養殖過程的早期作出更好的決策,也可降低人力需求,但各式飼養模組間數據橫向整合仍須強化,動物穿戴設備也應更符合動物福祉,並確效使用這些模組系統於不同類型牧場的效果。臺灣除了需要發展適用於臺灣的精準飼養管理模組外,仍需從建立種源,確保動物健康和福祉、提升畜牧從業人員專業知識、調節產業結構及促進畜禽產品加值化著手,整體提升臺灣畜禽產業,除了供應本國優質安全的禽畜產品,也可拓展海外市場。

屠宰場
農委會自2020年12月15日公告「屠宰場肉品衛生安全管制系統實施及驗證作業要點」,正式推動屠宰場HACCP驗證制度,加速輔導屠宰場轉型。(攝影/梁偉樂)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月號